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能力途径研究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鉴赏就是对音乐的鉴别和欣赏,使自己沉入其中,得到一种心灵的共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学生的美育培养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音乐鉴赏恰好是提升中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及其途径方法成为了广大音乐教育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音乐教育所需解决的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音乐鉴赏 中学生 教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80-01
  绪言: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是要将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它是对人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教育工作者未来所要实现的目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一直都被教育界堪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却忽略了美育的重要性。作为美誉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鉴赏,也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和角色。然而,音乐鉴赏的能力对学生未来审美的发展和塑成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的,它的缺失将会导致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缺乏,并在音乐鉴赏的能力方面十分薄弱。因而本文将通过中学生音乐基础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途径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能力途径进行详细的阐述和研究说明。
  一、 中學生的音乐基础现状及成因分析
  笔者通过对任课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其中喜欢歌剧及西方古典音乐的占11%,喜欢国粹的占15%,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占据了调查结果的74%。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听不懂古典音乐、对戏曲歌剧没有兴趣、缺乏聆听环境等困惑和问题。其中85%的同学音乐基础知识较差,不知道如何去聆听音乐,在音乐感知和音乐理解方面更是毫无所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如: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启蒙教育、家庭缺少音乐欣赏环境、多以背景音乐为欣赏的主要方式、喜欢跟随现代潮流、歌曲形式单一等。这也反映出了当今教育界美育教育的弊端。因此,在音乐鉴赏中,我们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倾心投入到音乐的魅力中去,并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法配合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在音乐中领悟、感知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创作灵感。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法、比较法、设置悬念法等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延伸。例如,在欣赏中国传统戏剧时,老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们对戏剧有哪些了解,是否有关于戏剧创作的名人故事,有没有听过老一辈人讲述过他们和戏剧的渊源等。并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戏剧作品,从而来对戏剧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聆听戏剧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戏剧基础知识入手,让学生带着对戏剧的基础了解来感知国粹的精华,感受其唱腔、板式、韵律以及分辨其使用的乐器等。这种带有汲取性的聆听能够激发他们对多样化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加投入的去聆听和感受音乐的真谛。
  二、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途径研究与思考
  1. 借用天籁之音,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由于学生天赋异禀,因此在音乐鉴赏中获得的音乐感受、认知程度以及内心影响力都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教师在针对音乐基础薄弱、缺乏音乐知识的同学时,应该先用自然中的天籁之音来敲开他们通向音乐鉴赏的大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声音来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好和动听。例如:大海平静时的净月宛如和它惊涛拍岸时的波涛汹涌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大海泡沫接二连三爆破的声音就像低哑的伴奏,伴着海一次次的冲刷,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触动灵魂的震撼,从而对海产生一种敬畏之心。教师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它们在心里所产生的感觉。随后可以有意识的播放一些相关的经典曲目,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音乐情感的投入和灵魂的升华,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也才能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识的满足。
  2. 鉴赏经典名曲、提高音乐素养
  中学生的价值观、美学能力和人生观都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教师对他们正确的疏导和启发能够让他们在音乐鉴赏中发觉美的感受、形成美的认知、接受美的概念。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我们应该将高雅音乐作为他们提高的奠基石。从而触动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美的感悟和发现美的能力。因而,在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感知训练之后,我们应该提供一些经典的作品来提升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如:鲁热·德·利尔的《马赛曲》,它是法国大革命中群众最喜爱、流行最广的自由赞歌。战争中这首歌的激昂气势振奋了人们,鼓舞了战士的气势和心灵。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歌,也是他们用生命喊出战斗口号。因此,让学生聆听经典可以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鼓舞、精神更加饱满、并进一步走近音乐、融入音乐、与音乐共鸣。
  3. 培养聆听音乐习惯,畅想音乐之美
  聆听是人们对音乐艺术最好的感悟,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同、欣赏与鉴别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主动地去开启音乐鉴赏的大门,才能真正的汲取到音乐的精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聆听音乐成为他们飞向音乐鉴赏的充实羽翼,并通过对聆听音乐习惯的培养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想的发散性、独创性、前卫性和包容性,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目的。
  4. 深化音乐主题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还需要学生感知音乐的主体和灵魂。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思维角度来鉴赏作品的内涵,辨听音乐,从而在内心产生一种美的意境,也更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韵味。例如,《浏阳河》这部音乐作品,它的曲调轻快悠扬、婉转动听,似乎能感受到作者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浪头一波波涌动的美丽情景。在这部作品中各段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技法,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乐曲具有了更强烈的感染力。而轻快的节奏和宛转悠扬的旋律则表现了浏阳河悠久、深沉、静谧的意境。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聆听和老师的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浏阳河》的真正意境的理解,把握住该音乐的中心灵魂。
  结语:音乐鉴赏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完整的价值观念,是他们美育道路上的奠基石。
  通过对他们能力的培养,能够使他们真正的融入到音乐中去,也能使他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余利平.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J].北方音乐.2010(8):92
  [2]闯敏.浅谈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222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隨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教学信息化到底是何等模样?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如何实现?这些问题对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来说还不是非常的清楚。本文从小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试图通过对上述这些问题的浅显论述,从整体上揭示小学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方向、实现途径以及实践要点。本文指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关键。  关键词
本刊从今年第8期起开始刊发国内外媒体应对社会老龄化的文章,以期同仁深入思考,做好相应准备。日本电视观众数量逆势上扬的关键日本电视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这起到了至关
2012年4月至7月间,本文作者在访学期间对芝加哥免费报纸进行了实地研究,通过对两份免费报纸的比较分析,归纳其传播策略的异同,希望对国内免费报纸的发展有所借鉴。芝加哥报业
纵览近3年的矿难图片,我发现所有的事故画面、救援场景都如此相似,不断重复。遮住图片说明,图片难以区分。这就是煤矿事故报道的全部?我们忽视了什么?如何打破套路,富有人情
摘 要: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它已成为我国现代音乐的主流。音乐审美通俗的讲就是喜爱哪一类音乐的问题。我国的流行歌曲发展中对当代青年音乐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针对新时期流行歌曲发展中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当代青年音乐审美的影响及教育对策。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客观、健康的流行歌曲审美观,促进现代流行音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流行歌曲 音乐审美 传媒 当代青年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既有良好的表现又存在种种道德人格缺陷.文章以文化为视角,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矛盾现状进
工区(车间)安全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但有时工作难以开展,如领导干预、人际关系、自身休养等都会严重影响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从各个层面分析当好专职安全员的方法,仅为经验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只有坚持德育工作整体性原则,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大德育观”,按照系统性、整
供电企业营销服务岗位培训体系应建立营销服务岗位教育培训标准及大纲;确定多层次教育培训的方式;选择,开发培训师瓷编制营销服务各岗位培训教材和题库等.
10月11日起,人民日报“迎接十八大特刊”转入政治文化领域的宣传报道.我们在每期8个版的总体规划中,充分突出“红船观澜”评论栏目的引领地位,连续13期推出“郑志文”署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