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木洪地区枸杞种植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诺木洪是青海优质枸杞主要生产地之一,该地域的气候环境较适合枸杞种植。随着枸杞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枸杞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但是近年来不合理的种植管理,导致根腐病、白粉病以及瘿螨、蚜虫等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枸杞产量与品质。通过介绍主要病虫害的侵染症状、发病原因,推荐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诺木洪区域杞农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枸杞;病虫害;防治措施;诺木洪地区
  引言
  诺木洪位于青海省西部,平均海拔高度2 790m,处于柴达木盆地,由诺木洪河和河西洼积形成。资料显示,当地全年平均气温处于6.5-13.6℃,温度条件适合枸杞生长[1]。枸杞种植需要长日照,诺木洪枸杞生长期集中在4-9月,此段时间该地区的日照时长约为1 600h,日平均日照为8.5h[2],能够满足枸杞生长、发育的要求,有利于枸杞的开花结果,昼夜温差大,有助于糖分及枸杞甜菜碱的合成。诺木洪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枸杞种植;随着种植结构优化,诺木洪地区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增加,品种不断提升,枸杞产业已经成为当地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1 诺木洪地区枸杞种植现状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的多年生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盐碱,分蘖能力强[3],并且有较好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诺木洪地区种植结构调整,枸杞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业产业,据统计当地枸杞种植面积约为 8万亩,主要为宁杞1-7号,并有少量蒙杞品种。
  2 诺木洪地区枸杞种植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根据笔者对枸杞种植基地的走访调查,近年来该地区枸杞种植的主要病害为根腐病、白粉病、黑果病等,其中以根腐病最为严重。
  2.1 枸杞根腐病
  枸杞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茄类镰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该病是诺木洪地区枸杞种植主要病害之一,危害严重,防治困难[4]。诺木洪农场的枸杞种植多采用扦插苗种植,种植时间久了,水肥管理措施不合理,会加剧根腐病的发生,调查发现,根腐病发病从诺木洪农场一大队蔓延到七大队,危害较重的接近800亩,零星感染近万亩。每年6-9月由根腐病造成的田间平均死亡率为14%,最高可达38%[5]。
  2.1.1 根腐病主要症状
  枸杞根腐病主要危害的部位是枸杞的根茎部及根部[6]。发病初期,仅是个别侧根染病,并逐渐向主根扩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随着根部腐烂程度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首先新叶发黄,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根皮变褐,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枸杞初期染病,树体表现不明显,头茬果坐稳,开始转色时,上部叶片枯萎现象明显,挂果量越大的枝条,枯萎症状越明显。
  2.1.2 根腐病主要发病原因
  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的侵染源,病菌从根茎部或根部傷口侵入,通过降水或灌溉传播和蔓延。尤其是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严重。诺木洪地区较多园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这也是该地区根腐病发病严重的原因之一。
  枸杞根腐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4-5月份,枸杞根系正处于每年的初步发育期,大水漫灌,导致根系周边积累了大量CO2、H2S等酸性物质,根系细胞壁Ca2+流失,细胞液外渗,细胞死亡,根系坏死,同时大量镰孢菌繁殖、侵染,从根尖逐步上移到底主根,以至于整个根系腐烂。该地区枸杞根腐病主要是在4-6月开始爆发,7-8月份扩散较为严重。
  2.1.3 根腐病防治措施
  枸杞根腐病的防治,要遵循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多措并举的方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土壤改良性状。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通透性。诺木洪地区土壤有机质低,地下水位低,盐碱储量大,从改良土壤入手,是解决根腐病根本措施。
