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与古村古屋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这个名称的定义,学术界公认为晋代郭璞所著《葬书》中首先提出的:"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则不散,行之使者止,故谓之风水。"这里说的是死人安葬需选择有生气之地,生气遇风则散,有水则止,所以只有避风聚水才能获得生气。什么是生气,综观风水著作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生气可以促发万物之生成,有生气之地是使万物获得蓬勃生机的一种自然环境。
  什么地方能够避风聚水,这就产生了风水学中选择环境和处理环境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正是这套理论与方法构成了风水学的主要内容。风水学的选择环境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
  (一)觅龙:在风水学中,龙就是山脉,山上长植物,山中藏动物,从原始人类开始,生活就离不开山,由此而产生了对山的崇拜与信仰,成为人类对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在人类生存环境的选择中,首先要觅龙即寻山。寻山首先从山脉的出处开始,古人认为那里是祖宗居住的最高处,再找近处山脉的入首处,从远而近分别为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及父母山,后来简化为祖山、少祖山及主山。寻到山脉还得要看山之形势,远观得势,近观得形,总的要求群峰起伏,山势奔驰为好,认为这种山势为藏气之地。在宋朝黄妙应所著《博山篇》"论龙"中说:"认得真龙,真龙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送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中贵、小贵,赁这可推。"真龙居中,两旁还需有护、有缠的,才称得上是贵地。这护和缠就是"察砂"要解决的问题。
  (二)察砂:砂就是主山脉四周的小山。在《博山篇》"论砂"中讲:"两边鹄立,命曰待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龙抱拥,命曰卫砂,外御凹风,内增气势。v抱穴前,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特立,命曰朝砂,不论远近,特来为贵。"在主山的两侧有上砂与待砂相拥抱,能遮挡住外来恶风,增加小环境的气势,在前面远处还有低平的迎砂,这也是贵地的象征。风水学又把这四周的山与象征着地上前后左右四方位的神兽相联系,形成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环抱形态,这就是觅龙察砂的理想环境。
  (三)观水:但是有龙砂环绕的环境还不行,重要的还要观察水的状况。人的生命离不开水,尤其在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更把水视作福之所倚,财之所依,所以风水学中把观水视为比觅龙更为重要的内容。观水首先看水口,所谓水口即这个环境的水的入口处与出口处,在风水学看来:"凡水来处谓之天门,若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处谓之地户,不见水去谓之地户闭,夫水本主财,门开则财来,户闭则用不竭。"(《入山眼图说》)所以水来处要开敞,水去处宜封闭,这样才能留住财源。观水还要看水形。"洋朝汪汪,水格之富。湾环曲折,水格之贵。直流直去,下贱无比。"(《博山篇》论水)除水形外还得察看水的质量,这就是风水中的"寻龙认气,认气尝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其色白,其味清,其气温,其中贵,其色淡,其味辛,其气烈,主下贵。若酸涩,若发馊,不足伦。"(《博山篇》论水)古人用眼、口、鼻检查水之色、味、气从而判断水质之优劣,而水质之优劣又直接关系到环境之生气。
  (四)点穴:就是决定人住的阳宅和葬地阴宅的位置。从上面所说觅龙、察砂、观水中实际上已经决定了穴的最佳所在环境。当然在具体确定一座阳宅、阴宅时还有许多风水讲究。例如在穴与水的关系上,有形与穴克的,穴小水大的,穿破堂局的,穴前割脚的,过穴反背的,尖射穴的,皆从凶论。"(《博山篇》论水)
