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女性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73710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3年美国女权主义者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出版了女权运动史上第二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女性的奥秘》。在这本书里,弗里丹讲述了一个“无名的问题”:二战后十五年间,大量的美国妇女辍学或者辞掉工作,回到家庭,享受作为家庭妇女的幸福生活。然而问题很快出现了,也就是这些符合社会性别需要,一心想要实现“真正的女人的价值”的妇女们却陷入了极度空虚和苦闷之中,自杀率居高不下。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医生和作家等都不能对这种“女性的奥妙”做出合理的解释。那么为什么她们做着真正的女人,享受着很多女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绅士风度的丈夫及健康的孩子,却又纷纷走向生命的终点呢?弗里丹的解释是:她们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空间,她们应该“在全日制的公众劳动大军里找到有意义的工作”。这里,弗里丹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如果女人完全脱离了社会生产劳动,就会失去生命的意义和力量。
  此后数十年,女性主义思想家都在号召女人要“像个男人一样活着”,以争取自己作为人的权利,但对这种思想号召的问题却很明显:一方面女权运动在倡导女性走入公共生产领域的同时却没有召唤男人进入私人家务领域,这使得女性在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之间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大多数女性都发现,家庭生活也是女人无法抛弃的。那么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
  让我们先把视野拉回到原始社会。在父系还没建立起来之前,生产力低下,基本上还没有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时候,男性在体力方面的优势还没办法体现出来,因此男女分工还不清晰。女性在大家庭中,里里外外的工作都要做,当然,氏族里面的男性也是如此。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兴起,女性由于体力和生理周期的影响,工作范围逐渐固定在了家庭内部。而此时的家庭也不再是过去的大家庭,而是分成了一个一个小家庭。在这个新兴的家庭组织里面,男性由于占有了大多数家庭财富而处于优势地位,又由于有私有财产继承的问题,因此男性开始有意识地将女性禁锢在家庭之中。于是我们看到,私有制、父系制、男权制同时开始了,而女性历史也翻开了晦暗沉重的一页。
  直到近代工业技术革命改变了生产的方式,男性能做的工作,女性也可以参与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越来越迅猛的技术革新使得男女之间的分工越来越不明显,随之而来的,则是女性主义思想的风起云涌。女人都发觉自己可以也应该和男人平起平坐了,因为大家做的是一样的工作,工作量和时间都是一样的,工作效率甚至也不相上下。但女人开始像男人一样工作,并没有带来女性的解放,因为她们还有一个耗费着她们大量精力而又无法舍弃的家庭。女人只不过开始忙完家务忙工作,忙完工作忙家务,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当然,也有极少数女性弃绝了家庭,把自己完全投入了社会事务之中。可是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会让女性感到痛苦和难以弥补的失落。回到家庭的女性开始走上了弗里丹所描绘的“无名的问题”的不归路,决心单身投入工作的女性感觉到生活的孤寂,走出家庭的女性也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呼声。
