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时空拉开相爱的手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rf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人节快到了,或许你正在计划着今年的情人节怎么过。是亲手为你所爱的人送上一句祝福的信息,还是送一束鲜花表达浓浓的爱意?是一起品尝浪漫的烛光晚餐,还是牵着对方的手一起散散步?这些都是情人节中极其平常的事,然而一个人走了,出国或外出了,而他(或她)的“另一半”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奈地留下来,恪守着“夫道”或“妇道”,守在一个不完整的家中,他们有着一段或长或短的期盼和苦痛。当男人或女人成了巢中孤影,随之而来的心理、生理问题便往往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他们远隔千里,许多人如同电影《花样年华》中的主人公一样上演着无花果似的情感悲剧。
  留守!留守!留守的结局会怎样呢?爱情生命的长短和距离的远近到底有什么关系,婚姻能不能承受分离之重?
  距离让爱有点痛
  [留守人士自述]
  A:春节后离开家的那一个清晨,天色蒙蒙,寒气袭人,我站在家门口对恋恋不舍的妻子说:“就这样吧,别送了,像往常一样!”随后背起行囊独自踏上了北上的漫漫旅途。
  那一瞬间,我只想着要出来干一番大事业,所以,总觉得抛妻别子的痛苦显得那样渺小。
  然而,不久我就切身体验到了妻子不在身边的艰难,其实,我的独立生活能力并不低,几年大学生活加上多年单身生活让我早练就了独自掌勺、洗衣等本领,我说的艰难是指情感和生理上的。我这次抛家舍妻是到北京一家才成立的广告公司打工,初来乍到,自然有做不完的事,所以白天倒还好,心里也充实,可到了晚上,一个人睡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孤独和凄凉感就像一群虫子悄悄爬上心头,辗转反侧中我怎么也睡不着。我没想到,往日与妻子那种不咸不淡的感情在思念中增加了浓度,原来自己不注意的妻子的种种好处也被我放大了在心里品味……就这样我始终在孤独和回忆的痛苦中熬着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对妻子的思念渐渐加深,电话仍然是每天一个甚至两个,时间长了,渐渐在电话里我的话不多了,淡淡地报个情况,问个好而已,不敢多说,尤其是不敢说那种情意绵绵的话,生怕勾出妻子的眼泪。但妻子每次总是意犹未尽,问这问那,反复叮咛,有时还低声叹息。我感到这样下去很危险,便对她说:“电话以后少打,话费划不来,隔一天一个吧。”电话那头传来妻子幽怨的声音:“随你。”放下电话,心里就后悔:你辜负妻子一片爱心不说,保不住还会让她对你起疑心。于是,第二天晚上,我又拿起电话筒,拨起我最熟悉的那个号码……唉,妻子不在身边的日子真无奈。
  B:我跟妻子是大学同学,2004年我们结婚,可是不到两年就分开了。结婚那年妻子25岁,在中外合资企业跑业务。仅仅两年时间,就出国学习两次,她很欣赏外资企业,很想出去学点东西。她外语讲得非常好,我也认为年轻人应该学点东西,于是支持她出国闯一闯。总部答应她到国外发展,她很顺利地办好了出国手续。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当初对妻子的鼓励、尊重和理解造成了自己尴尬的婚姻生活。
  她一走两年没有回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2008年我去美国看望她,在那里呆了半年,她到处帮我联系让我在美国发展,我的英语也很好,对美国的生活也能适应。可是我是学的中文研究在那里根本没有发展空间,现实摆在眼前,要么进企业做一名打工者,要么就改行。改行能干什么呢?让我放弃自己在国内那么多年的积累,在美国从头开始,我并不愿意。我坚信我的事业在国内,如果要我放弃自己的事业在美国靠妻子养活,那么我们的相聚只能放在一边了,最终,我选择了回国。
  如今,妻子在美国,我们天各一方,两个人分开6年了,我很希望她在我身边,独居的日子我们都很难受,不知道这种煎熬会持续多久?然而事实告诉自己:她注定不会回国了,我也不想去找她。
  [圆桌会]
  婚姻留守,其实在中国历代社会都不能算作是一种十分鲜见的现象。千百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很多都按照这样的模式与原则去安排自己的行动、对待自己的婚姻家庭。无论是夫妇朝夕相处,还是夫妇或长或短的分离,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他们都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男子养家保家,女子持家守家”的原则与规范行事的。所以,即使出现今天人们所说的这种“太空”现象,留守的人们依然能够有条不紊地生活,也依然能够充满希望地保持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虽然他们也有苦有累、有怨有恨、有思念有担心,但却没有今日留守者那样的困惑、心灰意冷、走投无路以及难以支撑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多纷纷扬扬的绯闻和“红杏出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整个传统婚姻、家庭道德规范和模式或整个婚姻文化,无不是在教导人们如何去做一个“婚姻留守者”、做一个合格的“婚姻留守者”,同时也在努力创造一种有益于人们心甘情愿做一个合格的“婚姻留守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人们强调婚姻的天长地久和夫妇的白头到老,社会对“喜新厌旧”、“嫌贫爱富”的“陈世美”们有损婚姻稳定行为的极不宽容和极力谴责,正是其典型的表现。
