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心理困扰:她为什么移情别恋?
走进心理咨询室的这个男孩,帅气中带着几分忧郁,阳光中多了几分愁容。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不错的男孩。果然,经过初步沟通后,我得知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这个男孩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男孩皱起眉头,开始对我诉说自己的经历:
中考后的暑假里,一个女孩加了我的QQ,原来是我的初中同学,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就在那个暑假,我们开始交往了。
虽然我们考入不同的高中,联系却越来越密切了。我们每天都在网上聊天,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很晚了才下线,带着甜甜的思绪进入梦乡。后来,我们交往的秘密被双方家长发现了。家长的干预并没有分开我们,反而让我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也许是缘分,我们竟然搬到了同一个小区。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除了在网上聊天外,我们当起了“地下工作者”。在我们楼下地下室,有一个安装线路用的小闸门,那里成了我们秘密接头的地点。每天,我把写好的纸条偷偷放在那里,她放学路过时再偷偷拿走,并把写给我的纸条放在那里,等我来取。
我已经收藏了很多她写给我的纸条,那里面记录着她对我的关心与鼓励。就这样,我们不断地相互激励,为了各自更好的发展,共同努力着,我的成绩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那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但是,不幸还是降临了。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在老地方取回她留给我的纸条,上面的一行字让我呆如木鸡:我们分手吧!原来,她喜欢上了他们班上的一个男生。为什么会这样?
我划破手指写了血书,表达我的真情,放在那个曾经见证我们感情的地方,可她始终没有取走。我只好找朋友帮我转交给她。可是,最后得到的回复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她为什么不顾我们的海誓山盟?她为什么移情别恋?
我是个重感情的人,这样的结果让我接受不了。于是,我开始沉沦,每天没精打采,萎靡不振,听不进课,也读不进书。随之,学习成绩下降了,考试名次下滑了,眼看不可救药了。
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找我谈过话,父母知道后,对我发过火,骂我没出息。我也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可是,我该怎样走出这段感情呢?您能帮帮我吗?
心理解析:模仿初恋期的一段情感
在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如下几个时期:小学时的排斥疏远期;初中时的积极接近期;高中时模仿初恋期;大学时的成熟恋爱期。这个高中男孩所经历的正是模仿初恋期。
在高中阶段,随着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男女同学开始因为共同的爱好和目标,建立起纯真的友谊。与此相伴随的,是异性朋友之间带有情感依恋的相互交往。于是,有些同学就可能进入了模仿性的初恋期。
模仿初恋期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与真正的成熟恋爱期的交往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这时,男女同学的“初恋”,由于具有模仿性,因此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行动不自觉。读了爱情小说,看了爱情影视剧,就可能盲目模仿,行为冲动,缺乏自觉性。二是对象不稳定。这时候的交往对象,虽然不像积极接近期那样广泛而多变,可能是一对一的,但不稳定,很容易就把感情转移到新的对象身上。三是感情不持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轻率地“海誓山盟”,但可能转眼间就抛到九霄云外。
于是,给人一种“朝秦暮楚”的感觉,以至时常闹出所谓“情感不专一”“移情别恋”的故事。其实,这都是模仿性初恋期的特点。这说明,模仿性的初恋并不是成熟的恋爱,而只是一种相互吸引加上盲目模仿的行为,是一种恋爱的“演习”或“预演”。
初恋是一朵美丽的花,也是一朵难以结果的花。对初春的生命来说,曾经经历过,就是初恋的全部意义所在。
由于模仿性初恋的特点,分手便是经常上演的故事了。分手,总有一方是被动的,被分手那一方,往往会受到心灵的创伤,陷入迷惘。此时,他们需要别人的开导,帮助他们走出迷惘,安顿好自己的心。这便是男孩来访的目的。
心理对策:重新认识那段感情
面对男孩的问题,我开诚布公地说道:“你是个好男孩,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试想,如果面对这样一段感情的失去,可以无动于衷的话,那岂不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了?不过,我们不仅要重感情,还要懂感情,真正懂感情的人是做感情的主人。”
男孩睜大眼睛看着我,说道:“我就是要做感情的主人,我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件事,可越是控制,越是想得厉害。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提了两点建议:
第一个办法是顺其自然。在心理学上有个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越是不想让它出现,它越是要出现,越是和它斗争,它越是要表现强烈。所以,越是想控制消灭它,就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它反而更挥之不去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哪一天又想起这段感情,尽情地回味,不阻止,不控制,顺其自然。到时候,时间会帮助你慢慢淡化它。
第二个办法是转换心念。就是把感情的纠结换成认知的调整,如同探索科学探秘一样,重新研究过去的那段感情。等你重新认识了那段感情,你也就成长了。那个女孩为什么喜欢了现在的男孩?是因为邻近性人际吸引的规律。人与人在活动空间上的接近,便于形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想想看,当初她之所以喜欢你,正是因为你们是初中同学,每天都可以见面。同样,她喜欢上了现在的男孩,也是因为他们是同班同学。但这都不是成熟的恋爱,而是模仿性的初恋。
最后,我告诉男孩:“这样的初恋,不妨叫‘初练’,是恋爱的初步演练。‘初练’带给人甜蜜,也会带给人苦涩;带给人幸福,也会带给人痛苦,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一个‘练’字,练过,经历过,就有了心灵上的成长,就会为成熟的恋爱做好心理准备。既然初恋只是恋爱的初步演练,自然就会有‘移情别恋’。只有经历过初恋,有了心灵上的成长,才能走向成熟的恋爱。你说是吗?”
听了我的解释,男孩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他高兴地说道:“谢谢您!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初恋故事,我会跨过这道坎的。”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心理困扰:她为什么移情别恋?
