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 情感 细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思维认知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于口头表达语言向书面正式语言过渡发展的阶段,导致不少学生对于写作产生畏难与厌烦情绪。因此,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丰富课外阅读、激发情感体验、强化细节指导等方式循循善诱,丰富学生的表象与素材储备,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帮助学生在情感体验与实践探究中,提高自身的写作热情与写作技巧。
  一、强化阅读寻灵感,良好习惯自养成
  丰富而有效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认识阅历尚浅,广泛的阅读能够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的素材储备。另外,良好的阅读与摘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多元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的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对于写作心里有底。
  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关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写作素材的积累。如笔者利用班级的墙边角落,设计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下课后的时间阅读,并做好摘抄。平时还非常注重在文本教学中,延伸阅读与写作教学。例如教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时,笔者借课文向外延伸,根据文中作者对小燕子的外形描述,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摘抄有关描写小动物的好词好句与精彩段落,并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种小动物的作文,可以包括对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或捕食等特点加以描述。
  二、写出心声露真情,情感体验任我行
  汉代《毛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由此可见,情感是文章的主旋律,缺乏情感的文章就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因此,笔者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十分注重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创设多元的语言情境,开展多元的语言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大胆发言,踊跃发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融情入境,用心说话。
  例如,在教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6”时,由于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并把其品质说清楚,讲明白。因而,真实情感的流露与体现,是本次写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习作课开始前,笔者运用PPT呈现了一个素材卡(包括你所喜欢、崇拜的一些人及他们的品质和事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写下自己脑海中的这些人。在学生们收集完基本素材后,笔者层层深入,运用PPT讲诉了自己最崇敬的教师以及他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我的素材卡里面,哪一个是我最喜欢、最崇拜的人?哪一个人的事迹最能够打动我?然后组织学生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对自己素材卡里面的一些人物以及他们的品质和事迹,进行讨论与筛选,并最终确定一名人物为今天习作的主人公。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同学,谈谈他选择这名主人公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自主收集与筛选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深厚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说出最想说的话,表达出最想体现的情感。
  三、细节指导得技巧,游刃有余来下笔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它并非难在教授给学生体裁多样、题材丰富的写作内容,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入手,如何编排文章的整体结构,如何以通顺优美的表达、真挚感人的情感、巧妙灵活的技巧来处理文章的细枝末节。因此,笔者以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握,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如怎样开头才能引人入胜,如何结尾才能发人深省?怎样写好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如何理顺文章编排结构?如此等等。
  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5”主要由指导例文和写作要求构成。由此,在要求学生写作之前,笔者引导学生以前后桌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以银杏的外形特征—银杏的价值—被称为“活化石”的缘由三条主线,回答“沈平平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银杏这篇习作”这个问题。在学生们对《银杏》这篇例文的写作模式与写作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产,可以是农产品,也可以是工艺品等,在畅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询问和查阅的方式获取这样特产的相关材料,参照《银杏》的写作方式,草拟自己的写作提纲。
  总之,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令小学语文教师“头痛不已”的教学难点。笔者以为,教师应该迎难而上,以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创作灵感;用心理相容的课堂写作氛围以及和谐轻松的师生互动模式,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与写好的毅力;以丰富多元的教学实践活动及循循善诱的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写作技能,让学生写得“欢欣鼓舞”,写得“游刃有余”。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岔南小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工作面临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却将工作的重心偏移到“教书”上,而忽略了“育人”,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德育方面的缺失。本文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爱”萦绕学生;尊重学生,让“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感受“爱”,从这三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怎样用“爱”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强化高中生的德育管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管理  班主任是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Humor的交际手法一直受到人们青睐。教师是否想到,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Humor手法,同样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呢!事实上,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人在情绪高涨时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初中生思维具有单纯、灵活的特点,结合他们好玩好动的行为特征,配以热情高涨的幽默教法,会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幽默教学的意义与功能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被动性强,缺乏创新理
期刊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富有感染力,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震撼。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距离甚远,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  1.利用课文背景资料,
期刊
自然界原本就是简约的,人们的生活也提倡“简约”,因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其实也更应该追求“简约”。数学的公式定理讲究简明,问题解决的思路讲究简单,数学的语言讲究简洁……这都说明数学是遵循“简约而高效”的原则的。笔者试图从“简约教学”的角度来思考,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学目标力求简明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师生的所有活动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它首先确定了对学生应该达到学习效果
期刊
“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初中《语文》课本《写在前面》),而农村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淳朴美好的人文特色,以及厚重深邃的民间文化无不是引入课堂的好素材,让生活的芬芳弥漫语文课堂,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拥抱生活,在品味生活中升华语文。  一、采撷自然社会资源,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婺源的农村,那起伏的青山,金黄的
期刊
摘 要:SOLO分类评价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中学各科教学上,并见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义务教育阶段历史科学书中的《美国南北战争》为例,探讨了在历史教学设计中应用该理论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 历史教学设计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Biggs)提出的一种学习质量评价理论。目前,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在中学各科教学上,尤其是近几年历史高考多省市成功应用。
期刊
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为研究主旨,以创建图书角、成立读书小组——开设活动周——完善评价机制为研究主线,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主动性,促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开放性、灵活性与时代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学生创设书香萦绕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语言文化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一、创建图书角,成立小组共
期刊
农村学校随着网络的普及,课件“舶来品”越来越多,语文课堂上的课件越精越美。这些多媒体情境从认知层面看是到位的,是有价值的,但只是机械式的,对农村孩子来说其价值是微弱的。农村语文教师制作课件不能只在“境”上花功夫,而关键要在“情”上下功夫,让语文课件融入更多的“农”味,拉近课件与学生的距离。“农”味更多“情”更浓,更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课件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一、
期刊
一、提示式引读,让画面立体起来  提示式引读是指用课文中有关句子或句群的原词开个头,引导学生诵读后面的部分。一般来说,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写的段落以及天气变化、心理变化、空间变化比较明显的句子用这种引读法比较适宜。  教学片段:《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不管走在哪一条街都会看到一个花的海洋,不管走进哪一条街都会闻到花的清香。这么美的景色,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呢。  生:
期刊
不久前,听一位年轻语文教师执教《鸟的天堂》。他板书课题后问:“‘天堂’是什么意思?”不少学生马上找工具书或资料。有个学生轻轻地说:“这里指鸟快乐生活的地方。”这位老师没有理会,他告诉学生:“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跟‘地狱’相对。现在多用于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教师忽视学生正确的理解,而生硬地照搬词典的精确解释,导致四年级学生听了不仅没有明白,反而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