  而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对感情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留守生活所造成的情感的距离已直接伤害到了婚姻的生存,这不能说是现代人的心变“花”了,而只能说是现代人对情感密切度的要求更高了。
  其实爱情本身就需要时空才能真正得以发展,而幸福婚姻更需要一定的时空才能得以存在,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不在朝朝暮暮”的真情存在,但我们也无须回避婚姻的长短有时恰恰是和距离的远近成反比的。这或许就是现代人对情感更深切更细腻的理解和要求吧。
  距离让爱有点萎缩
  [分居两地生活记录]
  记录一 我跟妻子都是大学毕业,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出国深造了,感觉自己好像要落伍了,我们结婚后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没料到,妻子喜欢外面的世界,她把出国梦一直潜藏心底,哪怕就是有一点机遇,都不会放过。很难相信女人的固执,真的用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我费尽了口舌,最后还是万般无奈。
  在她离开的那段日子,我度日如年,感觉时间好像在凝固着。对她的思念在时间的流动中似乎又近又远、亦真亦幻。妻子每周给我打电话,也常用电子邮件向我传情达意,我问她在那边有没有适应环境、学习累不累;钱不够用的,我把钱汇过去……作为男人,我在做着丈夫应该做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她已经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因为在妻子离开的日子里,我一直为她的远离怨恨她,造成这样的原因不明显是她的过错吗?   从那以后,我走进了虚幻的世界,我感觉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自己情感表达的交流空间,我喜欢这种沟通方式。因为对我而言,对方能静静地倾听着我的诉说,这正是我需要的。当然我从不与网友见面,只和对方无拘无束地聊天。这样打发着我寂寞的生活,感觉生活有了一些规律,我每天晚上8点上网,大约2个小时后下线。
  那天,妻子打来电话说想回来看看,我忽然想起她离家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时间,是那么漫长,这次妻子真的回来了,我这颗受伤的心想一下子复苏过来,可能还不太容易,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能回到从前。
  记录二 晶新婚不久后,丈夫浩就独自去澳洲“淘金”去了。两人开始不断进行着电话联系,相互诉说着相思之苦。
  浩出国后,晶回家和父母一起住。晶的老爸是大学教授,在父亲所带的研究生中,林是最出色的,他经常拜访老师,在频繁的碰面中,林对晶产生了好感。
  那年寒假结束后,林到导师家里来拜年,刚进门,就见屋里高朋满座。林进去打了招呼,很知趣地要告退,晶说到我屋里坐坐吧,于是两个年轻人关在小屋里说话。因为过年要团圆的缘故,家就成了很自然的话题。林跟晶说起了自己的家,向她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晶听得着迷了。
  这以后,每次林到导师家来,请教完了问题,就会被晶拉到房间里说上一段他家乡和他过去的故事。渐渐地,林来的次数越来越多,再到后来,他已经常常不是为找导师而是为晶而来了。
  林和晶成了情人,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林很爱晶,但晶却不能嫁给林,因为晶是一个结了婚有丈夫的人,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其实,晶一向生活态度很严肃,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态度也很端正,是个很正统的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她本人也万万没有想到,本来也完全可以将这种不正常的情感扼杀在萌芽之中的。她是个结过婚的人,处理这样的事情本就应该比林要成熟、冷静得多才对。可惜,她采取的偏偏是放开了感情这匹不安分的野马的缰绳,这是什么原因呢?