  2)提倡冬灌压盐碱。枸杞根系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这时进行冬季灌溉,不会伤害根系,还能起到压盐碱的作用。
  3)提倡4-5月浇返苗水。大水漫灌的园区,建议改为滴灌,省水、省工、不伤枸杞根系。滴灌带铺设位置需距离主杆10-15cm,避免直接贴近树体,造成易感部位。
  4)补充中微量元素,调理土壤结构。诺木洪枸杞种植区,常年使用二铵和尿素,忽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土壤板结较重,修复土壤结构,是改善枸杞根系环境的重要措施。目前较好的产品土壤调理剂是通过钾长石煅烧后的硅钙钾镁,推荐使用40kg/667m2。
  5)优化微生物菌群。诺木洪地区由于除草剂使用不规范,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优势减弱,有害微生物菌群大量滋生,也是导致枸杞根腐病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所以,以菌治菌,以菌抑菌,可以有效的预防根腐病的发生,建议适当补充复合微生物菌肥或者通过滴灌补充菌剂。
  6)化学防治措施。原则上不提倡化学防治枸杞根腐病,枸杞为食药同补的食品,需要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种植方式,这是今后枸杞生产的方向,少用甚至不用化学农药,以保障食品安全。但目前,基于农户依赖化学防治的情况下,对发现枸杞园中有感染根腐病的植株,应当及时清除病株,补栽新的植株,在补栽之前可采用40%噁霉灵或者40%甲霜·噁霉灵等药剂对病穴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将病穴进行阻隔,避免病原菌随着灌溉扩展到整个园区。严重的地区可以进行客土处理,更换新土。发现地上部分侵染时,应及时刮除感染部位,并涂抹噻霉酮等药物,防治侵染创面扩大。
  2.2 白粉病
  枸杞的白粉病也是危害枸杞的主要病害之一,属于半知菌亚门粉孢属性,主要是危害枸杞的叶片,严重时可以危害花和幼果[7]。近年来,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扩大,诺木洪地区白粉病也日益严重。
  2.2.1 白粉病主要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枸杞的幼嫩的新梢和叶片,白粉病侵染初期,会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者近似圆形的病斑,病斑中央呈白色,边缘呈褐色,严重时叶片背面会形成白色甚至是灰色的霉层。受害的叶片皱缩、卷曲、变形,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叶片坏死,脱落,病株的光合作用受阻,树势每况愈下,造成枸杞减产。   2.2.2 白粉病主要发病原因
  白粉病属于高湿型病害。枸杞白粉病主要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年份,水肥管理不合适的园区尤为严重,种植密度较大或者修剪不当,导致内堂郁闭,空气流通不畅的园区发病率较高,树势较弱的单株枸杞也较容易发病。
  2.2.3 白粉病防治措施
  白粉病预防主要是控制园区湿度,避免大水漫灌,通过合理的肥水管理加强树势,合理的修剪增强抗性,及时清理生长过旺的枝条,加强园区的通风、透光,减少郁闭。建议秋季落叶后或者每年3月份萌芽前要及时进行清园,枸杞整形修剪的残枝、枯枝以及病枝要集中到园外进行烧毁[8],尤其是冬季休眠期,避免病原菌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9]。推荐药剂:40%克菌丹·戊唑醇悬浮剂1 500倍液;或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或25%吡唑·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或29%戊唑·嘧菌酯悬浮剂3 200倍液;化学防治过程中搭配3%苦参碱800倍液效果更好。
  2.3 黑果病
  枸杞黑果病实为炭疽病,在雨季多发,侵染后果实呈黑色;严重时枸杞果实染病部位会出现黏液,对枸杞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直接减低杞农的经济收益。
  2.3.1 黑果病主要症状
  枸杞黑果病主要危害枸杞叶、花、花蕾、青果等。黑果病染病初期在果面上产生小黑点或者不规则的褐斑,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斑点会不断扩大,2-3天就会蔓延到整个果实,半个或者整个果实变黑[10],所以当地称之为黑果病。该病害侵染枸杞花,会导致花瓣出现黑斑,不能结实;侵染花蕾,花蕾表面出现黑斑,轻者形成畸形花,严重时花蕾变黑,不能开花;侵染嫩枝、叶片,会形成褐色、半圆形病斑,并逐渐扩大变黑。湿度较大的情况下会呈现湿腐状,并逐渐出现粘滴状橘红色小点;侵染成熟的果实,干果有黑色斑点或者成为油果[11]。黑果病不但影响枸杞产量和外观质量,严重时导致枸杞直接失去商品性。
  2.3.2 黑果病主要发病原因
  黑果病是一种典型的高温高湿性病害。病原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23-25℃,最适宜的湿度为80%-100%。当湿度低于75%时,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就会受到阻碍,干旱不利于病原菌的流行和扩散。诺木洪地区一般在5月中下旬发病,6月中旬-7月中下旬是发病高峰期,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病原菌的传播速度就会加快,轻则20%-30%植株染病,重则可达80%以上,甚至全园绝收。
