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富的生活在笔下纷飞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c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就好像七彩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可是,这样丰富的生活在我们不少同学的笔下,却显得干瘪、乏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没有掌握好“将文章丰富起来”的方法。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用以下手法,让丰富的生活在我们笔下纷飞起来:
  手法一
  选择多则材料
  材料来自于生活,表现丰富的生活,我们首先就可以选择多则材料来写。
  比如:《在生活中学会欣赏》
  于是,我带着爱心和细心探访世界。从德国前总统在以色列的议会大厅上的公开道歉声中,我欣赏到了直面错误的“真”;从社会各界对春蕾女孩慷慨解囊的报道中,我欣赏到了团结互助的“善”;从舞蹈《千手观音》中,我欣赏到了自强不息的“美”……
  我真的学会了欣赏!
  短短的一段话中,基本上一句话代表着一则材料。而这些材料,有相当的社会生活容量:从国际到国内,从个人到群体,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学会欣赏”这一主题。
  再比如说一篇题为“发生在初三的故事”的习作,就采用片断的方式,通过“镜头一:学习第一”、“镜头二:绰号老大”和“镜头三:煽情落泪”三个片断,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初三繁忙而有趣的生活。
  不过,无论是哪篇文章,里面的多则材料并不是随意放到一起的,而是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组合到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多则材料时,一定要注意这些材料能表达一个共同的中心。反之,如果不能表达,再好的材料也不能用。
  另外,多则材料也不是从天上自动降下来的,而是平时用心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不断积累的结果。到了初三,我们更要多积累一些材料,不断充实自己写作的“素材宝库”。
  手法二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这五种表达方式,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用处。一般说来,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是,离不开抒情、议论和说明;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也并不排除叙述、抒情。也就是说,无论是以哪种文体来表现主旨,我们都可以综合运用五种表达方式,丰富文章的内容。
  比如:《音乐迷杨科》
  她并没有救出他来,当她抬起头来再看看她的儿子时,这位小提琴手的眼睛虽然仍旧睁着,但已经呆滞了。他的脸色肃穆、忧郁而僵硬,阳光也消失不见了!
  安息吧,杨科!
  上面这一段话主要运用了描写,下面这一段话主要运用了抒情,也正是通过这样的综合运用,将杨科死时的情景准确表现了出来,也表达出作者对于杨科之死的惋惜之情。
  再比如:《做最好的自己,我能》
  不行,我不能坐等,我要靠自己爬上山崖。我一定能行!下定了决心,我便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汗水直往下淌,伤口一阵阵剧痛,腿也不住打颤,可我不断给自己打气,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就凭着这一股子信念,我竟然爬上了山崖。站在崖顶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有些事情并不像它看上去那么难,只要有信心,照样能把它“摆平”。做最好的自己,我能!我不禁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在这一段话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爬山崖过程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自己在爬山中的体会。其中,除了直接的心理描写外,作者还采用了抒情和议论的方式,使这一过程显得具体,使体会富有哲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手法三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写景,情景交融。叙事,运用联想、想象、点面结合、抑扬结合、设置悬念、反弹琵琶、调整叙述顺序来写。议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使我们文章内容丰富起来的好方法。我们对于它们要熟悉其特征,然后就是有意识在具体写作中加以运用。
  比如:《门其实开着》
  “快敲呀,班长。”同学们躲在墙后面压低嗓子,焦急催促。我站在门口,犹豫不决。
  今天,老师在班上对同学们“怒发冲冠”,一场无缘无故的风暴过后,同学们决定向老师提出建议。可是当他们在表决派谁当代表时,数十个手指指向了我,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作为班长,民意难违,我只好顺从了。
  上面这是一篇题为“门其实开着”的作文的开头两段,其中第二段就运用了插叙手法,从而交待了“我”站在老师办公室门口的原因,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再比如:《又是桃花开》
  风不停,阳光晃眼,天真蓝。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在运河堤上追逐打闹。一阵轻盈的风,夹带着幽香迎面扑来。“好香啊!”百合的鼻子最尖。“看!”我伸着胖胖的手,指着前边的一排桃树,一朵朵粉色的桃花薄施粉黛,风吹过,如玉脂般晶莹的花瓣打着旋儿落地。“好美呀!”“马上就可以吃桃子了!”
