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钓寒江雪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生前被誉为“从武半个多世纪的武艺精深的老武术家”。不经意间,他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作为继承了父亲武术衣钵的嫡传弟子和一名大学教师,我肩负着弘扬祖国武术文化的神圣使命,责任感使我无论春夏秋冬,都要在晨光熹微中的松花江畔教习太极拳术。每当想起父亲那深邃、关切的眼神,就仿佛父亲还在身边,我便更加豪情满怀,斗志昂扬。
  我自幼从父习武,是跟着父亲的武术事业成长起来的。对于做人做事,我一直以父亲为榜样。夜深人静,手捧父亲的大作,睹物思人,感慨万千!回味父亲的一生,我突然有一种感觉,父亲仿佛就像漫天飞雪中的寒江钓叟,他志存高远,特立独行,他信道笃而自知明。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终身受益,我从心底尊父亲一声先生,以感怀父亲的养教之恩。
  先父王喜亮先生自幼嗜武,但因为我的祖父母相继早逝,家境十分贫寒,所以父亲一直无法实现跟随明师习武的愿望。直至1946年,弱冠之年的他胸怀大志地离开家乡,在吉林北山之山西会馆遇山西形意拳名师杨永蔚先生,才如愿以偿。当时杨永蔚先生在吉林市开设健康国术馆。看先父勤奋苦学,对于武学如醉如痴,便将先父收为人室弟子,精心传授了山西形意拳械,并在弥留之际无私地将其珍藏数年的拳谱授予先父,嘱付先父要将本门武术发扬光大。父亲继承杨师遗志,于1956年开馆授徒。先后在哈尔滨成立了健康武术社、第二武术馆、终南武术学校,后来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终南武馆。武馆以传授山西形意拳为主,兼授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岳氏连捶等。父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义务教学三十余年,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武术裁判员、教练员和武术爱好者。在历届国家及省市比赛中,他的弟子们曾数次获得冠军。不少国际友人也慕名而来求学,如日本东京都大学武术教练江泽一雅、乌克兰基辅市武协副主席金·亚历山大·秘哈伊罗维奇、国际奥林匹克技巧冠军库金娜·伊琳娜·阿列克山德罗夫娜、日本无极天生健身会会长樱景悠树等,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他们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国际武术界有一定的声望,海外的一些武术杂志和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先父和他们的武术成就。
  父亲主张文武并重,德艺双修。他常讲,习武者要修仁、信、智、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手应心,语合道,要恪守“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原则,方能有所进益。
  仰望慈容,先父德艺并重的高风亮节,仍是历历在目。他老人家从1956年开始,就一而授徒,一面拜访国内名门大派的武林人物,其足迹遍布山西、天津、北京,在拜师访友中,充实所学。不仅拜访本门的老前辈(如形意大师布学宽先生、宋铁麟先生、樊永庆之子樊瑞峰先生、技击高手手鸿等人),还向其他门派的名师探讨技艺(如向陈发科的嫡传弟子、北京李睿园先生学习陈式太极拳),我们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李睿园先生赠予先父的唯一一套陈发科太极拳照这一极其珍贵的资料(曾在《精武》杂忠上连载)。先父在开馆授徒、访师探友的同时,还不断挖掘整理多种濒临失传的原传拳法和古拳谱,并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在《精武》杂志上发表。辞世前他耗尽心血整理和编著了《山西形意拳谱》,因为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所以受到了武术界的一致好评。
  先父因贡献突出,曾被收录入《中华武术名人录》。所创立的“终南武馆”也被《中国武术》大型图片册收录在黑龙江武术一版上,获此殊荣的私营武馆黑龙江省仅此一家。1979年,哈尔滨市武术协会成立时,他被推选为市武术协会委员;1986年,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他提供的《兵器谱》及稀有兵器套路等被选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馆展览。父亲义务教学三十余年,弟子逾千,可谓桃李满天下。先父在一生修心、强体,自身有所修为的同时,也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朴实无华,刚柔相济的形意拳在先父的举手投足中显得飘逸而沉稳,洒脱而厚重,但见他进退拗顺,纵跃旋转,灵活多变,一气呵成……
  剑光游走,剑气如霜的形意剑在先父一张一弛中,飘忽如龙游风舞,但见他剑随身转,身催剑往,透出精妙的神韵……
  在女儿的心里,父亲与那位“独钓寒江雪”、“不敢忘忧国”的志士融为了一体,他身披高洁的霜雪,心系中华武术的繁荣,用武者刚毅的眼神注视着远方,那是一种意境,那是一种期盼,那是一种等待……
其他文献
在众多腿法技术中,侧踹作为一种速度与力量兼具的腿法,成了腿法体系中的中坚与骨干。在当前散打比赛中,常见以侧踹与鞭腿为主要腿法的攻击动作,其使用率高达30%。而在截拳道技术中,经过李小龙的提炼与改造,侧踹更成了他最为经典的招牌动作,其爆发力、破坏力令人叹为观止。  总的来说,侧踹具有以下几项技术特点:  力量强 侧踹在技术运用中充分利用扭腰转髋的发力方式和身体前冲的惯性,可以使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
