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瑜,浙江省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杭州市江干区优秀教师、区教坛新秀、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曾获杭州市第四届课本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区初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一等奖、区教师散文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注:作者学校均为浙江省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文中只注班级,不再一一标注)
  一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的片段作文
  【片段一】
  一弯眉毛如两笔重墨,与高挺的鼻梁支起整张脸的立体框架,可那双小眼睛实在不争气,总是眯成弯月。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的圆形眼镜,稍稍提升了一点点气质。可眼镜总是耷拉在鼻尖处,好似个博览群书的老学究。他的脸上总是挂着自信与乐观的微笑,与他常穿的黄色卫衣融合在一起,里里外外都是阳光照耀的气息。每每咧开嘴笑,就有两颗夺人眼球的门牙进入你的视线。他微微地低下头,双眼紧紧盯着自己垂下来的头发,左右摆动脑袋,再用手轻柔地拨动着自己的发梢,将头斜着一甩,目光紧紧跟随着头发向上移动,再摆一摆脑袋,随后用手轻抚头发,待到他觉得足以展现出他帅酷的气质时,才会把目光转移到别的地方。
  809班 陆陈欣
  【俞老师评】
  这个片段细致地刻画了一个爱臭美、自信阳光的男生形象。在外貌描写中,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及“总是”“每每”等副词,加上“紧紧盯着”“左右摆动”“轻柔地拨动”“轻抚”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极其注重颜值男生的个性特征。
  【片段二】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忽然发现一个女孩没有加入我们的闲聊方阵,而是靠在床上捧着一本《汪曾祺散文集》自顾自地看。她皮肤白皙,黑发及肩,两只眼睛流露出一种只有饱读诗书才有的温婉气质。她看书看得很快,时不时就翻几页,偶尔推推眼镜,一脸轻松,似乎很是陶醉。她的气质让我联想到一位隐士,隐居在这张小床上,与书香做伴,采菊东篱下,不亦乐乎……很快,我们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我似乎随了她,身上也沾了一些书卷气息。就像月亮蹭了太阳的光芒,而我身边的这个“太阳”总是会给我不一样的光芒。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躲在她的身后放声哭了出来。她没有安慰我,只是静静地站在我的身前。“菡,”她推了推眼镜说,“你知道《飘》里面郝思嘉有一句话吗?”“是什么?”“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她认真地说着,每一个字都格外清晰。
  803班 张瑞菡
  【俞老师评】
  这个片段通过对女孩看书时的外貌、动作描写,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形象。其中,尤以“温婉”二字最为巧妙,这不单是女孩读书时的状态,更是女孩内在气质的流露。小作者不仅通过侧面描写写出女孩的爱读书、有学问,而且表现出了女孩良好的气质素养。
  二   以“争论”为题的作文
  争    论
  803班 黄关松
  太阳早已打烊回家,不待见地上的人们。天空飘着雪,纷纷扬扬,用“撒盐空中差可拟”来形容似更合适。
  我习惯于周末吃完晚饭下到小区街边去走一走,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曾停歇。雨和雪似乎提前商量好一样,默契地把路面变成了她们臭美的镜子——由此她们不会因为坠落而失去原来的容颜。
  走到了一家奶茶店门口,我准备买一杯奶茶热热身子。回头,我看到路旁停着一辆气派的车子,司机穿着很是体面。有一个环卫工人正在车旁打破雨雪用来臭美的“镜子”。“你干吗?”那个体面的男人突然大喊道,“你鏟到了你不应该铲到的东西!”
  “我、我没有碰到你的车,老板……”环卫工人结结巴巴地憋出了一句话,“我只是把地面上的冰弄掉,这样你的车也不会打滑了。”
  “磕到我车子了,你不知道吗?这年头,像你这种动歪脑筋的老头儿我见多了!”男人顺势夺过工人手中的铲子一把丢掉。我眼巴巴地看着一匹恶狼,正虎视眈眈地霸凌一只无法辩解的小羊,以展示它那不可一世的霸道。我的心霎时就如同喷发的火山一样,我再也忍不住了,腾地一下就冲到了那匹“恶狼”面前,气愤地说:“我看着老爷爷就是在铲冰,离你的车远着呢!你这是在冤枉人!”
  “小孩子一边待着去!”男人推了我一把,上了车。
  “你给我道歉!道歉!”我敲着车窗,重重地敲着,狠狠地敲着。可是男人一脚油门,车子蹿出了我的视线。这时,雪似乎大片大片地融化在了我的脸上。
  “孩子,没事的,谢谢你!”老爷爷笑着,摸了摸我的头。我转身,向他鞠了一躬,便往回走了。不远处,我却遇见了妈妈。
  “这天气你出去这么久,我担心……”妈妈拍了拍我肩膀,“所以出来找你。”
  “我是不是很没用,妈妈?”