  风水学中所说的理想环境应该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扩,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即青龙,白虎之外还有护山相拥,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座北向南;如此即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这样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用现代科学观念来分析,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背山可以阻挡冬季寒风;前方开扩可以得到良好日照,可以接纳夏日凉风;四周山丘可以提供木材、燃料,山上植被既能保持水土防止山洪,也能形成适宜的小气候;流水既保证了生活与农田灌溉用水,又适宜水中养殖。
  关于阴宅与阳宅,也是风水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尤其是阴宅,古代风水学著作中,专门论述阴宅的为数不少,其中以晋代郭璞所著《葬书》最著名,并被当作风水著作中之经典。《葬书》中提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即将藏风得水方能获得生气作为选择阴宅的标准,这当然也是选择阳宅的标准。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阴宅,这自然与传统的祖先崇拜有关,厚葬祖先,以表示子孙的尽孝之心。郭璞在《葬书》中提出:"人受体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进一步道出了重阴宅的根本原因,祖先遗骸得到生气,子孙就能受到荫佑,厚葬死人是为了活人。
  清朝吴 所著《阳宅撮要》是专门讲阳宅的风水著作,据学者分析,此书集阳宅文献之大成,书中撮合了清以前许多部风水著作之要点,所以成为有关阳宅风水的重要著作。《阳宅撮要》从阳宅的选地、阳宅的外貌、间数、开门、天井直至室内的床位、灶位,室外的井、厕位置,以及宅内外的排水都有论述,内容相当齐全。对于阳宅的选址除了风水要求的山水环境外,还进一步提出:"神前庙后乃香火之地,一块阴气所注,必无旺气在内。逼促深巷、茅坑拉脚,滞气所占,阳气不舒,俱无富贵之宅。屠宰场边一团腥秽之气。尼庵娼妓之旁一团邪气,亦无富贵之宅。祭坛、古墓、桥梁、牌坊,一团险杀之气。四围旷野,总无人烟,一场荡气。空山僻坞独家村,一派阴霾之气。近山近塔,一片廉贞火象,亦无富贵之宅。"对于阳宅的形象,书中提出:"凡阳宅须地基方正,间架整齐,入眼好看方吉。如太高、太阔、太卑小,或东扯西曳,东盈西缩,定损丁财。"关于门,书中将阳宅门分为大门、中门、总门、便门与房门五种,对每种门都指出了适宜的位置以取得吉祥,例如,"宅之后墙不宜正中开门泄气,故便门必在两角上择三吉方开之"。
  
  风水学的实际应用
  
  (一)浙江兰溪市诸葛村:诸葛村是诸葛亮第28代世孙宁五公选中的定居聚点,在《高隆诸葛氏宗谱》的《宁五公迁居始末》里记宁五公:"克勤振起,好义乐施,且精堪舆术,深歉故居之隘,谓不足裕后,因亲相宅址。初得田塘之南,未慊。及步至高隆,始忻然曰,此庶足称吾居也。时其地荒僻,惟王氏舍其旁,地亦其所有,即捐重价求得之。垦平结构,携二孙瑞二公、瑞三公居焉。"这里说明了精于风水的宁五公之所以选择高隆,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诸葛族人清朝进士诸葛淇还为此专门在宗谱里写了一篇《高隆族居图略》,文中对诸葛村的风水形势作了描述:"吾族居址所自肇,岘峰其近祖也。穿田过峡,起帽釜山,迤逦奔腾前去,阴则数世墓桃,阳者萧、前两宅也。从左肩脱卸,历万年坞殿,蛟龙既断而复起峙者,诗山也。从此落下,则蜒飞舞而来,辟为高隆上宅阳基,其分左支而直前者下宅也。开阳于前,为明堂则菰塘畈敞;环绕于境,为襟带则石岭溪清也。夫且复夹诸恋,四望四合,以龙山桥堰为水口捍门。"如今,按此描述对照村里村外现状,仍可看到当年的风水形势。作为祖山的岘峰迤逦奔腾,断而复起为寺山居于北而成为诸葛村的少祖山,其东其西各有护砂自北而蜿蜒向南,两砂之间有宽有70米的谷地,其前近有案山桃源山,远有朝山乌龙山。村之东护砂之外有石岭溪源自北角山脉而曲折向南,村之西有高隆市路。诸葛村就选择在这块复夹诸峦,四望四合的宝地之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全村的主要建筑大公堂正位于这宝地的中心穴位上,它的朝向为朝南偏东40度,它的轴线北联西北远处的天池山主峰,南至桃源案山。在村之南更有菰塘畈作为近口,十公里之外还有龙山桥堰作为水口守门。在《阳宅十书.论宅外形》中说:"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诸葛村就是这样一块贵地。