  这两段话,将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心理紧紧联系到一起。景美,人的心情也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然,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上面这三种途径,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是一起存在的。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来写,让丰富的生活在笔下纷飞。
其他文献
从来不会去问失败或者成功,  从来不会去想失望或者希望。  怒放的年代,  青春的年代,  赋予我们一双翅膀。  尽情翱翔,  在那满怀憧憬的年代。  热血澎湃的岁月,  梦想燃烧的岁月,  曾一次次定格了我们的记忆。  黑夜光明中不懈狂奔,  风霜雨雪中固执舞动。  激情万丈的年代,  无悔地挥洒着年轻的汗水,  纵使狂舞震动了大地,  纵使高歌响阔了天空。  青春的年代,  不会老去。  我们
期刊
【原题回放】  有人说,没有经历过初三的生命是不完美的生命,或许少了一次特殊的生命旅程。初三意味着搏击,意味着铺垫,也意味着重生。的确,初三让我们承载了太多太多……可是,等我们从里面走出来看看天的时候,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七彩美丽。  请以“经历初三,也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
期刊
雨声渐渐地住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火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地觉得凉意侵入。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地笑。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地便坐在
期刊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不知怎的,每每念及那个蚕茧诗人,我就会想起这句话。  学而优则仕。终要走上这条路,但凡读书人。于是,李商隐也无可避免地选择了这条路。但是,最后他果然没能逃脱党派之争,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终究还是太放不下,不能像陶公那样豁达、决绝地拂袖而去,所以他只能苦笑、抑郁。  他只是太执着于自己的执着,不能放下,也放不下。他并非不刚强,他只是太要强。他的父亲早逝,他作为长
期刊
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十二种动物,主要是用来记录时间,特别是记载人出生的年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十二生肖往往象征吉祥,自古就有佩戴生肖吉祥物、在陵墓和器皿上装饰生肖图案的风俗。  人们对生肖的崇拜随之带来了生肖禁忌。在封建社会,许多统治者不但对自己的名字讳莫如深,不许人用,甚至对自己的属相也敬若神明。  宋徽宗属狗,兵部侍郎范致虚拍马屁,上奏说:“十二宫神,狗居戌任,为陛下本命。会京师以屠
期刊
初三的学习生活有苦有乐。苦的是:作业如山,习题如海;乐的是:补充能量,铺垫道路,迎接六月的硕果。  的确,初三的学习生活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6:00  随着一阵急促的闹钟声,回味初中生活的梦被打破了,我迎来的,是又一个精疲力竭的初三早晨,但是我对这一天充满信心。  “快点!赶紧穿衣服,吃饭!”妈妈的唠叨声像是绳子一般,将我从睡意中拉起。我懒懒散散地从床上下来,做着天天早上重复的动作……“妈,我
期刊
【真题回放】  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一)春天在我心中  (二)在 中起飞  要求:  1.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如果写成诗歌,不少于20行。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真题解析】  本考区今年中考作文题,较之以往,形式上没有变化,仍为选题作文(
期刊
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往往被人当成指导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在这些流传千年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其原意和初衷,迷惑了现在的很多读者。  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报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当时的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道:“师
期刊
夏季的草原上,一片生机盎然。一天中午,牧羊女赶着羊群行走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她突然发现,离她不到十几米的地方有一只大狼和一只狼崽。大狼显得孱弱不堪,左眼已瞎了,瘦得皮包骨头,而它身旁的那只小狼可能出生不久,在那里瑟瑟发抖,不时发出痛苦的哀叫……  见此情形,牧羊女那颗提到了嗓子眼的心慢慢落下来,猜想这一大一小两只狼应该是没有能力来伤害她和她的羊了,于是她紧握手中的牧鞭,轰赶着羊绕过狼向前走。  大
期刊
作者介绍  《诗经》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诗经》中的诗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创作背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原为311篇,流传至今的共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