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光的心灵面对高考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7日,现代教育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会议期间,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与20余家国家、省、市级媒体直面教育热点问题,就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以何种心态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幼儿教育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罗崇敏谈到,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正常的心理,一个积极的态度,一个健康的身体,特别是一个阳光的心灵应对高考。
  记者:罗厅长,您好!这次现代教育发展大会的主题是发展与变革,云南教育将从哪些方面进行变革?
  罗崇敏:首先,我们要进一步变革办学体制。办学体制的变革,最关键的是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私立学校,使民办教育占云南教育的份额、私立学校占云南学校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争取民办教育的比例占全省教育的比例达到15%左右,高等教育民办学校达到30%。第二是努力变革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制定办学方向、评价标准和资金拨付方法。教育行政部门中观管理,主要是服务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服务学校、服务家庭、服务学生和老师作为天职,努力创造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如在落实国家有关民办教育的政策中,要做好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安排,做好教师到民办学校就业的指导服务,还要给予更多学校办学权利。第三是要进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特别是要进行以考试制度为重点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重点抓中考制度改革。今年是云南实施中考制度改革的第三年,我们将在全省全面实施中考制度改革,取消全省统一的中考,由地方或者是学校进行考试。特别是我们将取消一次性的选拔考试,充分运用初中三年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另外还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另一个评价制度的改革是高考评价制度的改革,今年是高中新课改后第一批学生进入高考,我之前也向记者朋友们说过,我们今年将拿出总分的22分,来对高中三年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进行评分,记入高考成绩。还有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进行高考自主招生的试点,进一步深化院系专家录取的改革。第四是深化国际办学体制改革。今后省内国际学生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省内将鼓励国际班、国际学校的发展。
  记者:最近省内省外部分民办初中小升初报名火热,甚至有几千几万人报一所学校的情况,请问这一教育现象是否正常,如何监督和引导?云南省教育厅鼓励省内高中自主招生试点,具体的办法是什么?
  罗崇敏:第一个问题,这样的现象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继续发展下去是不正常的。我们的优质资源太集中,而且太少,今后我们要千方百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资源一是办分校,二是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我希望利用大学创办一些附属中学。其实现在我们一些家长选择学校也是很盲目的,我们要理性对待中小学名校。中小学无非就是那么多教育内容,我们实事求是地按照义务教育的要求,能就地入学的尽量就地入学。另外我们的学校也不要去炒作。学校的盲目炒作和家长盲目的选择,从长远看是弊大于利。
  第二个问题,鼓励高中自主招生主要是指普通高中一般学校的自主招生。所谓的自主招生,是在法律法规下的自主招生,不是说让他们无限制的、没有监管地去招择校生,比如云南师大附中就只能招收20%的择校生,这都是有明确规定的,是不允许突破的。我们要鼓励高中学校特别是各地的高中学校能多招一个算一个,鼓励他们招生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快高中阶段的普及教育。云南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毛入学率8个百分点,所以高中阶段的普及教育要加快。我们要实现2020年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的目标,差距是大的,任务是重的,所以我们要鼓励普通高中自主招生。
  记者:目前高考越来越临近,有些地方采取了一些很极端的办法来应对高考,您对云南省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着什么样的希望和要求?
  罗崇敏:部分地方采取一些很极端的办法应对高考,比如“吊瓶班”、“特殊班”等,采取了很多极端的手段,看了那些报道,我有“三悲”:悲壮、悲哀、悲惨。我们教育部门,应尽量去优化高考,但是作为社会,不要神化高考,特别是同学们不要神化高考,不要给自己制造麻烦。我只希望同学们把老师所教的、自己所学的知识尽量在高考中表达出来,以正常的心态对待高考,以健康的心灵对待高考。特别在这一阶段,家长和老师不要给学生增添心理压力,不要采取一些非科学的、非理性的、所谓减压的措施,比如“吊瓶班”,其实这样做更增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不要以“考哪所名校”去激励学生,应该更多地去服务学生、疏导学生,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正常的心理,一个积极的态度,一个健康的身体,特别是一个阳光的心灵。
  记者:前段时间您在西南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初三高三是浪费时间”,一时间被重庆媒体炒得比较热,请问您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出于什么考虑?
  罗崇敏:这是一个事实,只是别人看到没有表达,我把它表达出来而已。按照教育部的课标要求,高考、中考前最多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调整心态。但现在的事实是,整个高三和初三都拿来复习,有这个必要吗?它非但违反了课标要求,而且违反了学习规律,这样初高中一二年级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到三年级又往复学习,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厌倦,产生学习的惰性,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所以我就提出了改革我们的学制。为什么现在好多学生到了大学就觉得是减压了?就是因为他在高中阶段一二年级压力很大,三年级对学习产生了惰性,但又迫于高考压力,使自己不情愿地、反反复复地、被迫地去作训练,训练以后就把思维固化了,固化后又产生思维惰性,到了大学心态彻底放松了,这样对学生是非常有害的。
  记者:幼儿阶段,家长会在课余时间给幼儿安排各种补习班,你对此有何看法和希望?
