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节约型高校角度谈高校资源配置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资源占用和消耗大户,我国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由此衍生的“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号召,为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从建设节约型高校角度,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办法。
  【关键词】节约型高校 资源配置 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032-02
  
  高校是资源占用和消耗大户,我国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由此衍生的“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号召,为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在分析高等教育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从建设节约型高校角度,提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办法。
  
  1 高等教育的两种资源
  
  高等教育的资源就是高等学校用于维持高等教育活动正常运行和维护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高等教育的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形的,按其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1.1 物质资源及其配置现状
  物质资源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土地、房产、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设备、图书以及后勤服务设施等,是高等教育活动及自身发展的物质基础。自1998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着物质资源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一是基本建设存在盲目性。一方面,随着高校办学的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也呈现多元化(高校的建设资金大致来自三个方面,即政府投入、学校自筹及项目争取)。因此,很多资金存在着带帽下达现象,不仅可预见性较差,而且运用资金的周期较短,对于先修建什么、如何修建、修建的面积标准和装修档次等,往往存在前期论证不充分、设计不尽合理的现象,缺乏严格的审查和整体规划;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财务部门因缺乏施工预算方面的知识,对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和修建标准没有评估控制措施。加之审计部门只重视工程决算审计,忽视项目审计和工程过程审计,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效益缺乏监督,而且许多工程在建成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资产管理基础相对薄弱。固定资产状况不清、闲置浪费、侵占流失、帐实不符是高校办学资源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高校物质资源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有力保证,部分单位和部门资产超编、超标购置,国有资产低效率运行,出现不同程度的浪费和闲置现象。这些情况的存在,增加了单位的运行成本,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后勤服务缺少成本意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高等教育计划特征的制约,学校统包物质资源分配,不少高校后勤在获得拨款而包揽学校服务前提下,并无社会竞争与市场生存的压力,无偿占有并使用学校资产和垄断学校后勤资源,使后勤服务基本不计成本或少计成本,从而形成了后勤生产资源缺乏活力的格局。如果从生产、经营与获取经济效益上看,校内后勤生产资源应归入企业行列,但计划经济和历史的因素却形成了我国高校后勤的“事业”状态。
  四是节能降耗缺乏有效机制。由于国家没有制定高等教育统一的能源消耗标准,没有建立有效的能源体制、报告制度及资源配置优劣的考核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节能降耗自觉动力的缺乏。高校在能源费用管理上还处于“实用实报”国家财政全买单的状态。传统的资源消费模式使一些高校的资源配置既无工作目标,又无激励机制,这种现状和弊端,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去甚远。
  1.2 人力资源及其配置现状
  人力资源是以具有智力与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形态存在的高等教育资源,包括教学科研人员(含实验辅助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90年代衍生的校办产业人员。自1998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高校人力资源在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上也不尽理想,具体表现为:
  一是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扩招以来,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全国高校的生师比例不断提高。教师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部分高校的教师紧缺问题已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比例有增无减。在教师的结构上,存在着科研型教师不足而教学型教师过剩,交叉学科教师不足而传统学科教师过剩,高精尖教师不足而一般教师过剩等问题。
  二是激励手段较为单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达到满足后会转移到更高层次的需要。而目前高校在对教职工的激励方面过分强调生活和待遇的问题,往往忽视如何用人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时,往往注重住房、安家费等问题,而忽视了如何创造适合人才发展、实现价值的人文环境,缺乏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
  三是考核手段存在问题。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采用“量化管理”,无论是对业务水平,还是对教学、科研能力的考评,除了教学课时与发表论文数量等硬指标外,大多缺乏其他的有效措施。对个人品格、心理素质、团队意识等的考核则极少涉及,这样会缩小教师的自由创造空间,使弄虚作假或粗制滥造之风盛行。
  
