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微型皮瓣在指端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love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8月-2004年2月,我科应用拇指背尺侧逆行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8例,皮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拇指在手的功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拇长屈肌腱是拇指的主要肌腱之一,一旦缺损将对拇指及手的功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我科从2003年至今用环指浅屈肌腱转移修复拇长屈肌腱缺损1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的 研究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1例.结果治疗后平均随访6.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5周.根据Jaki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4例,良12例,优良率为83.87%.结论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坚强、功能优良的优点。
目的 分析120例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病例,对趾蹼间的血管形态和交通情况进行观察,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观察120例156侧趾蹼,对第一跖骨背动脉和第一趾底动脉在趾蹼间的走向、口径以及两者的交通支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型.结果按孙博的分型方法[1]:Ⅰ型72侧,占46.2%;Ⅱ型57侧,占36.5%;Ⅲ型7侧,占4.5%;Ⅳ型3侧,占1.9%;Ⅴ型15侧,占9.6%;另有2侧(占1.3%)第一跖骨背
目的 研究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累及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26例桡骨远端骨折,平均年龄61岁.按照AO骨折分型:C1型8例;C2型12例;C3型6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另2例分别合并肩与肘关节脱位.均采用掌侧入路,T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 26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周(6~12周).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40°,背伸45°,尺偏30°,桡偏20°,旋前70
目的 介绍改良(足母)趾腓侧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例拇、手指指腹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的(足母)趾腓侧皮瓣移植修复.该皮瓣在传统(足母)趾腓侧皮瓣设计方法基础上,将皮瓣腓侧缘及近端分别向背侧及趾蹼侧移动,从而避开口径细小又紧贴于皮下的(足母)趾腓侧浅静脉,直接游离第一跖背浅静脉;皮瓣的动脉和神经游离仍以常规方式进行.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动、静脉危象.12例获得4
目的 介绍应用第二趾与足内、外侧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一期再造拇指的方法.方法对6例拇指Ⅳ°、Ⅴ°缺损及合并虎口及桡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设计以胫前动、静脉为蒂的第二趾移植再造拇指与带足内、外侧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虎口及掌部桡侧皮肤缺损.结果 6例再造拇指及双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6 h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术后随访4~9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2
目的 为探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新型内固定方式提供腕舟骨、大、小多角骨(scaphoid trapezium trapezoid,STT)三关节的应用解剖学数据.方法取30具尸体腕关节标本,测量STT关节中心至舟骨桡腕背侧韧带附着处的最短距离及STT关节深度.结果 STT关节中心至舟骨桡腕背侧韧带附着处的最短距离为[(6.03±0.14)mm,±s,下同],95%的可信区间为 5.74~6.32mm.
目的 研究人工血管在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 2004年2月 -2004年10月,对6例臂丛神经损伤合并大动脉损伤的患者,进行臂丛修复和人工血管移植修复.人工血管移植长度为7~18cm,平均12.3cm.结果术后桡动脉搏动良好,随访3~6个月,B超证实血管通畅率为100%.2例臂丛束支部不全损伤松解术后上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臂丛损伤同时合并有血管损伤时,采用神经、血管同步修复
断掌再植后,因挫伤严重导致创面皮肤坏死,静脉栓塞引起静脉危象,临床并不少见.其治疗需要在短时间内移植静脉以恢复血液回流,同时用皮瓣覆盖创面.我们曾用游离静脉皮瓣修复1例断掌再植后手背皮肤坏死及静脉栓塞患者,术后皮瓣及断掌存活,手指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
手外伤所致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除了皮肤缺损外,常伴有血管神经、骨、关节、肌腱的外露或缺损,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如选用适当的岛状皮瓣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1985年以来,我们应用手部不同种类的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7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