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税收政策研究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税收作为政府用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已建立一些含有生态税收特征的税种,也起到了一定的生态效果。但远远不够,应该加快建立、完善生态税收制度的步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税收体系,对于国家提高治理环境污染的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税收;生态税收政策
  
  生态税收又称环境税收,顾名思义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生态环保目标,筹集生态环保资金,并调节纳税人相应行为而开征的有关税收的总称。不难看出,作为税收体系中的一个大类,生态税收具有以下特征:(1)目的性。生态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生态环保目标而筹集的财政收入,其首要目标为环境保护,收入职能倒在其次。(2)调节性。生态税收通过调节企业或个人有利于或不利于环保的行为而发挥其作用。(3)关联性。生态税收与经济活动的性质和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生态税收可以溯源到英国“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外部性理论。他认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自然环境提供的服务不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市场机制无法对经济运行主体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作用。这种以危害自然为表现形式的外部性成本(也称社会成本)发生在市场体系之外,庇古称之为“负的外部性”。为了克服“负的外部性”所导致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之间的差异,他认为政府理所应当负起责任,实施干预。从政府的干预行为来看,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可采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而税收作为政府的经济干预手段,对保护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假定政府征收等于边际污染成本的税收,那么可使污染者的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即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社会成本)内在化,使其面临真实的社会成本和收益。最终必能抑制或减少污染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我国生态税费政策现状
  
  我国税费政策制度中与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相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税。我国现行资源税是对在我国境内开采应税矿产品以及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因自然资源和开采条件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具体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它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盐,实行定额税率,尽管2007年以来,焦煤资源税适用税额和铅锌矿石等税目资源税适用税额都进行了上调,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源税只是针对部分不可再生资源所获得的收益征收,一直都被作为一种调节级差收入的手段,在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其环境保护功能往往被忽略,过低的资源价格驱使企业不重视资源开采使用的效率,同时,又由于资源税收人大部分归地方,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现象受到地方政府的默许,这反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2、消费税。我国消费税征收范围涉及五类消费品,其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鞭炮、焰火、汽油、柴油以及摩托车、小汽车等,2006年4月,国家对消费税作出重大调整,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开征消费税,扩大石油制品的消费税征收范围,同时,将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和实木地板纳入征税范围,可是我们生活中对生态环境有害的产品远不止这些,比如塑料袋及其它包装材料、化学溶剂、一次性餐饮用品、洗涤用品,都会不同程度带来环境污染,因此,从抑制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特定消费品消费角度讲,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有些窄了。
  3、车辆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近年来,国内各种交通车辆数目剧增,排放的尾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燃料能源,鉴于此,我国对在境内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农用运输车和挂车征收车辆购置税,税率10%,此外,还对机动车、非机动车、机动船和非机动船征收车船使用税,分级实行定额税率。
  4、其它税种,一是增值税。其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利用废弃物进行生产的企业和产品采取低税率、免税或即征即退的政策;二是企业所得税,按照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二、完善我国生态税收政策的建议
  
  虽然目前中国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生态税种,但某些当初未考虑生态目的而实际上却产生生态效果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在减少环境污染、加强资源保护方面确实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设计之初环保因素考虑不够,导致其生态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因此必须进行改革。一方面开征单独的污染税,另一方面改革已有税费政策,使得税收政策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补偿生态环境,根据“谁污染,谁纳税”的原则,体现资源开采外部成本内在化和建立补偿机制的要求;二是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加大资源租用成本,提高利用资源的技术水平,促使企业节能减耗,具体设计如下。
  
  (一)开征污染税
  污染税指为了减少利用环境所带来的负外部性,国家对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污染行为无偿征收的一种行为目的税。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其中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所以污染税的税目可以包括: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噪音等。从理论上讲,为了保护环境,抑制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税就必须把所有有排放污染物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作为纳税人,以直接体现“污染者付费原则”,但在实践中,纳税人的选择还必须充分考虑其它重要因素,如征收费用最少原则、税款是否便于控管等,因此,在设计纳税人时,有些税目可以将有排放污染物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作为纳税人,有些则可以将使用危害环境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作为纳税人。从理论上讲,污染税的税基有三种选择:第一,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作为该税税基;第二,以污染性单位的产量作为该税的税基;第三,以生产要素或消费品所包含的污染物数量作为该税的税基,在这三种选择中,由于以污染物排放量作为污染税税基具有能直接刺激企业通过自主选择增加防治污染的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过程来减少废物排放和技术测量便利、成本较低等优点,通常为世界各国首选。污染税的税率应当是累进税率,按照有关排污技术标准确定一个基数,排污标准在基数之内适用基本税率,超过基数的部分适用较高税率,从而使纳税人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少发生对环境不利的行为,同时,污染税应实行差别税率,环境问题极其复杂,各地区环境差异很 大,为了体现税收政策的灵活性,税率不应过度统一,应根据气候条件、人口密度以及对环境清洁的需求程度确定具体的税率。由于防治污染、保护环境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合作,因此污染税应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但是地方的分享比例应该更高一些,因为就环境污染行为分析,纳税人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或噪音对环境形成的污染,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内发生的,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地方公共物品”特征,地方政府可以用较多的税收收入用于几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的清理和恢复;二是作为开发污染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经费;三是作为生态环保奖励;四是作为征收污染税的业务建设支出。
  