  罗崇敏: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确实现在在幼儿教育阶段,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把自己的宝宝看成是最聪明的孩子,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的表达。但是任何一所幼儿园或一个地方,不可能有两个智商、情商一样的孩子。我的意思是说,幼儿教育必须遵行道法自然、个性化培养的规律。所谓道法自然,就是要认识和尊重孩子的天性;所谓个性化规律,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孩子自身成长、发展规律及家庭环境等,来考虑对孩子如何进行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在遵行这样一个规律下,我认为第一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要让孩子对自然界、社会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给他以好奇心。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就是培养他的好奇心。希望家长们多向孩子提问,也鼓励孩子多向自己提问,而不要去给孩子明确的答案,特别不要给孩子明确的错与对的答案。第二是行为引导,家长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培养他的品格,不能用成年人的表达来给孩子设定一个品格标准。第三是智能开启,要开启孩子智慧之门,使他的智慧与成年人的智慧和社会智慧相融。我主张孩子一定要进幼儿园。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我们应该把幼儿园看做一个小社会,不要把它看做是知识传授,搞小学化倾向的地方,这完全没有必要,而要给孩子创造一种社会氛围。还有家长们要带孩子进入一些公共场所,使他们利用公共场所进入社会,从而开启他的智慧之门。
  记者:云南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有何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些特点来扬长补短?
  罗崇敏:云南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有这么几点:一是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定量和定性的目标,目标明确。在这一目标下,中央会根据我们存在的差距给予资金、教师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支持。二是省委、省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2011年教育投入占了省级财政支出的1/5,5块钱中有1块投入了教育,使现代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三是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现在云南有50多万教师,有了一定的规模,结构也相对合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师通过省内省外和国外开展的各式各样的培训,素质在不断提高。四是我们在全面加强学校的现代管理。通过管理来加强学校的教育价值建设,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外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前面说到的几个方面的改革要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要通过大力实施现代教育来推进,我们之所以召开规模空前的现代教育发展大会,其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利用国际国内的教育资源,大力发展云南的现代教育,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发展现代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途,要把教育现代化融入现代教育的全进程,求真务实,扎扎实实抓好现代教育发展的每个过程,我们的目标才能实现。同时,我们目前面临三个大的挑战: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挑战;教育结构不太合理的挑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挑战。这三个挑战同时存在,但我们认为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定能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其他文献
编者按:校外培训机构疯狂扩张愈演愈烈,成为近年一大社会怪象。这些披着“非盈利”外衣的“校外校”,通过钻制度的漏洞,频频打起擦边球,可谓无孔不入、唯利是图。他们大多凭借升学择校热,打着“提优补差”的幌子,行应试教育之实。有些甚至与正规学校里外勾结,直接“绑架”学生和家长,在疯狂敛财的同时,大大加重了学生和家庭的负担,让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都成了“浮云”。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近日
期刊
高考结束,新的一批考生和家长来到了十字路口。在国内升学,还是去海外,或者去香港澳门?  在高考升学的十字路口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这里,我想先向大家讲述几个小故事:  杨是个来自普通工薪家庭的女孩,她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今年,她高中毕业,前不久,她被一所美国名校录取,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我认识她是在她念初三那年的一场英语演讲比赛上,她给我的印象是:认真、执著、刻苦。后来,我知道了杨是在一所重点初中念
期刊
“团购”、“给力”、“雷人”、“云计算”、“情人节”、“潜规则”、“山寨”、“PM2.5”等热词,被收录到昨天面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历时5年修订,增加单字600个,新增词语3 000个。  增加单字600个 新增词语3 000个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介绍,距离上一版修订已过去7年,新版词典中的新词新义新用法充分反映了中国新时期特
期刊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首份“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在线调查”日前公布,小学生课外阅读率超过八成,但存在功利化倾向。不少中小学生喜欢读恐怖、惊悚、奇幻、穿越、言情小说或韩寒和郭敬明的青春读本,追求一种刺激的感觉。  调查显示,1~6年级小学生对各类课外图书的阅读率达84%。但52.0%的小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或较少,“学习压力大,没时间”
期刊
据新华网报道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教育厅获悉,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全省大中小学生的体质总体上有所改善,肥胖率、超重率开始下降,但近视率仍维持高位并且低龄化倾向加剧,全省7岁~22岁学生的近视率为67.8%,比上年增加4.4%。  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发言人洪流介绍,2011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对象为7岁~22岁的大中小学生,有效样本总量为4.06万余人,其中男生1.95万余人,女生
期刊
据《北京日报》报道 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直属高校采取措施防止学生溺水造成伤亡。教育部通报了广东化州3名小学生溺水死亡、1人失踪和安徽省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名学生溺水死亡两起事故。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夏季到来,学生涉水、游泳等行为增多,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组织安全演练,切实提高学生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的
期刊
据教育部网站报道 5月1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工作会议,贯彻落实5月10日召开的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教育部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考试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对落实高考安全工作方案,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推进高考改革等作出全面部署。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杜玉
期刊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 5月12日至13日,教育部、卫生部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行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事关教育和医疗两个最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2011年12月,
期刊
“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是谁的声音唱我们的歌,是谁的琴弦撩我的心弦,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  日前的北京,一场“此间少年”的演唱会撩拨了无数正年轻或曾年轻过的心。被称为“校园民谣”之旗手的高晓松与诸多著名音乐人一起弹唱着“青春与成长”。  于是,伴着五月的鲜花,青春的情结发酵得一发而不可收。  那些曾经的校园歌曲也再次翩然而至……  从《送别》、《长城谣》到《
期刊
中学校长眼中的大学教育应该怎么样?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应当如何衔接?教育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近日在由南京大学举办的“两岸中学校长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近140所知名中学的校长济济一堂,把脉当前教育诸多问题。“现在的评价是用中医方法在诊断孩子!”“高考大纲应当取消!”“奥赛不应成为名牌高校‘通行证’”……论坛上,名校校长们个性鲜明的惊人之语频出。  把脉考试评价——  培养能力搞题海战术没有用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