  “傻孩子,你能上去同他争论,已经很勇敢了。爷爷最后也向你道谢了,不是吗?”
  妈妈牵着我的手,一起走回家。我看着路上那一面面“镜子”,它们不仅仅是让雨雪保住了魅力,也照出了我们不一样的心灵。什么时候的雪,才会“未若柳絮因风起”呢?
  【俞老师评】
  小作者并没有选择家庭、学校等日常生活素材,而是把争论放到了一个“微缩社会”里。其中的人物,也围绕着这一件小事情,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性格与特点:所谓气派车主人体面与无赖的对立,环卫工人的朴实与无奈,小主人公的热情与稚嫩,都通过丰富的语言、动作描写直观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其中,小作者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把路面上的“镜子”象征为折射人真实面目的镜子。“臭美的雨雪”也正是那些表里不一的人的象征。小作者运用最妙的,便是开头的“撒盐空中差可拟”,以及结尾“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呼应。雪的大小,似乎就是社会的冷暖程度。作为一名八年级的学生,能够把笔触伸向社会,路见不平一声吼,体现出其可贵的人文关怀,值得肯定。
  三   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的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温暖
  804班 张 晶
  善良的心灵并非漫山遍野,但也如点点繁星照亮黑夜,温暖人心。
  ——题记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走在小巷里,北风肆意地怒吼着,望着那因掉光了叶子而了无生机的树干,不禁觉得一阵乏味。街上空无一人,伴随着冷风呼出的白气像水刚烧开了似的。我饥肠辘辘地钻进一家生意清闲的面馆,面条的香味、热腾腾的汤让我暖和了不少。也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小孩走了进来。
  “老板,来一碗素面。”那个女人指着菜单,轻声说道。她头发上依稀夹杂着几片雪花,衣服似乎已经很陈旧了,还有几块洗不掉的油渍,但还算整洁。身后的孩子也很懂事,紧紧攥着母亲的手,看得出女人的家教很好。老板看了女人一眼,没说什么,他点了点头,就去后面忙了。不久面上来了,满满的一碗足足有两碗的分量,还隐约可见一个大大的荷包蛋,热气腾腾的,都让人看不清脸了。“我能不能再要两个碗?”女人的声音轻轻的,像试探一样。“三个人吃一碗面?也太抠了吧。”旁边好事的人小声嘀咕着。但老板毫不理会,很耐心地为她们服务,时不时还对孩子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老板看着十分和蔼,面馆的装饰也十分朴素,白墙木桌,但是服务是数一数二地好,还会征询顾客的意见。
  屋外的大雪渐渐停了下来,一轮冬日挂在湛蓝的天上,照射进屋内,照得吃面的人都暖暖的。这一切都被我默默地看在眼里,一股不知名的力量使我心中暖暖的。
  孩子吃得很開心,其中一个说:“我以后也要开面馆,天天都可以吃面。”妇女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苍白的脸也红润了起来。
  我想,善良,不是举止温文尔雅,不是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每一颗善良的心都像九月的山谷、四月的绿野。时光伴流水,我曾一直在忙碌的世界中寻找人间温暖,至今回想起来,原来在那个冬日,我已在人间烟火中寻觅到了。花开花落,愿我能再次与温暖相见。
  【俞老师评】
  小作者能够细心观察身边的生活,每一个美好善良的点滴都能触动她内心。文章通过凄冷的环境描写与后文叙述的温暖片段的对比,加上环境的烘托,让人感受到“善良就是为人着想”的道理。文中通过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位善良的面店老板的形象,他细微的举动都触动着小作者的内心,最后通过孩子的童言,衬托出面店老板的温暖有爱。让读者也从中感同身受,其实温暖就在身边,有爱就能传递。
其他文献
二 游记  车奔驰在贯穿平原的公路上,窗外闪过片片风景,闪过云,闪过小丘,闪过成群的牛羊。  有幸来青海游玩,当然要看看青海有名的油菜花田。沿着公路向前开去,不久眼前便出现片片花田。车速放缓,让人们欣赏两旁壮阔的景象——金黄绚烂的油菜花。  下车后,呈现在眼前的都是风景,心里一片明朗。一片花田边站着一位阿婆,她身边开满了艳丽的花儿。我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奶奶,这花我能进去拍吗?”她没有回答,只是用
期刊
