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发人深省的错觉实验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发表在《科學》杂志上的一项新的视错觉研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科学家们呈现出的一串彩色圆点究竟是紫色还是蓝色的?实验的结果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人类总会根据过去的直接经验调整对事物本来面目的认识,也许我们脑中的“想当然”根本就是错的。
  错把紫色当蓝色
  不久前,来自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和纽约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向几组美国大学生志愿者展示了一组依照非常蓝到非常紫这种色彩序列构成的点阵,共计1000个小圆点。志愿者只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当前屏幕上呈现的圆点是不是蓝色的?
  这听起来很简单,在实验刚开始时也的确如此。前200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向志愿者展示了来自同一点阵中相同数量的蓝色和紫色的圆点,大多数志愿者也都能很好地识别出它们颜色上的区别。而在剩下的800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蓝色的圆点数量逐步减少,直到几乎整个点阵中全是渐变的紫色圆点,令人意外的是,志愿者们的回答并没有反映出蓝色圆点正在快速消失这一过程。
  研究报告称:“当蓝色圆点变得罕见时,志愿者们开始将紫色圆点视为蓝色。”更加有趣的是,在最后的200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开出了每正确识别一个圆点的颜色奖励10美金的激励方案,同时,还明确提示了蓝色圆点已经较之前有所减少,而志愿者们仍把他们在实验刚开始时认定是紫色的圆点看成了蓝色,并且深信不疑。
  主观的大脑
  为什么我们对颜色的知觉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结合实验结论和科学家们的意见,原因可能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并不是根据冰冷、严肃的规则来做决定的,而是基于先前的刺激。即使蓝色到紫色圆点的数量平衡发生了变化,但志愿者们为了维持实验刚开始时两种颜色圆点数量相同的既定预期,仍然无意识地扩大了他们原先对于“蓝色”的识别定义。
  简单来说,就如同大多数视错觉产生的效果一样,这次的实验再次证明了人类“聪慧”的大脑真的很容易被欺骗。但是,为了揭示这种人类心理意义上的设计缺陷投射到现实世界中可能造成的一些后果,科学家们接着又进行了两项实验,他们把“蓝色还是紫色”的决定换成了更重要、更具现实意义的条件。
  更惊人的错觉
  其中一项后续实验中,研究人员向志愿者们展示了800张电脑生成的人像。这些人像在“有威胁性”和“不具威胁性”之间不断变化。与颜色实验相似,研究人员在200次实验后将“有威胁性”的人像数量逐步减少,于是志愿者们也开始将“不具威胁性”的人像贴上“危险”的标签。
  在最后一次实验中,科学家们向志愿者展示了240份虚拟的项目计划书,这些项目的性质是从符合道德标准到完全不道德逐步变化的(例如:参与项目的人员将列出全世界他们最想去的城市,以及在每个城市会做一些什么活动——实验人员将被要求舔舐一块冰冻的人类粪便,然后测量他们使用漱口水的量)。接着,志愿者们必须要决定是否允许这些虚拟项目落地。在实验进行到一半时,实验人员同样逐步减少不道德的项目提案数,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前面的实验完全吻合:志愿者们再次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开始将符合道德标准的提案归到不道德提案中。
  假如你的大脑一直在根据先前的直接经验不断调整它的认知方式,你又如何确定你所看到的事物真的就是它本来的样子呢?从更广义的角度上来说,如果人类社会不断扩大对犯罪、贫困、种族歧视等问题的定义,将衍生出的新的不道德或违法行为纳入其中,那么人类社会真的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吗?