  (二)山西沁水县西文兴村:西文兴村距离沁水县城25公里,属低山丘陵区。村里有一块明朝石碑上记载着村四周的形势:"环吾乡皆山也,出自太行山,北有鹿台蟠回,高出诸峰。南应历山驰奔云矗,倚空向出者,千峰碧苍翠。东曲陇鳞鳞,下临大涧。西山隆沃壮,似行而复顾,或曰伏虎山,或曰凤凰岭。"
  从现状看,应该说柳氏祖先描绘得相当如实。中国龙脉之源为昆仓山,入山西则为太行。入沁水即为坞岭。坞岭自西而东分为两支,行向东南的一支为鹿台山,正处于西文兴之北,当为村之祖山。鹿台自北而来,又分为二支,村之西,今称西岭,连绵九冈,即古称之伏虎山或凤凰岭;村之东,山岭呈三峰笔架之势,岭下近处有沟涧。村之南面呈开扩之势,远处有历山横列,中央有尖形山峰远拱于群岭之间。村北山脚下有溪流自北而来,沿着村东向南而去。这条溪河除夏季外虽流量不大,但不断流,在沁水山区丘陵地,已经是很难得了。西文兴村就建造在这块北有祖山鹿台,前有朝山历山,东西有连绵山冈相护,左有青龙(水流),右有白虎(山岭)的风水宝地的台地上。村里现存的《魁星阁新建记》石碑上也这样论断:"文兴村,沁南胜地也,由鹿台发源,迤丽十数里而山势蟠结,九冈西绕,三台东护,东南尖山远拱,正当文明之方,堪舆家争称之,以为文人代兴者实由于此。"在另一块明朝的石碑上记道:"吾柳氏族世居之,最蕃且盛,岂非钟斯然哉。"看来柳氏族人对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还是十分满意的。
  (三)浙江武义县郭洞村:郭洞村是一座何氏宗族聚居的血缘村落,位于县城之南约20里,处于东西两山夹峙的一块狭长谷地上,两山之下有两股山泉汇合而成的溪河自南而北自村中穿过。村之南北也均有远山相拱。在这块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上,何氏族人花了很大的精力从事村里水口的经营。郭洞村的溪河源于二泉,泉头均在山中,泉水终年不断,符合风水要求。溪河自南而北,直流而出村,按风水讲究需设法关闭紧密。通常关闭之法有两种,其一适用于水流量不大的村子,需要在出口处筑坝、挖塘蓄水;其二是水流量充足,无需蓄水,则需在出水处筑建桥、亭、堤、塘,并非真正为了蓄水而只起到锁住水流,留得财源的象征作用。
  郭洞村采用了第二种办法。首先将溪水出村之口选在两山夹峙,宽度只有100米的山谷处,溪河自南而下,在这里正好遇到西面突出的山包,经东折至东山脚下,再折而向北出水口直泻出村。这样经过左右两折,自然起到了水流溪出的作用。其次,在水口南北向的河道上建造了一道横跨东西的石桥,因石桥用石券法筑造,形如飞虹,取名为"石虹"桥。建桥时间大约是在元朝至正年间(1335-1341)。到清乾隆十九年(1754)在桥上加建了石造万亭,这时飞虹桥已改名为回龙桥。这座桥亭除了有锁住水流的风水象征作用之外,还是村中农夫和读书人喜欢的往来休息之地。在《双泉何氏宗谱》的《万亭记》中说:"……其有戴笼负锄驱黄犊而过者,于此详菽麦之辩;月夕风景,有连 袖书于于而来者,即以此奇黄石一编,亦无不可也。"小小桥亭,横跨于水口虹桥之上,在青山绿水映衬下,成了郭洞村口第一景观。
  这座石桥亭,自建成以来的数百年间,建了毁,毁了修,不论世道如何艰难,何氏历代族人都始终让它屹立于水口桥上,愈修愈加坚固与美观。何氏族人孚悦公在《重造回龙桥记》中说,"……及其既坏,村中事变频兴,四民失业,比年灾受,生息不繁……"而"一旦顿还旧观,嗣是民物之丰美,衣冠之赫奕,当必有倍于前者……"先人把石桥的存毁与郭洞村的兴衰联系在一起,桥存村兴,桥毁村败,从这里更加强化了风水学中水口造桥以聚龙气的应验作用。在实用功能与精神寄托的双重作用下,回龙桥成了郭洞村民心中不倒的图腾。
其他文献
诸葛八卦村,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座落于八座小山环抱之中,远远望去,八座秀美、翠绿、烟雨蒙蒙的小山似连非连,如同八卦图中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的八个方位,村内巷道阡陌纵横,似通非通,曲尽九宫八卦之玄妙,让人倍感扑朔迷离,因此被人誉称为八卦村。   早春的江南,湿润润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山茶花的清香。当我们的车停靠在村口的时候,天下起了雨。走在幽长而烟雨蒙蒙的村前小巷里,尽管小巷两侧鳞
期刊
游走在大江南北,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不仅慷慨激昂,而且充满了幽默感,让我在仆仆风尘的同时,还能够莞尔一笑。有时甚至如醍醐灌顶,产生"顿悟"的感觉。   当年错批了一个马老,便导致了中国关于计划生育标语的数量和"质量"都令人侧目:例如湖南某地的"超生就扎",好一个干脆决绝的极左口号。但比起云南楚雄某农村的"一人超生,全村结扎"就算不了什么了。河南的国道上有条绝对经典:"一人结扎,全家光荣"!眼前