深夜的人儿相随,满天的星星沉睡,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题记  常常在想,无法释怀,长长久久无法拾起的——无论是阴晴圆缺,总是数夜难眠,孤处一身,仿佛失去些许什么。只是没有被爱意包围,也无露水滋养;或像浮云般落寞,同田地一样贫瘠……  今夜清月虽不满,但弯弯模样甚是惹人好看。旁无繁星捧,且无云朵随,不知怎的,渗出一丝寒意,随后又有一线春暖透过窗只见得缕缕光辉轻柔地抚摸大地,洒我一身,那么安
期刊
小名片  吴燕,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安洲中学语文教师,台州市教坛新秀。深信课堂内外全是语文,语文上下都是生命。曾获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育部部级优课等奖。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是情感动物,日月山川,四季风物,人间烟火,时代风云,皆可拨动人的心弦,让情感酝酿生长起伏在心间,此所谓“情动于中”。情既动矣,不可不发,情动辞发,就会“形于言”,就有了文章里的抒情。  抒情的方式或
期刊
陈烈燕,教育硕士,浙江省教坛新秀,宁波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关雎》一课获部级优课。以阅读带动成长,以阅读引领教育,是陈烈燕老师的教学特色。“取法乎上”,是她语文教学的宗旨。教学相长,是她语文教学中最享受、最感恩的時刻。
期刊
不知谁放了一把火,把云烧得黄灿灿的,照亮了这坐落于市井之间的甬水桥。  据说,甬水桥在明朝时便兴建了。三百多年,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本该平滑的石砖满是裂痕和雨水砸过的坑洞,就像一张长满了皱纹和雀斑的脸庞;桥的东面长满了爬山虎,一阵风吹去,满墙的绿叶漾起波纹,“沙沙”地响,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给黄昏添加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与其说是色彩,不如说是韵味。甬水桥,是皇帝走过的桥,颇有威严。而这
期刊
笔记,是记录他人智慧的底稿,是沉淀自己思想的宝藏。手中的笔记本,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由第一张随手写下的答题思路,渐渐加入听课的重点、课后随心的思考、报刊书籍上独有共鸣的语句,无意间积累出一本包容万象的“书”,将生活的点点滴滴串联成一条华美的项链。  翻开第一页,急促的笔锋幼稚而凌乱。初次打开笔记——我清晰地记起——因为不甘示弱的倔强。入学时灵光一现,被漫天吹捧蒙蔽双眼后,我自认为天资聪颖,瞧不起那
期刊
早春,众花似乎还未苏醒,你已悄然迎接春回大地。隐藏于山间的你,悄无声息地,用淡淡的白色,点缀着沁人的春意。  在被遗忘的乡间草丛中,我欣喜地遇见了那一枚枚圆圆巧巧的小青果。此时的你,已褪下洁白的五瓣花,静静地在藤蔓间,经历着春风,经历着春雨,我知道,你等待着五月,那时,你将绽放最绚丽的红。  五月,只要漫步于奶奶家后山的林荫小道上,总能在一片翠绿中,找到那一串串一簇簇娇艳的红。那一颗颗小巧而鲜艳的
期刊
陈向阳,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金华市青春中学副校长,金华市名师培养对象,省重点课题“初中层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负责人。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浙江省金华市青春中学,文中不再标注)  一 风景片段  【片段一】  走到了大公祠,房子,静静地伫立着:门前,那盏红灯笼在微风的轻拂下摇曳着;檐下,红灯笼下的流苏在风中飘扬。走过门坝,便进入了这间房子,四根柱子孤寂地立在堂中。站在这古色古香的院子里,抬头看看
期刊
是否有雪般晶莹的女孩降临人世,还是天使在不断抖落羽翼上白的纤羽。 漫天飞舞的雪花在诠释着一份深沉的思念。  一个孤独的灵魂游走在雪亮的荒野,寻找一份失去已久的依靠与温暖。柔白的雪儿似乎读懂寂寥与苍凉,用广博的怀抱拥住那个瑟瑟之魂。从此,雪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雪,依然在下,默默地注视着银白的大地。魂,它不再寂寞,因为它滋生了千千万万灵动的小生命,拨动了一根牵挂的心弦。  飘逸,缠绵,柔和,纯白。 
期刊
三 航天、生物、计算机、新能源……你对哪个领域感兴趣,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奶奶总是叨唠着回家。  奶奶是志向所见过的火星人中,年纪最大的长者,是很受人敬重的。志向没有父母,奶奶曾告诉他,爸爸妈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着,而“离开”的。  志向曾问奶奶:“我们的家在哪呀?”  奶奶总会给志向讲一个很美很美的故事:“志向啊,我们本不住在火星上哟!我们的家,在地球。那个时候哦,每到晚上,我们可以看到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