  2.3.3 黑果病防治措施
  黑果病防治主要是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打破农民“重治疗,轻预防”的行为方式。
  首先需要加强园区肥水管理,加强枸杞树树势,提高抗病性;再则需要重视修剪工作,上冻前结合修剪,及时清除病枝,减少有害病原菌的越冬;秋冬季节轻修剪,促使枸杞春季早熟;夏季强化修剪,5 -6月中旬,根据高产要求整理树形,保持结果枝均匀适中,及时清除徒长枝条,改善树体营养状况和通风透光条件[12],能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化学防治可以采用77%硫酸铜钙1 000倍液,或49%丙环·咪鲜胺悬浮剂3 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3 000倍液。枸杞进入幼果期之后,为了减少黑果病发生,要注意叶面补充钙肥,以增强细胞壁的韧性。
  3 诺木洪地区枸杞种植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3.1 枸杞木虱
  木虱是枸杞种植中危害最严重且危害时间较长的虫害。枸杞木虱出蛰时间较早,一般在枸杞叶片为完全展开之前。木虱以成虫或者若虫取食幼嫩枝叶,导致新叶畸形以及树体营养不良,初期不易察觉,极易暴发成灾[13]。木虱防治应该从每年2-3月份清园工作开始,及时清除园区内的枯枝落叶,并全园喷布2-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喷施77%硫酸铜钙300倍液,搭配优质矿物油200-300倍液,可以有效降低越冬虫口基数。5月初发现枸杞木虱越冬活动成虫时,可悬挂黄色诱虫板,捕杀成虫;产卵盛期,进行化学药剂防治,可选择20%阿维·虱螨脲悬浮剂1 500倍进行叶面喷施。
  3.2 枸杞瘿螨
  枸杞瘿螨又称为大瘤瘿螨,是枸杞生产中常发生流行的虫害,瘿螨一般是温度高于25℃,且夜温高于10℃时进入高发期,诺木洪地区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5月上旬,其隐蔽性较强,世代重叠。瘿螨主要危害枸杞叶片,嫩茎、花蕾、花瓣以及幼果,侵染部位会产生虫包,严重时导致叶片扭曲,对枸杞的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严重时出现落叶、落果现象。枸杞瘿螨年发生动态显示:虫瘿数量增长高峰期分别为5月和8月,主要原因是枸杞瘿螨只能侵入植物幼嫩组织[13],每年5月和8月正值枸杞大量抽发新枝叶的时候。枸杞瘿螨能够借助于木虱快速达到枸杞幼嫩部位并造成危害,瘿螨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并且协同木虱一起防治。3-4月枸杞萌芽期,采用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2 500倍或20%哒螨灵药剂对树冠进行喷洒,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3.3 枸杞蚜虫
  枸杞蚜虫当地俗称为蜜虫,繁殖速度特别快,蚜群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嫩梢、叶芽基部以及背部刺吸枝叶,严重时枝条蚜虫密集,使叶片变形萎缩,树势衰弱,影响枸杞开花结果和生长发育,对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影响[14]。蚜虫成虫迁飞性较强,在蚜虫防治过程中,建议采取统防统治的措施。蚜虫通常喜欢取食新鲜的嫩叶和枝条,通过摘心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虫口基数。对于蚜虫防治建议,3月份诺木洪地区温度开始上升的时候,提前预防,可采用20%啶虫脒水乳剂2 000倍、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000倍或20%联苯菊酯悬浮剂2 000倍进行防治;严重时配合5%阿维菌素,或者对抗性蚜虫可选择用10%螺虫乙酯进行防治;不同药剂交替使用,6-8月份可采用20%灭幼脲2 500倍或者3%苦参碱800倍进行防治,间隔10-15天用药一次。
  4 总结
  枸杞病虫害发生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肥水管理以及不适当的修剪方式导致的,病虫害防治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土壤改良与修复,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根系环境;合理搭配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式,同时提倡枸杞园覆草与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害虫天敌群体;提倡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并且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果实采收前20-30天,禁止使用农药,以减少果实中的农药残留。
  参考文献
  [1] 张红亮.诺木洪种植枸杞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J].农家参谋,2018(13):74.