  在后续的两项实验都结束之后,主持这项研究的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我们取得的这些结果可能有发人深省的含义。尽管现代社会在解决贫困、暴力、基本健康、文化保护等广泛的社会问题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世界变得更糟的言论似乎愈演愈烈。也许一个文明社会能够解决的问题越多,它对问题的定义就越宽泛。杯子里的水看起来越来越少的原因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眼前的杯子越来越大了。”
其他文献
2017年10月,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无血无肉、不能算是人的一位“她”,却被承认拥有了人的身份,被公开授予像你我一样的公民身份。  外表和身份与人无异  这位“她”,名叫索菲娅,是迄今为止最像人类的超仿真机器人。她由香港的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研制,相貌原型取材于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和公司创始人汉森的妻子,被誉为史上最有名、最漂亮的机器人。  2015年4月,索菲娅被激活开始运行,一年后到
期刊
在公元元年前后,经过几个世纪的战争,罗马军队一直有条不紊地扩展着帝国的疆域。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征服了欧洲、北非和中东。  罗马人用很多方法打造着自己的王者之师,比如训练有素的阵型、巧妙的战术以及先进的攻城器械。当罗马人拆毁城墙或者攻占城镇时,这些方法会在实践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罗马人的攻城战始于“围城”和“防御”。沿着城池的外围,罗马人建立军营,竖起高大的警卫塔和防御工事,以便切断守城者
期刊
每时每刻你血液里的血细胞都像小工匠一样忙碌着,它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努力塑造着更好的你。白细胞是抗病卫士,当病菌入侵时,它能够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血小板是抢修勇士,一旦血管受到损伤,它会立即前往出事地点,相互粘集在一起,把伤口堵住;而红细胞就像勤劳的蜜蜂,整天忙于运输氧气给组织细胞。但是,你知道这些血细胞是从哪里来的吗?  所有这些血细胞其实都源于一种
期刊
逻辑是让人信奉真相的技术。——拉布即尔  一切哲学问题经过分析都是语言问题,而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又都是逻辑问题。——罗素  逻辑学是关于正确思维与有效交际的理论,逻辑学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解决人们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错误。——周礼金  逻辑是人们在生活中寻找满足其愿望的实际工具。没有逻辑,我们的生活将十分沉重,以致几乎是不可能的。——金岳霖  “你不也是……”  相信你对这样的场景不会感到陌生:当
期刊
房子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场所,它反映着我们的性格,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来说,一间房屋是庇护所,是感情的寄托处。然而我们有没有真正了解过我们的房子呢?你知道它有自己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吗?  房屋里的天气  我们很容易把我们的家想象成气候条件一致的统一整体,然而这与事实相去甚远。不同的房间,甚至同一房间的不同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水平。你的房子有它自己的天气。
期刊
在地球长达数十亿年的历史中,地球大陆一直在演化。不同的地质板块缓慢但坚定不移地运动着,它们分分合合,时聚时散。但是,每过数亿年,地球上总会有规律地浮现出一个超级大陆。  以下的图示,就是科学家根据考古发现、矿产分布和科学理论绘制出的那些古老超级大陆的版图。从这些图示中,我们或许可以领略到地球億万年以来的沧桑巨变。
期刊
各类媒体上,虚假广告屡见不鲜,各国政府对待虚假广告的态度空前一致:曝光、惩罚。  在英国,英国广告标准局曾因广告在制作时有意美化模特,误导消费者,对两个化妆品品牌的平面广告发布过禁令;美国联邦贸易委员对一家声称自家的游戏能延缓老年痴呆的公司处以200万美元的罚款;2018年初,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大批的虚假广告。然而,虚假广告却像是野草一般,一把火烧过,过了不久,又开始冒芽。这些屡禁不止的虚假广告误导
期刊
对于许多居住在国外的人来说,结交新朋友可以有效缓解国外新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但是由于当地文化和言语包容性的不同,不同地方的好客程度也有所差异。  为了选出让居住在国外的人认为最容易融入当地生活的国家,全球社区网络 InterNations(外籍人士社区)最近做了一项年度外籍人士内部調查,结果显示以下五个国家是世界上最热情好客的国家。  乌干达的友好程度最高  这个东非国家因友好而广受好评。“外籍人士
期刊
人类的大脑一直是世界上最不寻常的东西。它把一些简单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会得到神经元、神经递质等物质,这些神经元结合在一起,便连接成复杂的惊人的结构,帮助人类快速地处理各种信息。至今,人类仍无法完全揭开大脑的奥秘。但是,大脑看起来其实很普通,它大部分不过是水而已。下面几组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神秘的大脑。  1  人类的大脑这么厉害,那么它到底能存储多少东西?要量化大脑的信息量是很难的。据神经学家估
期刊
散步提升脑力  你是否愿意相信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提振你的情绪,让大脑更有活力,让你的工作和学习更有质量,同时还能激发你的创造力?更令人惊喜的是,它通常只需要20分钟,不依赖昂贵的电子设备,几乎没有任何学习成本,而且是免费的。“它”指的就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的动作,用专业术语来解释就是“行走”。  当然,我们日常中的“行走”或“散步”,可以归为一种极简的健康运动。它既可以放松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