选择性硒掺杂提高NiFe2O4/NiOOH异质结电催化析氧性能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ovey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等优势,被认为是理想的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可以规模化获取清洁氢气的能源技术,其挑战在于如何降低电能消耗并实现稳定地高速电解制氢.由于电解水阳极析氧反应(OER)涉及四电子转移,动力学过程缓慢,是电解水过程的决速步骤.因此,开发高效、廉价、稳定的OER电催化剂对于推动电解水制氢的应用至关重要.硫族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对OER中间体表现出适宜的吸附/脱附能力,是一类高活性的析氧电催化剂.但在析氧反应中硫族化合物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氧化,导致其结构坍塌,使其性能发生大幅衰减.NiOOH被认为是Ni(OH)2、NiSe和NiS等镍基电催化剂析氧过程中的真实催化活性位点,在析氧反应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因此,结合硫族化合物的高催化活性和羟基氧化物的高稳定性,将有望获得高效稳定的析氧电催化剂.本文提出了一种选择性硒掺杂的策略,实现了不锈钢基底上NiFe2O4/NiOOH异质结的选择性硒掺杂,获得了硒掺杂浓度可调的NiFe2O4-xSex/NiOOH异质结电催化剂,大幅提升了其电催化析氧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等对NiFe2O4/NiOOH异质结的结构、形貌和组分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的能量色散光谱仪对硒掺杂产物的元素组成和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硒元素仅掺杂到NiFe2O4纳米颗粒中,而NiOOH纳米片骨架保持不变,保证了催化剂在析氧过程的稳定性.NiFe2O4-xSex/NiOOH异质结电极在1 M KOH溶液中表现出较好的析氧性能,达到10和500 mA cm?2电流密度所需要的过电位分别仅为153和259 mV,塔菲尔斜率为22.2 mV dec?1.更重要的是,NiFe2O4-xSex/NiOOH电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稳定性,计时电流测试表明,在10~400 mA cm?2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工作.稳定性测试表明,催化剂在1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工作至少300 h.电催化过程研究表明,选择性硒掺杂提高了界面间电荷输运能力,改善了电极表面的浸润性,优化了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从而大幅提高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硒掺杂会导致NiFe2O4表面晶格发生畸变,显著改善了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过程,因此明显降低了析氧反应决速步骤的能垒.本研究结果将为未来探索高效和稳定的电催化剂提供新的研究思路.“,”There remains a challenge in designing electrocatalysts for water oxidation to create highly efficient catalytic site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robustness at large outputs. Herein, an etching-assisted synthesis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integrate highly active NiFe2O4 nanoparticles with a robust and active NiOOH scaffold directly on commercial stainless steel. A precise selenization strategy was then introduced to achieve selective Se doping of NiFe2O4 to further enhance its intrinsic OER activity while maintaining a three-dimensional NiOOH nanosheet array as a robust scaffold for prompt mass transfer and gas evolution. The resulting NiFe2O4-xSex/NiOOH electrode exhibited superior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with low overpotentials of 153 and 259 mV to deliver benchmark current densities of 10 and 500 mA cm?2, respectively. More importantly, the catalyst exhibited remarkable durability at a stable current output of 100 mA cm?2 for hundreds of hours. These findings may open up opportunities for exploring efficient and robust electrocatalysts for scalable hydrogen production with practical materials.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家经过深思熟虑和深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冰冻圈科学学科体系,在冰冻圈科学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化方面引领着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围绕学科建设,2016年正式启动了
期刊
染料敏化光电化学电池(DSPECs)是构建人工光合作用体系的潜在方式,其优势在于可通过优化染料结构来拓展可见光吸收范围,从根本上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染料敏化光阳极在受激发产生电荷分离之后,激发电子注入TiO2半导体导带,由于其导带位置比传统的可见光半导体,如BiVO4和Fe3O4等相比较负,因此理论上可以在较小的偏压下取得较大的光电转换效率,也更有利于和光阴极相耦合实现无偏压分解水.电荷传输动力学研究表明,注入到TiO2导带的电子向氧化态光敏剂和催化剂的回传是造
硅(Si)是硅藻等海洋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海洋生态系统和碳循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川加速消融,融水径流量快速增加,流域硅酸盐风化作用逐渐增强,导致大
全球范围内高海拔或高纬度山区(以下简称高山区),尤其高山冰川冻土急剧消退地区,广泛发育泥石流灾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山区泥石流的现实危害和潜在风险日渐凸显.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冻土是其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冻土的变化深刻影响高寒生态系统固碳及水源涵养.基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电催化水分解产氢作为一种有前途的制氢技术被全世界研究者广泛关注.然而,此领域仍然缺少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催化剂,以降低能耗,提升反应动力学,进而推进电解水的实际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具有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特征的非晶纳米材料在电解水领域表现出极其优异的性能.有趣的是,固有的无序结构赋予了非晶纳米材料丰富的高活性位点.鉴于此,本文综述了非晶纳米材料的制备策略以及表征方法,并且对其高活性来源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此外,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指出了非晶纳米材料在电解水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非晶纳米材料的合成
多年冻土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资源勘探开发和天然气外输管道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温带地区传统、常规的天然气管道设计、施工、运维方法、技术在多年冻土区遇到很大的挑战.因此,
红层是一种特殊岩土,作为路基材料时,常会导致不均匀沉陷、翻浆冒泥等病害.为改善其力学性质,工程上通常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Ca(OH)2)进行改良.由于降水-蒸发的周期性变化,运
以疏勒河源区为研究区,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分别采集河水、泉水和雪样样品44个、4个和7个,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定性分析不同水体水化学特征及控制
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多相不对称氢转移是制备杂环手性化合物的理想策略.多相手性催化体系具有催化剂可循环利用及产物分离提纯容易等优势.然而,喹啉及其衍生物的多相手性高效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