  [2] 雒维萍,芦广元,祁贵明.格尔木枸杞作物气象条件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467-3469.
  [3] 张文,谭建萍,马明呈,等.枸杞无公害栽培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12(4):58-59.
  [4] 王彦,杨晓民,滕中太,等.枸杞根腐病防治试验[J].中国果菜,2018,38(3):43-4.
  [5] 李薛娟,阿孝珠,白露超,等.諾木洪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20(4):31-39.
  [6] 湛文礼.青海海南州枸杞种植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69-70.
  [7] 郝转.我国枸杞的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18):26-28.
  [8] 赵世华,杜相革.无公害枸杞生产实用技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9] 胡加,付缪凯,董振辉,等.枸杞病虫害的发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4):101-102.
  [10] 何嘉,王芳,胡荣梅,等.枸杞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16,57(10):39-41.
  [11] 刘正坪,胡俊,高翔,等.枸杞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3):36-39.
  [12] 齐美格.柴达木枸杞的价值、产业背景及病虫害统防统治[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79-181.
  [13] 刘赛,杨孟可,李建领,等.枸杞瘿螨发生及其与枸杞木虱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9,5(21):638-641.
  [14] 吕嘉.青海海西州枸杞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1(3):10.
其他文献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是控制病虫害发生流行的重要技术措施,它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防治手段较为单一,防治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防控效果和药物使用效率。通过加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能够引导种植户由传统分散式的病虫害防治方式向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加快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現意味着农民由“制度身份”向“现代职业”的转变,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鲜明特征是新发展理念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体现。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对象来源单一、内容方式缺乏创新、质量难以量化评估、资源未能优化统筹等问题。为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应从丰富培育对象来源、创新教学内容方式、改进考核评估方法、优化整合培育资
为探究植被恢复技术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沙化土壤养分含量的改良效果,该文采用团粒喷播技术,对空港新区风积沙地的3个样区进行基质覆盖和植物引入,研究3年内上层团粒喷播基质、
摘要:针对定西马铃薯生产集约化种植,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马铃薯块茎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延迟了马铃薯生育进程,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有机肥马铃薯干重平衡期推迟12-16d;施用有机肥增加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与不施肥相比,10%、20%、30%和4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马铃薯干物质快速
优化调查采样设计,利用有限的调查成本获取准确可靠的调查数据,对于开展渔业科学调查十分重要.本研究根据2014年8月(夏季)和10月(秋季)、2015年2月(冬季)和5月(春季)在黄海中
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室蔬菜周年生产,为病虫害的发生无形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加速了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温室蔬菜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温室的室内条件为基础,分析温室蔬菜病虫害高发的原因,探讨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高效防治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温室蔬菜的生态、高质种植与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温室蔬菜;病虫害;条件;原因;防治  引言  据
开展渔业资源评估研究是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重要前提,而数据有限是全球渔业资源评估面临的普遍挑战.传统资源评估方法具有数据需求量大、要求高等特点,无法应用于数据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 (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3,SIRT3)是一种去乙酰化酶,可调节线粒体氧化代谢.为探讨鳜(Siniperca chuatsi)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比分析暴露于0.3 mg/L三价砷(As3+)、0.3 mg/L五价砷(As5+)环境中96 h的雌性成体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代谢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探
为探究植物乳杆菌HS-07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 from Lactbacillu plantarum HS-07,EPS-07)对鲤免疫、抗氧化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EPS-07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