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路径

来源 :名师在线·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教师应优化地理教育教学,引领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学习活动,能使高中生形成應有的地理实践力,并促进他们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阐述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培养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实践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7-0055-02
  引  言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尚未得到广泛实施,多数情况下只能靠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自主学习,因此,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培养效果亟待提高。
  一、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地理实践力主要包含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和参与调查研究能力、探知习惯和素养等几方面。其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关注地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感悟、分析和理解人、自然、地理之间的紧密联系,增进人文地理认知,从而提高学习深度和生活内涵[1]。动手操作和参与调查研究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好地理知识,又要具备操作和调研的实际能力。探知习惯和素养则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内化和加强,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利用所学,逐渐培养探索求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素养。
  二、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一)丰富地理学习时空
  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开辟地理素养培养的新路径,能活化地理学习形式,拓展地理学习空间,激励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走进社会,融入自然,充分领略和汲取更丰富的地理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二)激励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实验、观察和测量、社会实践等活动,能使学生验证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在学以致用中培养地理实践力,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主动适应现实环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实践活动是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问题,及时改进学习方式,能磨炼他们的性格,提升他们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三、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路径
  (一)指引知识探究,丰富学生的认知
  探究地理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认识世界、开展实践的过程。地理教师需要优化探究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必备的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人文地理等模块知识,丰富学生的地理认知,为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奠定基础[2]。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地理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和背景材料,指引学生开展探索分析活动,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地理图表和文字等信息。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一课时,首先,教师选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为探究主题,并将课前收集整理的“中国人口迁移的历史进程”材料设计成微课,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从古至今我国的人口变迁情况。由于微课呈现的素材与历史知识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探究兴趣,踊跃投入探索学习中。其次,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微课深入阅读文本,从中找出关于人口数据、迁移变化等重点语句,捕捉关键文字信息。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阅读方式,学生既能较好地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发展变化情况,又丰富了对地理的认知,还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分析、处理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最后,学生阅读探究后,教师适时呈现思考问题:“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此时,学生已能从探究中发掘到许多隐含的信息,学会了融会贯通,掌握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并能应用地理学科语言来描述人口问题,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实现了概括地理知识信息能力的迁移发展。
  (二)组织多样活动,加强课堂互动和交流
  教师要创设多样化、开放性的地理互动课堂,促使学生深度体验活动情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交流中增进对地理知识和规律的认知,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设计角色扮演、互动游戏、讨论辩论等多样化活动,有助于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时,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意识,教师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活动。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的微课,让学生对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总量和水质等整体情况形成初步的了解。其次,围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主题,为学生设置活动任务:“我国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针对南方的水资源现状,各个领域的专家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对策。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能否为解决南方水资源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于是,各组学生纷纷推出自己的“专家”,有的学生扮演地理专家,有的扮演环保专家,有的扮演经济专家,“专家们”积极建言献策,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解决办法。虽然这些“专家”提出的办法有的较为空泛,未必切合实际,但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在角色扮演中勇于表现自我,体验到了互动活动的乐趣,也进一步提高了地理实践力。
  (三)巧置地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组织地理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鼓励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某些地理现象或事物,能使学生在手脑联动的实验中培养地理实践力。
  高中地理课堂常会开展绘制地理示意图、验证地理现象、操作地理实验等活动,需要借助特定的地理器材和设备。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时,为了使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点,为后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等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先结合课本中的活动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问题:“烟雾往哪个方向飘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其次,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热力环流”实验视频,从中归纳出实验现象。在问题和视频的支持下,学生总结了实验现象。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由于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烟雾飘动,烟雾飘动的方向就是空气的飘动方向,这种由于受热不均所引起的空气环流被称为热力环流。这样,学生经历了启疑假设、观看视频、分析现象、总结验证等一系列实验操作过程,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難点,从实验探索中提高了地理实践力。
  (四)拓展实践行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提高,教师还要积极创设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引领学生融入社会和自然,深入生活实践,同时利用丰富的地理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将地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方面,教师要构建系统的地理实践课程体系。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实地观测、社会调查、参观走访等校外实践活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最前沿的地理研究成果、数字化天文台、数字创新地理实验室等,领略地理科学创新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创建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地理作品制作、地理社团、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还可以利用本地所独有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人文环境,指引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所以,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拓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增强实践体验感,提升地理实践力。
  结  语
  地理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学科,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不断优化地理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这是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侯敬娟,李林,徐义,金磊.地理实践力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案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4):42-43.
  郭彦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研究[J].高考,2021(06):101-102.
  作者简介:刘娟娟(1979.9-),女,福建宁德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地理教学法。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缜密的思维来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毫无疑问,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学科特征,有效地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化对概念的解读,优化教学活动的载体,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并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和巩固学习成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介绍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并通过案例分析法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方案,旨在探析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摘 要: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该方法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本文主要围绕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生;生物学教学;生物学课程  中图分類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吴庆,女,1977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吴中区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室语文学科教研员,宝带小学副校长,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从事小学语
通过物理学习,学生能够养成一种核心能力,即核心素养,这种能力能够推动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导向。本文首先对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存在
摘 要:核心素养是当前各科教学关注的重点。历史解释素养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的体现,也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可以帮助学生界定和理解历史,为学生深度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简述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意义,探究其具体培养路径,以期为学生历史核
摘 要:初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存在一定的复杂度,生物学课堂结构亟待更新。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高效的生物学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初中生物学课堂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将问题驱动各项模式应用于生物学课堂中,借助问题驱动的优势构建良好的生物学课堂,从而提升生物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生物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圖分类号:G427
摘 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今天,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把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摘 要: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注重提供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巧,重视写作分层,加强写作训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升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多维度;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