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动台试验的扩孔微型桩受力和变形性能研究

来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扩孔微型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在有无扩孔、不同扩孔深度、不同扩孔孔径、不同扩孔材料4种参数下对微型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计算得到了扩孔微型桩桩身弯矩和侧向位移,并分析得到了不同扩孔参数下微型桩的桩身弯矩与侧向峰值位移对应的埋深位置及桩身弯矩与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扩孔微型桩桩身峰值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土体表面位置,并随桩深不断减小,扩孔后微型桩桩身峰值弯矩和峰值位移增大;随着扩孔深度的增加,桩身峰值位移和桩身峰值弯矩也增大,并且桩身峰值弯矩最大值点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地震作用
其他文献
<正> 1985—1988年,作者对黑钙土中心的森林草原地带感染根病的禾谷类作物的籽粒品质进行了研究。在每年前作相同的情况下(冬小麦前作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禾谷类作物,春小麦
本文通过氮磷钾肥对小麦品种扬麦158的产量效应回归分析,建立了效应函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因素效应,互作效应及三者之间的最优组合。
用燕麦冠锈菌对燕麦幼苗接种,然后使其经历高温处理,进而研究处理诱导的抗性.结果发现,接种后2-4天,进行35℃,8小时的&#39;热处理&#39;,3种燕麦对冠锈菌孢子产生了抗性;在处
<正> 本研究从作物营养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对小麦的根际环境、根系、地上部各器官和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存在于各环节中限制生产机能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改善
为了模拟作物地上部分生长,了解环境条件对叶片形成的影响十分必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测定控制温度和日照长度对四个冬小麦和四个春大麦品种叶片出现速率和衰亡的影响。利用不
有关春施氯(含Cl~-)对冬小麦白粉病发展的效应进行了三个年度的研究试验。有关影响因子包括:抗或感病品种、常规及集约施氮。小区自然侵染白粉病。定点定时病害调查结果表明:
应用近红外反射估测了硬粒红春小麦Newana的穗部、旗叶和穗柄在4个生长阶段的蛋白质含,对这一测定技术进行了验证.供试样本取自三种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地.由标准凯氏法测得植
本研究获得的小麦的最高产量是13.8t/ha,这是加拿大有记载的小麦的最高产量.在各影响因素中,栽培品种选择、虫害控制和氮管理对增加小麦产量有最大影响.
以中国春的5A和5B染色体分别被置换了的两套代换系作母本,与各黑麦种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与各黑麦种的可杂交性均受小麦的kr基因控制,黑麦种中也存在着影响可杂交性的基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