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的春天来了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artner于2016年7月公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超融合位于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的最顶点。这预示着,超融合将度过概念炒作期,进入实际落地阶段。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只需2~5年的时间,超融合将真正成为市场的主流。
  从超融合的概念诞生,到如今步入企业级应用市场,超融合似乎一直保持着“加速冲刺”的状态。从基础架构层面看,超融合已经成了企业用户从虚拟化环境向云环境过渡的一条捷径。
  超融合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超融合期待“井喷”
  2012年才具雏形的超融合市场,在2015年就迎来第一次的发展高潮。IDC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整体规模达到9170万美元,超过2014年规模的3倍。被公认为是超融合鼻祖的Nutanix虽然很早便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其在销售端开始发力也是始于2015年。当年11月,Nutanix与联想集团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和销售搭载Nutanix软件的联想全新超融合系统产品。
  借着这股超融合的东风,2016年1月12日,由众多超融合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超融合产业联盟”,这被认为是中国超融合元年正式开启。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助理研究总监周震刚表示,超融合是目前实现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的最佳方式,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而“超融合产业联盟”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协调各超融合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好地在中国推广超融合技术,帮助中国用户建设更有效率的IT基础架构。
  也就是从那时起,超融合市场上的中国势力逐渐凝聚,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开始转向超融合,比如提供公有云服务的书生云把超融合定位为公司新的核心业务,2014年11月才成立的初创公司ZETTAKIT也凭借超融合开始崭露头角……
  时至今日,虽然“超融合”这个名词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融合还是众说纷纭,就连IDC、Gartner等市场分析机构也在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对于超融合市场的定义和分类。每个厂商基于自己对超融合的不同理解推出了形色各异的超融合产品:既有一体机产品,也有纯软件的产品;既有将开源软件进行裁剪配上标准化的x86硬件,也有自己开发软件的……这也从客观上形成了超融合市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从用户的角度看,有的用户想法很简单,把超融合定位成一种新型的软件定义存储,替代传统的SAN;有的用户把超融合当成支持云原生应用的一种新型架构;还有的用户认为超融合将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础支撑平台……目前,超融合还处于广泛尝试的阶段,它究竟能在多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能否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基础支撑平台,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
  上文已经提及,超融合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无论是从市场、厂商还是用户方面看,正面、积极的回馈比较多。2016年Nutanix成功上市,联想举办了贯穿2016年全年的“寻找超融合最美合伙人”的市场活动,2017年初HPE收购了成长迅猛的超融合厂商Simplivity,2017年4月11日,書生云签下了超融合领域最大的一笔价值10亿元的订单……超融合领域一直爆点不断。产品持续推陈出新、丰富多彩的市场活动为超融合积攒人气、10亿元订单横空出世,这些似乎都在为超融合市场的井喷做着铺垫。
  超融合步入大规模商用
  在超融合的萌芽期,一直是以Nutanix为代表的超融合初创企业表现最为活跃。现在则是传统厂商与创新企业谁也不甘落后。
  Evaluator Group与SNIA联手进行的一项调查《Hyperconverged Use in the Enterprise》显示,在用户最想选择的超融合产品中,VMware VSAN、EMC VxRail和NUTANIX位居前三。VMware与EMC作为老牌的企业级基础架构提供商,在决定发力超融合之后,显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有些后发先至的意思。从调查结果看,一些大型企业用户出于品牌、信任度、产品成熟度等方面的考虑,还是倾向于选择大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超融合创业厂商的优势在于,它们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可以专注于超融合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产品设计思路更开阔,也更具有创新性,同时善于利用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开源技术,其产品在支持云原生应用方面更加驾轻就熟。