  不过时代在不断前进,随着科学技术领域的飞跃,从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始,男女分工就面临着新的一次革命,尤其是目前正在展开的3D打印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生物科学技术,正在侵蚀着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界限,消解着传统的性别分工。这种消解最初是以21世纪初的SOHO一族的出现而引起大家的注意的。SOHO的工作方式使得部分工作人员能够在家里工作,以兼顾家庭,由此女性就能同时胜任更多过去男性才能做的工作。而到了未来社会,假若3D打印机能迅速普及,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任何人都能在同一个地方做出各种东西来:既有家用的器具,也有工作产品,小到食物,大到工业成品,都能以极快的速度被制造出来。这个时候,女性就不再需要忧愁工作的时候无法照顾家庭了,甚至连经济生活中的交换环节都可以省掉,那么女性就能彻底从繁重的家务劳动和奔波于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了。
  在此,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女性的未来:既不必回归家庭做“真正的女性”,从而湮灭在弗里丹所说的“女性的奥秘”之中,也不需要弃绝家庭,孤身一人“像男人一样活着”,甚至也不再奔波于家庭和工作之间。从阶层的角度来看,女性的解放也不再是某个精英阶层女性的行动和现实,而成为普遍的女性解放。同时,未来女性的姿态不是顺从,也不是反抗-独立,而是直接迈入自我塑造和定义,这个自我塑造甚至是没有榜样的,是流动和飞跃,是向各种空间进发的姿态。此时的女性不再以男性为参照物,而独立地孕育着内部的丰富性,心无旁骛地自我生成,这个成长的内容包含了男性特性于自身之内。正如女性的生理结构本来也就包含着男性的生理特征在内一样。
  此时的女性的人生书写就如同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小说家埃莱娜·西苏(Hélène Cixous)所说的“阴性书写”(I’écriture féminine)那样:“她的书写只能不断往前拓展,从不铭刻和辨别轮廓……她的语言不是容纳,而是承载;它不压抑含蓄,它让未被说出的变为可能。” 或者如同德勒兹所描绘的围棋那样:围棋的每一个棋子没有固定的内在身份,它的价值和作用只取决于它周围的环境,因此它可以保持在任何一点上都能跳起的可能性:“运动不是从一点到另一点,而是永久的,没有目标或目的地,没有起点或终点。”
  因此在未来,女性的定义不再局限于陈旧的男权意识形态内,而是包含了男性的框架于自身之内,性别气质只取决于她所处的环境:遇弱则强,遇强则弱。她既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或者随着任何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显露出不同的性别气质。性别由此可以看作一种客观属性:在不同的人身上聚合,只有程度和方式的不同。或者说,性别这种属性可随意穿梭流动于不同的躯体之中,那么在一个女性生理基础上的人,她就既可以像个男人一样果敢勇猛,也可以像个女人一样柔和,这在她那里都既是全然的,又是自然的。
  其实就在当下,女性重新定义自己和重新定义世界的时刻就已经悄然降临了,各种跨性别、“性别混乱”的情况并不都是消极的,而往往就是性别界限开始模糊的标志。如果要概括的话,在现有性别界定逐渐消失的未来,女性将拥有真正的自主性——自我的生成和丰富;又不是男性化——随着男女分工的消失,性别边界也逐渐被打开;甚至可以说和性别无关——性别划分已经没有必要;具有超越性——容纳性别特征于一身,并自由地表现出来。
其他文献
“一个人吃的是饲料,两个人吃的才是饭。”这句话第一次飘进我的耳朵里时,似乎有一张“灵符”啪的一声贴在了脑门上,愣怔片刻,自己现出的“原形”是两个模模糊糊的字迹,间或“凄凉”间或“耻辱”,刚吃进嘴里的泡面忽然间就难以下咽。  在这个时代,“独食”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无论我们单身与否,都会有只属于一个人的孤独时光。  有网友吐槽,最孤独的时刻是一个人去吃自助餐,取东西回来后发现餐具已经被服务员收走,
期刊