期刊
近日,笔者仔细拜读了在2006年4期《精武》上刊登的杨德川先生的《动静相间求松静》一文,发现杨先生在该文后记中摘引的已故太极名家徐致一先生所著《吴式太极拳》一书的沦述与徐先生的原著有多处不符,特提出疑义,与杨德川先生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杨先生的《动静相间求松静》一文的内容:“本文是通过动静相间地盘练太极拳,从而求得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使身体达到大松大静,全身透空,无形无象……”文中表述
期刊
断手又称文作,是以人成拳特有的搏斗方式进行的实战活动。大成拳断手是一种激烈的对抗运动,若想参与;第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便是抗击打能力。  为什么说抗击打能力是参与大成拳断手的首要条件呢?提个简单的问题:在断于过程中,最让人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被敌方击中,那么,最令人惬意的是什么?当然是占中敌方。然而,总是击中敌方而永远不被敌方击中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敌方击中的次数,也绝对
期刊
传统武术与截拳道    问:您有多年的传统武术习练背景,又对截拳道有深入的研究,能否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传统武术(内家与外家)与截拳道的区别与联系?  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截拳道源于传统武术,又有别于传统武术。它吸收了许多传统武学的理念和技法,同时强调简单、直接,从而形成了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一种技击术。李小龙学过很多拳,如咏眷、太极、螳螂、戳脚,少林、洪拳等等,在其技法中都可以
期刊
笫二十二式 玉女穿梭      第五动 右掌弧线上撑  向左转身90度,右掌指对东南方,同时右脚内扣,左脚外展,左掌随之合于右臂腋下。目视东南,意在左掌心(图101)。  [技击用法]接上动,对方欲逃时,我右腕粘其右腕,右转身,左掌粘其肘,对方处于反关节,实难逃脱。    第六动 左掌斜棚  同上期本式第二动,唯左右肢体互换(图102)。    第七动 左掌反采  同上期本式第三动,唯左右肢体互换
期刊
演示/吏旭光&朱 鹏  截拳道是李小龙采纳并融合中国咏春拳、西汗拳击、西汗击剑的技击原理,在吸收各派中西武技之精华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开放式的武道哲学,也是基于生物力学、物理学、运动技能学和心理学之上的一种科学的格斗术。  为了使其实战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李小龙将速度、力量、各种洞悉对方攻击与反应的能力以及作战时的心理都应用于他的格斗体系之中,并通过反复地实践来进行融合以及验证其实效性。然而就在李小
期刊
蹬腿是泰拳主要腿法,是泰拳师在实战中千捶百炼所得之精华,属直线性腿法。泰拳史上擅长用蹬腿者众多,最著名的有卜世纪50年代的“踏面将”蓬猜、70年代的“泰南慧星”乃佛和80年代的“穿心腿”沙玛。蓬猜的蹬腿最灵活,惯用脚蹬对于面合,出神入化。乃佛技术全面,是上世纪70年代技术型选手的典型,他蹬腿运用巧妙,常能从不同角度出腿,令人招架不及。沙玛以蹬腿狠毒著称,曾用蹬腿把对手膀胱踢成重伤。  蹬腿招式较多
期刊
按:泰拳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实战拳种,其技击风格极为强悍。在本文中,王选杰先生充分肯定了泰拳的实战威力,同时以中国禅学内容为例,论述了大成拳在技击意识训练方面的长处。通过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大成拳习练者应该锻炼并掌握的技击临战精神状态,为练者指明了方向。  试观泰拳技击,乃当今世界武坛之雄魁,倘究其搏击方法,亦与我国武术界外家拳的技击术大同小异,并无高妙莫测处,但该拳何以能够五百年来立于不败之地呢?恐
期刊
我在2004年第7期《精武》上读到张红军先生的《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能看出,张先生对李小龙做过了解,但可能由于不够深入、系统及综合知识的缺乏,致使此文对李小龙与截拳道的诠释有偏差。  李小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在功夫上的成就一时无人能及,也在电影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他脾气急躁,加上追求完美,难免与人不和,而这些大都发生在幕后,这不是他不注重武德,我想更能体现出他的敬业。  李小龙集毕生心血所
期刊
亲嘴摸乳是性生活的前奏。心意拳把打人比作亲嘴,一语道破了交手法的天机:若想克敌,先近敌身。近身靠步法,步法即腿法,也就是拳经所说的“打人如走路”。“打人如走路”换种说法即是“手打三分脚打七”之意。今人不知底蕴,只注重以手法体现心意拳技法,已与“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自然大道大相径庭了。所以由这两句拳谚的内涵,便可了解原传心意六合拳的练用标准与“拳无拳来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之观点的妙义玄言了。  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