期刊
四川康定县的甲根坝乡位于贡嘎山区,那里有片宽阔的坝子,那里有片厚厚的冰雪,那里有一帮寻求激情与快乐的越野车爱好者。颠簸跳跃的车轮、险峻诡异的悬崖、茫茫无际的雪原……激情之戏在这里上演。   蓝天、冰山、雪地、高原、荒野、颠簸跳跃的车轮……对于酷爱越野的自驾一族来说,绝对是一个充满刺激的激情时刻。四川康定县的甲根坝乡位于贡嘎山区,那里有片宽阔的坝子,每年3月冰雪还厚厚地覆盖在上面。因此,成都的一群越
期刊
“教堂是上帝精神符号的一个象征,人漫步其间,自然就感受到了上帝的光辉。”奇灵在MSN上对我说,“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你不需要刻意地去祈祷,安静地倚在教堂里的一个角落,你的精神就会感到超脱,会很快忘记凡世的喧闹而使灵魂净化。” 奇灵与大游此时在伊斯坦布尔,上午刚参观了圣索菲亚大教堂,正处于对这座教堂建筑艺术的崇拜中。   欧洲中世纪是个信仰盛行的时代,各种明证信仰的教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所
期刊
在“中国最美的小城”——凤凰,一段廊桥遗梦般的旅游邂逅,一段相互爱慕的男女辗转擦身交错而过的未了情缘,看到了开始,却没猜到结局。  去湘西凤凰古城旅游,不仅因为它是“中国最美的小城”更因为它是作家沈从文的故乡。作为沈从文的崇拜者,去凤凰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去文学朝圣。国庆节假期,我决定背着背包到凤凰一偿夙愿。    国庆期间的凤凰古城人山人海。为了避开喧闹,我通常在下午五点左右才走出旅馆,漫步在
期刊
回忆着电影《罗马假日》故事情节,跟随着安妮公主的脚步,铺开一张背景是古罗马历史建筑和异域风情的恢弘画卷……     罗马就是一张充满了历史建筑和异域风情的恢弘画卷,有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我,我的身心恍惚了起来,以为自己走进了一场听不懂对白的欧洲电影画面中,迷幻地让我只想一幕幕的往下看去……     圣天使城堡——今世前生的时光轮回     埋没在古罗马广场上的故事太多,有的载入到文字记载中,有的存
期刊
瑞士是高山徒步旅行的天堂。这里有无数的冰川雪峰在等待着探索,有数不清的湖泊在等待着漫游。海拔4478米的马特洪峰(Matterhorn)是阿尔卑斯山最美丽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为骄傲的象征。徒步去观赏马特洪峰,找一个能一览无余地观赏这座美丽山峰的地方,体会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徒步旅行的快乐......     海拔4478米的马特洪峰(Matterhorn)是阿尔卑斯山最美丽的山峰,也是瑞士引以为骄傲的
期刊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荣耀背后是一次次战火的洗礼。留给后人最亲切的辉煌无非是民国那短暂的历史。历史,不是教科书上干涩的表白,建筑才是最直接的倾诉。   ——漫游南京民国建筑     很少有这样一座城市,她所有的情绪都埋在一座座城门里、一棵棵梧桐树下、一幢幢沉默的建筑中。从外表,你很难看清她的深沉,可当你真的看清了,或许,你也会为了她的默默隐忍而疼痛。   南京就是这样的。   提到南京,很
期刊
相比其它江南名胜古地,我以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酒葆菜佣俱带六朝烟气的南京是最为不幸的。它花容月貌,沉鱼落雁,四季景色怡人,接受长江千年滋养,地处江南,富沃千里。当然享受同样得到大自然溺爱的还有我们的苏州、杭州,但是“远近高低寺间出,东南西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的苏州,有园林遍胜,书香氤氲,可以品诗论画,饮酒笙歌,即使无花无酒也可以锄作田,岂不美哉乐哉,惬意盎然,因此
期刊
全长1600米的柱廊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当年巴尔米拉城的宏伟气势   我们坐在绿草如茵的公园里,听大游充满感情地为我和奇灵读纪伯伦的《泪与笑》:“我来到了塔德木尔废墟。长途跋涉使我早已筋疲力尽,于是我躺倒在草地上,曲肱而枕。周围是一些巨大的石桩,岁月把它们连根拔起,又让它们卧倒在地,好似一场废战之后,沙场上留下的几具尸体……”   纪伯伦提到的塔德木尔位于叙利亚中部巴尔米拉城,它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