过去的这个炎夏,因为丰子恺,得清凉,得安适。  7月,浙江省博物馆的丰子恺漫画展“人间情味”来到沈阳,我带着放暑假的外甥女、侄女参观了两遍。两个当代的女孩子用手机拍个不停,颇有心得。她们拍“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那是丰子恺的漫画成名作;拍“春日游,杏花插满头”、“前程远大”……一幅幅诗趣盎然、恬淡美好的画作,让两个孩子流连忘返。  而此前,我还有疑虑一一现在的孩子,喜欢浓墨重彩、歌舞升平,手机
期刊
1999年,一个17岁的美国姑娘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大门。在中国的这所学校,上学的时候根本不用选择,只有那一件所有人都一样的运动服可以穿。“那段经历令人不可思议地自由舒畅,我从来不用在上面花心思。”在回忆当年那个穿着运动服上学的自己时,埃普丽尔?拉布金觉得很轻松。可是十多年后,成为作家、记者的她在采访自己中国母校学生的一篇文章中,却改变了当初对这身校服的看法:“二附中蓝白色的校服,是种
期刊
女孩选男朋友时非常在意对方是否可以给自己安全感。“安全感”这个词听起来十分抽象,每个人对它的感受也不一样。那么,12星座女孩对安全感都各自有着怎样的要求呢?  白羊座  白羊座女孩最担心男友对待自己不用真心。无论事后如何道歉,只要欺骗过白羊女,必将进入黑名单。白羊女连善意的谎言也不容忍,谎言被揭穿后,她们会非常在意。干万不要试探白羊女的底线,比如试试不联系她们,看她们会不会着急。一旦碰到“红灯”,
期刊
奶牛与柏拉图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68号公路。  一团风滚草寂寞地停在滚烫的沥青路面上好久了,突然远方笔直的公路尽头一辆飞速行驶的汽车直冲而来,带起一阵燥热的风将风滚草推到了路边后,又迅速地在公路上变成了渐行渐远的黑点。在这个小小的插曲过后,除了这团风滚草挪动了不到十米之外,整个沙漠没有任何变化。风滚草依然寂寞地停在那里,陪伴它的只有车上那群疯狂青年留下的似乎仍在萦绕的《加州旅馆》旋律:“行驶
期刊
我没穿过校服,因此很羡慕校服,羡慕那些穿着校服上下学的学生。看他们穿着设计简单、色彩明亮的校服,如蓓蕾绽放,青春焕发,突然就感受到了一种团队精神,一种内在的团结与互助,一种平等。无论那个孩子是来自穷人家还是阔人家,穿着校服,他们就人人平等。我站在路边,看他们走过,如一株株挺拔的小树,不由得心生艳羡。  可是我曾经穿过校服的孩子却不同意我的观点。他说:“校服整齐划一,是集体主义的产物,缺乏个人表达,
期刊
所谓的“间歇性耳聋”和“间歇性哑巴”是男人的两大常见病。具体表现为:你说什么,他充耳不闻;你想让他主动说点什么,那更是比杀了他还难!  让男人开口说话是需要技巧的。你不能直接一上来就问他“你感觉怎么样啊”或者“我们聊两句吧”,这些虚头巴脑的话都没用。换成礼节性地问他“今天过得怎么样”,他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反应。症结在哪里?很简单,男人不喜欢人逼问他,也不喜欢人评判他,更不喜欢人审判他。  可是,对于
期刊
5月16日,美国旧金山圣心大教堂高中学校的学生为抗议校方将一位叫Jessica Urbina的毕业生因在毕业纪念册照片上穿礼服打蝴蝶结而删除其照片,数百位还没有毕业的该校学生纷纷打上领带或蝴蝶结表示声援抗议! 为此,校方已考虑取消这个在毕业纪念册上不能穿礼服打蝴蝶结的要求。为了穿著搭配的主张而抗议,甚至出现在年纪尚小的高中生身上,这岂是较为缺乏穿著美学认知的中国人能想像的?  我联想起十年前在人民
期刊
一提到韩国,许多人很快会联想到“长腿欧巴”和尽管在冬季也会雷打不动穿裙子的女生,没办法,就是这么美丽动人。韩国学生的校服可圈可点,青春、时尚,还有显腿长,是的,显腿长。  在韩国,校服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的梨花学堂校服,当时学生穿的是俄罗斯产的木棉布制作的大红色裙子和上衣,包括衬裤、裤子以及布袜。1907年,淑明女子大学的学生身穿由紫色连衣裙和粉红色帽子构成的西式校服。此后,韩国校服在西式制服的
期刊
前段时间米歇尔访问北师大二附中时,学生那蓝白相间的中国式运动装校服引发了我们的校服怎么那么丑的长时间讨论。  相对于绅士范儿的英国校服、可爱范儿的日本校服,我们那臃肿、抹杀性别的校服着实缺少美感。近日有消息称2014年年底教育部将出台首个中小学校服标准,对校服的面料、辅料的安全性、款式、设计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校服并不仅仅只是规定一件衣服怎么做那么简单,我们的校服观还停留在易于管理的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