  [圆桌会]
  可以肯定,距离与婚姻的长短肯定有密切的关系,毕竟爱是要相依相守才存活的。
  诚然,的确有一些留守人士部分地实现了其当初的美好愿望,如有了高档家具、高档电器、高档服装、金银首饰、高档化妆品以及花不完的钱等等。但这种物质上的富足,并没有减轻他们精神上心理上的空虚,也没能冲淡他们生理上感情上的饥渴、孤独、寂寞与烦躁不安。一言以蔽之,经济的富裕并没能让他们体验到当初期望的幸福和甜蜜,更未得到当初期望的爱的加倍回报。恰恰是这最后的一点上,留守人士们更加感到了莫大的情感伤害、心灵伤害乃至于人格上的伤害。
  正因此,留守婚姻中许多带有本质性的问题实际上已经呈现到了我们的面前:当代中国婚姻中留守现象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并非是受人们喜好所左右的产物。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婚姻留守者并非情愿、更非生性乐意做一个“留守者”,而且事实上也已证明“留守的婚姻生活”远远不是人们所期待的理想生活。但是,人们却又最终选择了“留守”,这又为什么呢?表面上看,是人们对婚姻家庭物质方面的要求压倒了精神、心理与文化方面的要求,是追求金钱、财富的欲望压倒了追求婚姻家庭和谐、温馨的欲望。而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婚姻家庭本身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已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为人们创造提供美满、幸福和温馨了。
  既然“出国”“下海”者都多多少少带有在原先婚姻家庭中受到的心灵创伤,以及相应具有摆脱不幸、寻求抚慰的下意识倾向,那么也就注定了婚姻留守者等待的悲剧性结局:或者等来“遥遥无期的爱”(多为那些“出国”、“下海”的不成功者),或者等来“花心”和“变心”(常为那些“出国”、“下海”的春风得意者)。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婚姻留守者本人,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当然也没有针对这一点调整自己的“留守”方式。他们往往只看到了婚姻家庭在物质上要给予补偿,却很少注意到以往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夫妻精神交流、夫妻心灵默契、夫妻体贴关怀、家庭和谐温馨等等的欠缺的问题,以及相应地也更需要进行补偿的问题。
  所以,他们一方面天真地、也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丈夫(或妻子)们的“出国”、“下海”,仅仅是一种为了还上曾经在婚姻家庭物质建设方面的欠债而做出的补偿行为,从而高枕无忧地等待着丈夫(妻子)的衣锦还乡,等待着丈夫给自己捞回一个天堂般的美好世界,并从此与贫穷、苦难、不幸告别;另一方面,仍然一如既往地只顾自己的需要,只顾自己欲望和要求的满足,只按自己觉得正确的标准判断是非,很少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对方一点关怀、理解、支持、爱护和温暖,从而使“婚姻”陷入脆弱危险的境地。
  如此“留守”,最终害的是谁,伤的又是谁?恐怕谁都难以幸免。至此,我们应当有所领悟:当距离已经主宰了爱的长短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爱以及坚持什么样的爱情就成了每一位“婚姻空城”中的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说十年前留守人士的“留守问题”更多的是一种面对社会变迁的迷茫与无奈,人们对此更多的是给予一种感性的关怀与同情的话,那么十年后,无论是男人、女人的选择,都应该在空巢家庭的生活中多一份对自己所想要的生活的理性的抉择和担当,而不应该以放纵自己的欲望来消费婚姻。
  距离不是衡量家庭幸福的唯一尺度
  镜头一 玲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士,她对音乐情有独钟,总喜欢把音响的音量调节得很大,然而那充满激情的音乐让丈夫受不了,丈夫喜欢看书,看书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玲对音乐的痴狂以及开朗的性格似乎与文静而稳重的丈夫很难相容。玲不想放弃自己的婚姻,也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好在她的丈夫很理解她,两人商议平时分居生活,周末再相聚。
  两人协商好,丈夫住在家里,玲的单位有住房,她依自己的喜好布置了宿舍。从周一开始,两人各上各的班,下班后各回各的住所,周五晚上,玲常常提前回到家里来把丈夫的房间收拾一下,她还常常给丈夫带回来许多喜欢吃的东西。他们俩还会手牵手一起去逛街、购物,或者两人在一起相互诉说着一周来的见闻。这种生活方式让玲很满足,丈夫也适应这种生活,他们的两个家都显得温馨而舒适,两人疏而有距,彼此独立而又心心相印。   镜头二 萍是一位杂志社编辑,她的丈夫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学校任教,而萍在上海的父母要萍这个独生女儿回家“尽孝”,萍只好离开丈夫回到上海找了份杂志社的工作,偶尔还要去电台客串主持人。两年来他们每个月都要相聚一次,虽然飞来飞去很累,但双方在相聚那刻给对方带来的新感觉,令人疲惫全消。父母常劝她为丈夫在上海找一份工作,说是长期分离总会出现问题,萍告诉父母不用担心。她身边有些和她一样情况的女友,因为寂寞,频频与别的男士约会,而萍从来没有过,因为在她眼中只有丈夫最好,无论何时她都可感受到他的关怀。有一次,萍到电台主持一档热线点歌节目,已近尾声,导播切进最后一个电话,熟悉的男中音在耳畔响起,听着远方送来的祝福和那首《相约到永久》的歌曲,在静静的直播间里她差一点失声喊出来。后来丈夫告诉她,为了那个热线电话,他足足拨了一个钟头。距离让他们的沟通更加深刻,更加持久。正因为少了物质的牵挂,才能让他们在心灵上交流得更深。
  镜头三 苏菲和丈夫是大学同学,一毕业就结了婚。由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企业,他们不得不“劳燕分飞”。有人常劝她回到先生身边,怕会产生隔膜,但苏菲不这么认为,因为她和丈夫的感情已从爱情升华到了亲情的程度。当然,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久了不免会寂寞,可只要每天和先生通一个电话,就能感受到莫大的安慰。她觉得,只要两个人都扎根在彼此心中,就算天涯海角也无妨。