  超融合除了在市场端和产品端表现抢眼以外,在应用端,超融合同样展现了其巨大的潜力。据了解,华云网际服务的客户已超过200家,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政府、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12个领域,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深信服的超融合产品已经应用于超过800家企业用户,其中有不少是作为核心的基础架构使用。
  联想的“寻找超融合最美合伙人”活动历经国内八大城市,收获颇丰,共寻找到500多位合伙人,支持了2000多个业务系统,2万多家来自政府、医疗、教育、制造、办公、地产、能源、建筑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企业参与了活动。
  书生云签约凤凰大数据中心一举刷新了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多项纪录,不仅投资规模最大,相当于中国去年全年的市场总量,而且设计存储容量达到1EB,超过去年全球交付的总容量。现在大多数企业的数据量仍处于PB级水平,从PB级到EP级可以说是又一次巨大的飞跃,它对数据中心底层基础架构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这对超融合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教育领域,超融合可以作为智慧教育的底层架构支持,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化和资源共享;在政府领域,超融合可以用来支撑政务云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整合;在大中型企业中,超融合技术成了企业上云的快捷途径;在制造领域,超融合可以提高大规模数据处理的能力。随着应用逐渐走向深入,超融合不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只能服务中小企业,或是作为VDI的后盾,而是开始大步进入企业级应用领域,甚至是生产环境。   同样是《Hyperconverged Use in the Enterprise》的调查结果,应用超融合最多的场景是企业的基础架构整合和服务器虚拟化,这一比例高达47%;近2/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使用超融合架构来升级和替代传统的计算和存储架构;VDI的应用数量只是排名第二。
  在这里还是要再提一下书生云承建的凤凰大数据中心项目,该项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或者说转折点,表明超融合的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了大型数据中心领域,而不再是局部的或小规模的应用。
  这是不是也意味着超融合大规模商用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将成为超融合的引领者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国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国还处于领先地位。在超融合领域,这种感觉应该说更加强烈。在Nutanix将超融合带入中国市场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厂商在研究将计算、存储节点从底层进行融合,只不过那时还没有超融合这个概念。
  中国在超融合领域能够一马当先,成为潮流的引领者吗?
  Gartner预测,到2019年全球超融合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而Gartner的报告显示,中国超融合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在超融合市场上,中国不再是技术路线的跟随者,在国外厂商的后面亦步亦趋,中国用户对超融合这一全新的数据中心底层基础架构表现出主动接纳和尝试的态度。
  Dell EMC公司亚太及日本区系统工程部副总裁Christoph Theisinger曾这样表示:“中国客户对于超融合的兴趣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很多客戶已经部署了超融合解决方案,至少已经测试过。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和中国用户解释什么是超融合,只要和他们讨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即可。超融合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可以这样说,超融合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标准。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将应用迁移到超融合平台之上,因为其数据规模、数据可用性、可扩展性、业务连续性、读写性能等更加适合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
  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超融合良性发展的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中国超融合厂商已经有30多家,仍不断有新厂商加入其中,举例来说,国内领先的PaaS厂商魔泊云(MoPaaS)计划最早于今年底前推出其融合云一体机,底层采用超融合架构,为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融合云体验;在中国,超融合不仅仅用于VDI、中小企业或边缘应用,而是进入了各行各业,乃至企业的生产系统,或成为大型数据中心的底层支撑平台,为企业的云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中国厂商在超融合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认知和创造性,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软件定义网络、数据安全性等方面锐意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超融合的架构,以及相关功能,其技术实力也随之持续提升。
  超融合的价值和潜力正逐渐显现,许多超融合的玩家普遍认为,超融合的美丽画卷才刚刚展开而已。书生云CEO王东临也对超融合的未来充满信心,他预估未来80%的IT基础设施都将以超融合的方式进行交付。超融合将是IT大变革的新路径。在这个春天里,超融合将肆意绽放!