  (二)完善消费税首先,扩大征税范围。将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列入消费税的课征范围,如电池、氟利昂、化肥、一次性产品(饮料容器、塑料袋)以及煤炭等。其次,继续实行差别税率。在继续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实行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对排气量相同的小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促使消费者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消费选择。第三,提高税率。对既危害健康又污染环境的香烟、鞭炮、焰火等消费品和以引起公害的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汽油、柴油等消费品课以重税。
  
  (三)改革现行资源税
  首先,建立一般性质的资源税。借鉴其他国家经验,确立普遍征收为主级差调节为辅的原则,向所有自然资源开采单位和个人普遍征收。其次,扩大征收范围。由于中国现行资源税只对矿产品开采和盐的生产征税,使大量资源长期处于税收监控之外。应借鉴国外经验,将水、森林、草场、土地、海洋、地热、动植物等资源均纳入征税范围,以解决由于资源课税厚此薄彼而产生的对非应税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问题。第三,调整税率。首先,对铁、煤、石油等非再生资源产品实行定额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复合计税办法,即先在开采或生产环节实行定额税率从量计征,之后在销售环节根据销售价格再实行比例税率从价计征。对其他资源则仍采用定额税率,统一在开采或生产环节从量计征。其次,普遍调高应税资源单位税额或税率,并适当拉大税率之间的差距。通过提高税负和运用差别税率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防止资源的乱采滥用。第四,完善计税依据。对从量定额征收的计税数量由销售或使用数量改为实际开采或生产数量,使应税资源的销售或使用与否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无关。这样做既可以使纳税人能够从自身利益或市场需求出发合理开采资源,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杜绝浪费现象。同时也便于源头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四)完善税收优惠
  1、增值税方面:为了增强企业投资环保设备的积极性,引导并鼓励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速更新设备,加大环保投入,全国化工、纺织等企业,允许购置的消烟除尘、处理三废等方面的环境保护设备,应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企业所得税方面:加大对企业治理污染的扶持力度,对企业治理污染的固定资产投资可采用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优惠措施;对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
  3、尽可能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对能源的不合理补贴;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增值税优惠税率的待遇等。
其他文献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大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举步维艰,生存不易,那么民营企业还要不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民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如何开展?笔者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然
期刊
摘要: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的经济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受到各方的关注。本文从汇率的角度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装备制造业进出口的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进出口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汇率;装备制造业;不利处境    一、引言    人民币汇率从改革开放以来到汇率改革之前几经变化,经历了从贬值到升值再到被动贬值的演变,从汇率学说的角度来说,一国汇率的变动必然对本国的贸易产生影响,从微观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发现基金羊群行为存在一个持续期,在考虑持续期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羊群行为对股票当期收益存在显著影响,买入羊群行为使股票出现正超额收益,卖出羊群行为使股票出现负超额收益。从长期来说,基金买入羊群行为促进了股票价格对信息的吸收,卖出羊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股票价格。  关键词:基金;羊群行为;持续期;收益反转
期刊
摘要: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正在从虚体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我国应对危机审时度势将“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开拓了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新视角。在蓬勃开展的刺激内需,扩大国内市场的举措中,需要哲学的反思以确保经济领域活动的畅通和高效。  关键词:内需;出口;投资;消费    2009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温家宝总理向大会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清晰地将“中国信心”传递
期刊
摘要:财务危机预测一直是公司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危机预测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不断地发展。本文以2000年-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财务比率为预测变量,通过样本公司数据建立了朴素贝叶斯模型,利用判别精度比较了朴素贝叶斯模型和多元线性判别模型以及决策树模型在财务危机发生前2年的预测效果。结果发现朴素贝叶斯模型的判别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多元线性判别模型和决策树模型。  关键词:财务危机;朴素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中,各种危机频频发生,从美国的“9·11”事件到印度洋地震海啸;从2003年的SARS疾病到2008年南方的冰雪灾害;从“三鹿”奶粉事件再到新疆乌鲁木齐的暴乱。这一切事件的发生都表明,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安全的,各种公共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并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做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人民利益的保护者,政府应该
期刊
摘要:货币政策是调整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所下降,表现在扩展的货币政策不能很好的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也不能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因此研究开放经济下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采用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有效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一步一步的加快,逐渐融入国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三段论式的产业分析范式即SCP模式对中国零售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总结出中国零售行业目前存在市场结构不完善,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零售行业;SCP模式;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SCP模式,即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它是二十世纪六、七十
期刊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技术创新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创新人员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渊博的知识,还应当具有创造能力、社交能力与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以符合技术创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人们对人才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现代人才学将人才解释为“有才能、有创造性,能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因此,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政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把集群政策等同于产业政策、政府仍然试图主导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于偏重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对国内外集群政策简单复制,忽略其经济社会背景以及行政区划分割、行业分割的问题突出。  关键词:产业集群;政策;问题    产业集群虽然很大程度是由于自发的、偶然的、历史的因素而形成,但由于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以及集群经济的空间特性,单纯依靠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