  [圆桌会]
  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夫妻之间保持适当距离的婚姻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这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夫妻双方为自己的爱情找到了一个理想的空间。
  婚姻的适当距离,只要是处于婚姻和谐的一个临界点,它对发展夫妻双方的事业均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这样妻子和丈夫一样有了发掘自身潜力的机会,女性完全可以脱离性别的束缚,不再作为丈夫的附庸而存在,家庭不再是生活的唯一。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在追求高质量婚姻的同时,都不愿在思想上依赖对方,有各自的爱好和社交圈,有各自的空间,可以独立的生活。为了使夫妻平等相处,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婚姻生活的艺术。在这离合之间诠释着家庭生活的意义,体验着不同的婚姻方式。
  目前这种生活方式不具普遍性,两个人的心灵沟通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相信,在距离面前人的感情会很脆弱,恋爱时距离会产生美,但婚姻却拒绝距离。但我们更相信,距离不是衡量爱情幸福的唯一尺度。两地分居的双方很容易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自己喜爱的异性朋友,这相当正常。很多人以为喜欢别的异性就叫做感情出轨,就马上要离婚或者是回到对方身边,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分居的夫妇有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彼此很默契的朋友,这种关系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双方通过精神上的交往产生满足感,却不会有过分亲密的身体接触,当然更不会破坏他人家庭。
  因此,两地分居的夫妻有了这样的异性对象不要恐惧,也不要一时冲动误以为自己的婚姻行将破裂,而应该和爱人多沟通,慎重面对当初自己对爱的承诺——婚姻。同时即使由于感情疏远走向离婚也不要怪罪到距离上,而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因为,决定一段婚姻和爱能否长久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心对感情的深度和执著、忠诚及坚守。
  结束语
  确实,幸福婚姻与距离的远近是有一定关系的,不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能超脱时空之上,相信这种爱是一种心灵上的相守。或许这种爱在当今让人难以承受,但它毕竟是引领我们渡向美好生活的一种召唤:金钱不能主宰婚姻,距离无法隔断爱情,唯一能考验爱情的是心灵的守望深度。
其他文献
山西省长治潞安矿务局有129户军属,这些军属的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熟悉张锋杰,没有一个不举起大拇指夸奖这位30多年的老武装部长。近年来,张锋杰把满腔热情倾注在维护军人军
“巡视组”是当今热门名词,中央每开展一轮巡视工作,效果都非同寻常。官方媒体指出“建立巡视制度并开展巡视工作,是实施党内监督的一项创举”。古代御史制度高度依附于中央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并发类似地中海贫血和其它溶血性贫血致骨骼改变是罕见的。本文报导1例心内膜垫缺损除有颅骨增厚,板障加宽和短发样骨刺条纹外,尚有颅骨侵蚀,后者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虽然只有84个字,却言简义丰、字字珠玑,尤其是结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字值得品味。  一、闲从何来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时把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经过长期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差一点就丢了性命。由于好友范镇、张方平等人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时苏轼获释出狱,被贬黄州任团练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仪(MCI)是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仪器,能够直观地显示井壁地层的细微变化,也是分析沉积环境、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工具。把成像概念
笔者遇一例幼儿支原体肺炎,因粘液栓器质化,左支气管阻塞,呈异物样表现,特报告如下.3岁男孩,因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就诊,体温37℃,口唇绀,左肺呼吸音明显减低,全肺有喘鸣音,X
论篮球意识与培养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柴建设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曹凤梅河南省体委方丙寅一、篮球意识的第一层次:原始意识原识意识是指运动员在技术动作的初学时期建立意识。青
为实现以签约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走进家庭、贴近居民,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主动、方便、连续、综合、个性化的卫生服务,减少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
美国《财富》杂志曾为读者推荐了75本值得阅读的著作,其中有一本名为They MadeAmerica:From the Steam(中译:美国创新史)。该书作者哈罗德·埃文斯以创新者为主线系统讲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