其他文献
本报讯 近日,百度研究院提出了“神经条件随机场”的全新病理切片分析算法。在公开数据集Camelyon16大赛测试集上,该算法的肿瘤定位FROC分数达到0.8096,超过专业病理医生水平以及由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联合团队所保持的最好成绩。  据介绍,除了病理学切片分析方面的研究,百度还在积极探索AI在眼底影像、放射影像、以及智能问诊等其他一些医疗领域的应用。
新的GeForce RTX2080、RTX2080 Ti显卡即将解禁评测。ARSTechinica近日带来一篇报道称,新的图灵架构新卡将会在超频方面带来新的功能,准确地说是一项叫做“Scanner”的新特性,这项新特性顾名思义具备自动运行并扫描显卡本身的“天赋”,然后设定理想的频率跟电压,达到一个比较“Sweet-Spot”的平衡并随即测试其稳定性,测试理论上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跟崩溃、花屏、
众所周知,谷歌一直以来都是智能眼镜行业的引领者,但现在看来,日本老牌电子厂商东芝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近日,东芝发布了一款名为dynaEdge的增强现实智能眼镜,采用先进的分体式设计,可运行Windows 10系统。  硬件配置方面,dynaEdge增强现实智能眼镜采用了英特尔酷睿M处理器,配有6GB内存和512GB闪存。眼镜的主体部分集成了距离感应器、环境光感应器、LED灯、GPS、指南针、陀螺仪
本报讯 4月16日,微軟发布了名为Azure Sphere的新技术。这个系统能通过微处理器去驱动智能家电、互联玩具和其他数码设备。作为Azure Sphere的一部分,微软自行开发了订制版本的Linux。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在发布会上表示:“在43年之后,这是我们首次宣布,将发布订制的Linux内核。”
任天堂即将推出的纸盒Labo看上去非常有趣,不过如果你已经等不及,不妨先试试用这套乐高设备来代替。  近日,Youtube用户vmln8r通过3D打印技术制出了乐高版Switch Joy-Con控制器的导轨等零部件,自己動手为Switch制作了各种外设,例如能够连接屏幕和控制器的支架、能够完美操控赛车的方向盘等。  有网友表示,制作一套这样的Swtich外设仅需要15~20美元,远远低于买一套La
7月24日,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清华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以及行业主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出席“智能网联驾驶测试与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暨专项工作组会议”。会议公布了首批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单,并就如何完善工作机制,开放协同打造智能网联駕驶测试与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探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承办。清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
陈艳  2016年底,蜗牛移动用户规模突破800万,累计结算收入近10亿元,居虚拟运营商之首。陈艳在公司战略定位、模式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她带领蜗牛移动以“游戏虚拟运营商”为定位,走出了一条“通信游戏化—游戏通信化—通信游戏一体化”的特色运营之路,将蜗牛移动品牌打造成用户规模第一、结算收入最高、服务最具特色的虚拟运营商品牌。  董德福  云狐科技作为中国手机行业先行者,是在纳斯达克上市
近日,高德地图总裁俞永福在杭州云栖大会期间高调宣布:“高德地图手机客户端的每日活跃数据已经超越百度地图,成为行业内排名第一的手机地图应用。”而在地理信息系统有着较深积淀的超图也在近日在北京正式发布了SuperMap GIS 8C(2017)。  超图董事长钟耳顺为发布会致辞,超图总裁宋关福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GIS基础软件30年》的报告,分享了中国GIS基础软件创新发展30年的历史,介绍了超图2.
2018年10月19日,賽迪顾问总裁孙会峰在“2018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发布《2018年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及投资价值白皮书》,对自动驾驶产业背景、产业链、产业现状、未来趋势、投资价值进行详尽的分析和判断。孙会峰认为,ADAS作为自动驾驶的前期落地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未来三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在2020年接近900亿元市场规模。
如果说云计算是经济基础,那么AI就是上层建筑,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正是云计算的蓬勃发展给AI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计算力、数据的支撑;反过来,AI能力的养成与落地也是云服务商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真实体现。AI将成为牵引云计算走向深入、助力企業数字化转型的引擎。  AI产业化进程提速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再次被提及。从2015年到现在,中国的人工智能政策陆续出台,全球竞争加剧,人工智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