  2 高校合理配置资源的办法
  
  从建设节约型高校的角度看,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终目标,无非从减少资源消耗量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两方面着手,做到“物尽其用”和“人尽其才”。
  2.1 尽量减少单位工作引起的物质资源消耗量
  高校应认真开展节能降耗和增收节支活动。要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职业道德和校园风尚,建立科学的评估与考核机制,把节约资源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和部门及个人评比体系;校内相关管理部门要坚持和完善基建项目和设备采购的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加强过程审计,核减资金额度,同时严格控制基本建设和内部装修的规模与档次; 要合理安排资金使用进度,减少资金积淀时间,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接待档次,降低日常开支; 要通过校园网和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要明确实验室、办公室、学生寝室和各类场馆的用水与用电定额,对超出定额部分实行分段式计费制度; 要实行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包干制度,严格控制文件、资料的印刷数量,降低纸张消耗; 要减少实验室药品试剂、毛坯材料的消耗,以降低教学运行成本,减少校园环境污染负荷。
  2.2 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率和受益面
  要尽量提高资源共享度和受益面,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物质资源的折旧成本和单次成本。这是一种隐性的间接节约,容易被人们忽视,但若把握不好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学校应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提高资源开放性和共享度,降低资源的折旧消耗和平均单次使用消耗。理工科类高校要尽快建立学校分析测试中心,集中共享程度较高的大型仪器设备,由专人统一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分析测试水平; 要尽快研究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图书信息资料共享机制,提高共享程度,促进跨学科的研究; 要尽快研究、出台基于学科的人财物投入机制,实施项目化管理和目标考核,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不合理配置,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
  2.3 积极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统一的人才队伍
  人才资源的浪费是高校最大的浪费。为此,高校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构建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合理的人才队伍。一是要制定符合学科群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科、学缘、学历、年龄结构,形成合理的金字塔型学科梯队,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避免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二是要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人才群体合力。要按任务和项目组织各类攻关团队,注重团队文化建设,确保人才群体合力的形成,以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人才整体效应的最大化。三是要根据学科结构布局,辅以市场机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使教师的配置与学科的需要相统一。要通过岗位聘任促进各类人才在校内的合理流动和学科迁移,使不同层次、类型和特长的人才配置在最适合其发展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2.4 努力创新高校人才管理模式和考核机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起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宽松高效的新型高校人才管理模式和内部考核机制。一是要尽快研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用人机制,对人才进行分类管理。高校既要通过特聘教授、创新团队建设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端人才,也要通过多种渠道切实解决实验室管理人员等中低端人才的问题。二是尽快成立学校人事代理公司,对新引进的硕士以下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通过代理制度可使学校和教师增加选择的机会,为师资队伍留一个出口,以缓解学校资源有限和编制膨胀之间的矛盾。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岗位聘任为抓手,完善考核机制,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高能低、充满活力的人才工作格局。在岗位聘任政策中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处理好老人和新人的关系、个人业绩与团队整体评价的关系、前期业绩考核和未来任职合约的关系, 适当延长聘期,为优秀拔尖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教师潜心治学。四是要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完善,积极鼓励教师主动进行学科交叉,发展学术组织和学科梯队,建立组织形式明确的创新团队、学科交叉的虚拟团队和多学科共同体的研究中心。五是在人才激励机制上要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有效激励和保障,在全校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人心畅快、人尽其才、人才辈出。
  需要指出的是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相辅相成的,“物尽其用”是“人尽其才”的基础,“人尽其才”能最大化地实现“物尽其用”。总之,从建设节约型高校的角度,利用好物质和人力两个方面的资源,并使其相互促进,将有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王德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现代商业.2008(3).
  [2] 蒋春红.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J].人才资源开发,2007(6).
  [3] 普登学.马争朝.马英娟.节约型社会背景下高校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4] 吴伟义.节约型高校建设刍议.中国农业教育.2007(3).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贵州凯里,首领明珠,素有“中国百节之乡”之称.2018年7月8日,第十九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颁奖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
期刊
在南宫中学校园里,立有一块石碑,碑文中写到:"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这便是著名的"南宫碑",又称为《重修南宫县学记》碑。南宫中学,这所始建于1909年的冀南名校,经历百
(B)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和隧道方向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但课时量较少,且存在教材部分内容滞后或短缺、理论讲授与工程实践相脱节等不尽人意之处,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这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探索、研究、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提高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建立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关键词】质量工程 实验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总体难度提高,文章就当前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的问题,对学校、英语老师、二级分院和学生四方面因素及其关系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四者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新题型 大学英语 四级通过率 提高 措施   【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031-02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公认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