走进心理咨询室的这个男孩,帅气中带着几分忧郁,阳光中多了几分愁容。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不错的男孩。果然,经过初步沟通后,我得知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这个男孩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男孩皱起眉头,开始对我诉说自己的经历:
中考后的暑假里,一个女孩加了我的QQ,原来是我的初中同学,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就在那个暑假,我们开始交往了。
虽然我们考入不同的高中,联系却越来越密切了。我们每天都在网上聊天,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直到很晚了才下线,带着甜甜的思绪进入梦乡。后来,我们交往的秘密被双方家长发现了。家长的干预并没有分开我们,反而让我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了。
也许是缘分,我们竟然搬到了同一个小区。这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除了在网上聊天外,我们当起了“地下工作者”。在我们楼下地下室,有一个安装线路用的小闸门,那里成了我们秘密接头的地点。每天,我把写好的纸条偷偷放在那里,她放学路过时再偷偷拿走,并把写给我的纸条放在那里,等我来取。
我已经收藏了很多她写给我的纸条,那里面记录着她对我的关心与鼓励。就这样,我们不断地相互激励,为了各自更好的发展,共同努力着,我的成绩也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那是我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但是,不幸还是降临了。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在老地方取回她留给我的纸条,上面的一行字让我呆如木鸡:我们分手吧!原来,她喜欢上了他们班上的一个男生。为什么会这样?
我划破手指写了血书,表达我的真情,放在那个曾经见证我们感情的地方,可她始终没有取走。我只好找朋友帮我转交给她。可是,最后得到的回复只有三个字:对不起!
她为什么不顾我们的海誓山盟?她为什么移情别恋?
我是个重感情的人,这样的结果让我接受不了。于是,我开始沉沦,每天没精打采,萎靡不振,听不进课,也读不进书。随之,学习成绩下降了,考试名次下滑了,眼看不可救药了。
老师发现了我的异常,找我谈过话,父母知道后,对我发过火,骂我没出息。我也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可是,我该怎样走出这段感情呢?您能帮帮我吗?
心理解析:模仿初恋期的一段情感
在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如下几个时期:小学时的排斥疏远期;初中时的积极接近期;高中时模仿初恋期;大学时的成熟恋爱期。这个高中男孩所经历的正是模仿初恋期。
在高中阶段,随着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男女同学开始因为共同的爱好和目标,建立起纯真的友谊。与此相伴随的,是异性朋友之间带有情感依恋的相互交往。于是,有些同学就可能进入了模仿性的初恋期。
模仿初恋期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与真正的成熟恋爱期的交往是不可相提并论的。这时,男女同学的“初恋”,由于具有模仿性,因此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行动不自觉。读了爱情小说,看了爱情影视剧,就可能盲目模仿,行为冲动,缺乏自觉性。二是对象不稳定。这时候的交往对象,虽然不像积极接近期那样广泛而多变,可能是一对一的,但不稳定,很容易就把感情转移到新的对象身上。三是感情不持久。说好就好,说坏就坏,轻率地“海誓山盟”,但可能转眼间就抛到九霄云外。
于是,给人一种“朝秦暮楚”的感觉,以至时常闹出所谓“情感不专一”“移情别恋”的故事。其实,这都是模仿性初恋期的特点。这说明,模仿性的初恋并不是成熟的恋爱,而只是一种相互吸引加上盲目模仿的行为,是一种恋爱的“演习”或“预演”。
初恋是一朵美丽的花,也是一朵难以结果的花。对初春的生命来说,曾经经历过,就是初恋的全部意义所在。
由于模仿性初恋的特点,分手便是经常上演的故事了。分手,总有一方是被动的,被分手那一方,往往会受到心灵的创伤,陷入迷惘。此时,他们需要别人的开导,帮助他们走出迷惘,安顿好自己的心。这便是男孩来访的目的。
心理对策:重新认识那段感情
面对男孩的问题,我开诚布公地说道:“你是个好男孩,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试想,如果面对这样一段感情的失去,可以无动于衷的话,那岂不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了?不过,我们不仅要重感情,还要懂感情,真正懂感情的人是做感情的主人。”
男孩睜大眼睛看着我,说道:“我就是要做感情的主人,我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件事,可越是控制,越是想得厉害。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于是,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提了两点建议:
第一个办法是顺其自然。在心理学上有个逆定律,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越是不想让它出现,它越是要出现,越是和它斗争,它越是要表现强烈。所以,越是想控制消灭它,就越是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它反而更挥之不去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哪一天又想起这段感情,尽情地回味,不阻止,不控制,顺其自然。到时候,时间会帮助你慢慢淡化它。
第二个办法是转换心念。就是把感情的纠结换成认知的调整,如同探索科学探秘一样,重新研究过去的那段感情。等你重新认识了那段感情,你也就成长了。那个女孩为什么喜欢了现在的男孩?是因为邻近性人际吸引的规律。人与人在活动空间上的接近,便于形成彼此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想想看,当初她之所以喜欢你,正是因为你们是初中同学,每天都可以见面。同样,她喜欢上了现在的男孩,也是因为他们是同班同学。但这都不是成熟的恋爱,而是模仿性的初恋。
最后,我告诉男孩:“这样的初恋,不妨叫‘初练’,是恋爱的初步演练。‘初练’带给人甜蜜,也会带给人苦涩;带给人幸福,也会带给人痛苦,它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一个‘练’字,练过,经历过,就有了心灵上的成长,就会为成熟的恋爱做好心理准备。既然初恋只是恋爱的初步演练,自然就会有‘移情别恋’。只有经历过初恋,有了心灵上的成长,才能走向成熟的恋爱。你说是吗?”
听了我的解释,男孩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他高兴地说道:“谢谢您!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初恋故事,我会跨过这道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