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开语境下庭审直播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ghost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法庭旁听不同,庭审直播自20世纪中期起便颇具争议,虽然在历经长时间的讨论与试行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庭审播送呈现出从禁止到允许的趋势,却也谨慎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在司法体制深化改革的驱动下,中国庭审直播工作受到了几乎毫无限制的大力推动,却忽略了庭审直播对司法公正、诉讼参与人隐私造成的影响与侵害。为了缩减庭审直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推进中国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事业的同步进行,法官应当在考量案件性质、检察机关、当事人、证人对庭审直播的态度以及庭审直播对诉讼参与人隐私权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对案件进行
其他文献
控制不动产交易风险,保障交易安全是不动产登记制度承载的重要理论和实务功能面向。从功能主义视角展开,通过比较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探讨日本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整体理念和架构,以及日本不动产交易安全保障具体制度设计。结果显示日本不动产登记在主体制度设计、客体登记范围、登记技术运用等方面采取的非典型举措效果显著,对于中国当下不动产登记立法进程完善具有积极借鉴意义。中国当下不动产登记立法,在理念层面应不拘形式窠臼,崇尚实用主义;在制度层面应施行多重机制,防范交易风险;在具体技术方面,应推进不动产登记电子化、智能化进程
新疆棉花事件引发中国民众的广泛不满。BCI暂停对新疆棉花的认证不过是表面原因,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受到美国预扣令及更多潜在制裁措施的威胁。美国这一做法实质系以其国内法规制在其域外发生的行为,属于美国法域外效力体系下的单边经济制裁措施。在国际法语境下,就美国发布的预扣令而言,其合理性高度存疑,不仅与国际法管辖权基础理论相悖,还涉嫌违反多项国际法原则。中国面对此次美国发布的预扣令,可以从非法律层面及法律层面予以回应,但更为根本的办法是要加快完善中国法域外效力体系,充足涉外法律弹药库,同时适时运用市场破坏策略,主
传世史籍简略地记载了康太和于733年随幽州节度副使乌知义参加对契丹的战争;敦煌文献P.3885抄有一篇《前大斗军使将军康太和书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及相关文献,记录了唐与吐蕃在河陇的战争,可与传世史籍、敦煌藏文文书P.t.1288相印证;新刊布的《唐康太和墓志铭并序》提供了关于康太和更为丰富的内容.前贤时彦对这些敦煌文献和墓志研究甚夥,但错讹疏漏仍有不少.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校录文本,并对凉州磻和粟特人、诸卫和率府官的阶官化及内供奉射生、河陇使职与唐蕃交争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全面抉发唐代粟特军将康太和史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