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分析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世界多极化,世界各地处于一个调整变革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势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思想,正确审视当下世界形势,将情势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致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该篇主要的分析对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当代政府;政党制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圆圈。”这是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的原话,可以看出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理论的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建设已经过去了九十各年头,在这段时间里,党通过不断的理论创新,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在一系列改革中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一)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简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华民族与外来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关系中,中国共产党带着推翻帝国主义,以及让中华民族迈出封建社会这些重大任务,而创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小组,是由陈独秀,李达等在上海创立的,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走入历史篇章的一步。本着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阶级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也真正抛开了其他名称,定下了“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党派名称。之后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反抗外来资本帝国主义的剥削、抗争侵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稳固了当时混乱的社会局面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创伤,为日后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定了人民拥护的决心。
  (二)民主集中制和党内民主。
  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民主两者虽然强调的内容不相同,但却有密切的联系。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政党组织的基本章程与原则,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同时也明确区分了社会主义政党与其他的政党。党内民主的涵义在于让党内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权利,平等的了解与管理事务,保证党员们的民主权益,是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方向的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民主的良好运作,也是后来带领中国迈向发展的重要决策能够通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党制度的比较。
  政党制度指的是国家在进行政治行动或活动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涵盖了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多党制各政党间需要协作运行,达到同一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相对来说是一种新的类型,中国的政党制度在坚持共产党长期领导的同时,发挥了多党制中各党间合作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一)党的思想建设。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所有政党的明显区别在于,共产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是党的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中提出的,这表达出了党对思想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党对关注思想建设的奠基人们的认同与支持以及以此为根基的新阐述。党通过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无产阶级为核心,把思想建设摆在社会,以培养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思想素质。
  (二)党的组织建设。
  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通过发展至今的思想建设经验,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出了党的组织建设理论。党的发展和社会国家的发展,最主要的骨干是充实的队伍力量和基础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中央指出:“所有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在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忽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削弱党组织的作用,是多么危险。”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思想理论的实践者,是所有相关工作的基础力量,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理由的主旨之一。
  (三)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着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党风的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要确保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的思维方法正确,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并且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指出了三种优良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得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由此成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四)党的制度建设。
  党的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党内生活的规范化,对党内事项的制度化和对党的章程的不断修改与完善。是一项贯穿了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当的作风建设的系统项目工程。党的制度建设从根本出发,纵观全局,力求党的长期性和社会国家的稳定发展,不断完善章程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理的决策性建设。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一)确立党的建设目标,并谋划布局
  想要建成什么样的党,是党的建设理论最根本的问题。在党的最新建设目标中指出,党应该拥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目标,以群众优先,与人民群主呢紧密相连,在群众利益为首位的前提下,下达决策。保持党内的创新动力,激发创新热情,促使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争取成为以人民为首位,具有良好作风和优秀实践能力的政党。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创新
  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性,经过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的变迁,已经非常的清晰明了。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执政期间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危机化解能力;对党内贪污腐败现象的敏锐嗅觉能力;党对于执政方案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结合奠基人们的思想精华,以党的方针路线为指导,紧密联系广大的人民群众,大力培养中国共产党内部人才,重视国家基层工作建设,顺应时代潮流,是党的执政能力创新的关键所在。
  四、总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过去了九十多个年头,这期间我们经历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一些改革措施,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坚决无畏领导下的珍贵果实,这也与中国共产党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分不开关系。在接下来的时间长河中,党在建设发展方面可能还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但有党的领导,有人民的支持,相信的党的建设会不断的完善,中国的发展也会越来越稳固。
  参考文献:
  [1]刘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冯慧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马力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
  [4]姜惠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部“05”方案的出台,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快了课程改革力度.但目前思政课的教学仍处于传统灌输式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作用的发
现阶段国内的高校正在加强对外交流,与国外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相关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以往的交流中还存在很多欠缺之处.高校承载着高等教育的主要使命,如今高等教育正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其中的情感
物理中学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学好以物理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就中专物理课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与各位同
中学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本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教育改革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的目标、性质和模式。确立了普通高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的学科。在初三的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优化改进教材中的实验,以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来激发学
通常来说,纳税主体的避税行为旨在减少其税赋负担,避税行为本身并没有触犯法律的强行性规定,然而美国税法的特殊规定,却演化为大财阀逃避其税赋负担的特权.他们通过成立基金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文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具体从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有效课堂的几个步骤和方法。
新学院主义作为80年代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特定产物,是在与新潮美术的交织与转向中发展出的特有的艺术语言,它的“新”不仅囊括了西方古典主义与现代艺术的发展语境,同时又
期刊
传统的教学实验都是教师做示范或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只需“依样画瓢”,教师成了实验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自主实验的目的就是克服传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