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故事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gro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20年来,参加过不少培训活动,从最初懵懂、被动地接受培训,只是将培训中获得的信息作为知识来储存,到后来尝试着将培训中了解到的理论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或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获得感悟,对于“如何通过培训有效促进自我专业成长”这个问题的理解也渐渐深入:一次培训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而言也许只是一个“引子”、一次“播种”,而要让这颗“种子”茁壮成长则需要教师后续的努力与探索。下面我就参加一次培训后产生的测量故事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
  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后不久。我有幸参加了一个“学科带头人”的培训。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等学前教育专家对《纲要》颁布的背景及基本思想。特别是关于“幼儿园教与学中的儿童观”“数学学习之于孩子的意义与价值”“让孩子学习有意义的数学”等理念的分析与阐述,使我对这些理论有了较具体、深刻的認识和理解。
  培训结束以后回到幼儿园,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与有趣,如何将数学教育与科学探究活动有机融合”等问题,试图对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加以检验和运用。
  于是。我和配班的张老师商定。在组织中班孩子开展“我和小树交朋友”的主题活动中融入有关测量的数学内容。我们以周末亲子活动“到公园找春天”为整个主题活动的开始。在活动前我们建议家长带一样可用来做测量工具的材料(如布条、绳子等),与孩子一起量量公园里的树。
  在研读《我和小树交朋友》教学参考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可以将中班数学教育内容“学习自然测量”与本次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孩子在观察、比较树的粗细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测量的概念,学习测量的方法。在我看来,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较好地引发孩子的学习需求。但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测量活动,他们对测量的工具、方法、作用等了解甚少。因此,我们希望幼儿能通过和家长一起测量。初步了解哪些材料可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激发他们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在公园里一个长满树木的山坡上,测量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垒出各种工具。和家长一起找自己喜欢的树,量量它们有多高、有多粗,并互相通报测量的结果,场面十分热闹。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用的是布条、绳子等自然测量工具,更多的家长为幼儿提供的是各种各样的尺子,如软尺、卷尺、直尺等。
  看到孩子们对测量活动如此感兴趣,我们十分高兴,觉得在利学活动中融合数学学习内容很自然。但当我们看到那么多家长拿的是尺子时,我们又有了一些担忧:孩子们会使用尺子吗?他们看得懂尺子上的刻度吗?尺子的使用会不会对活动造成干扰呢?我和张老师决定星期一先和孩子们进行一次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再开展后续的活动。
  星期一,我们和孩子一起对周末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在谈到该如何选择和运用测量工具这一问题时,全班幼儿竟一致认为尺子是最好的测量工具,因为尺子上面有刻度,能立刻获得测量的结果。那些使用自然测量工具的幼儿也因自己没有得出有数据的测量结果而表示遗憾,大家都希望能再次用尺子柴量量幼儿园里的树。
  孩子们的想法令我们惊讶。我们原先认为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不足以使用尺子这种精确的工具,但由于活动中尺子的出现。幼儿很直观地对两种测量工具进行了比较,体验到了运用尺子的好处。教研活动时。我们将这个“小插曲”与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分享,引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大家觉得既然是孩子们的想法,不妨就尊重他们的意愿,再作一次尝试。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选了幼儿园操场周边5棵适合孩子测量的树,又设计了测量记录表,准备再次组织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兴奋地拿着各种尺子冲向了操场。但十分钟过后,老师和孩子都开心不起来了。因为只有几个孩子能独立完成测量任务,大部分孩子不知所措,无法完成测量任务。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与孩子的共同讨论。我们发现主要原因是:(1)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很多孩子说第一次是因为有家长的帮助才得到测量结果的。(2)孩子不认识尺子上的刻度。(3)孩子不会记录测量结果。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测量、认识数字、学习记录。在接下来的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热情高涨,他们的努力与专注程度让我们感动。以往,教师总是要费尽心思地准备这样、那样的教玩具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但这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他们所学习的是有意义的数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探索。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我们又组织了第三次测量活动。这一次班上有18名幼儿获得了成功。另外的幼儿有的对数概念的理解尚不够准确,有的记录测量结果还有困难。事实上,我们已经预见到了这样的结果,中班的孩子在认数和记录方面肯定会有困难。难得的是,孩子们在学习时很认真,充满了热情,没有随意中断活动,即使没有成功完成测量任务的孩子也获得了很多。
  第三次测量活动结束后,我们再次组织孩子讨论。大家认识到,尺子有优势,但对部分孩子来说,只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有难度。这部分孩子可以通过使用自然测量工具来进一步尝试完成任务。
  在大家形成共识后。我们又开展了第四次测量活动。这一次,我们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学习兴趣自主选择用尺子或用绳子、布条来进行测量。大部分孩子都独立完成了测量任务,有五六名孩子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也完成了任务。孩子们终于成功了!
  这个活动过程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让孩子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的重要。如此,当孩子解决问题的需要与自身的认知产生矛盾时,他们不是选择放弃。而是由此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力,进而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最终解决问题。就这个主题活动而言,孩子接触到了“测量”“比较粗细”“认识数字”“记录测量结果”等有关数学学习的内容,这些学习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认识树的活动中一再地被相互联系起来。孩子们从中既感受到了数学学习与科学探究的乐趣。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可贵的“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这个案例已经是多年前的故事了,今天看来或许并不完善,但它对于我的成长意义却不一般,因为经历了这个过程我开始理解“如何将数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开始关注“如何让幼儿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开始尝试基于孩子“学”的需要开展“教”的活动;开始学会尊重,不仅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他们的学习特点与认知水平。这个案例是我对培训中获得的先进理念的一次实践,也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感悟教育规律的一次美好历程。实践过后我再去品读有关专业著作,细想专家的字字箴言,便有了新的理解与提升。这个案例也让我体会到。在培训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观念。只有通过后续的“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自我的实践智慧,有效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从害怕被家长视为“爱国学校”却步不前、不敢悬挂国旗到今天鼓励孩子们高唱国歌;从初中三﹑四年级的程度未经师资培训便可担任幼儿园教师到今天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已达到中学会考两科合格或拥有大专毕业文凭,这十年来香港幼儿教育的突飞猛进与殖民地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十年前,笔者曾在《幼儿教育》杂志上撰文《香港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展望》。其中写道:  “为了香港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笔者有以下一些祈望:  1.希望
设计意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脚下的路也越修越美。于是我设计了“漂亮的路”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然后组织幼儿自主为小动物“铺路”,启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  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  2.积极参与铺路游戏,自主表达对漂亮的路的感受。  准备: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到广场、公园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完满的活动,但教师行为中的三个“但”反映了教师的“吝啬”:教师看到了俊俊的情况,但没有作任何回应:教师发现俊俊很不愿意离开桌子,但还是要求他回到小椅子上坐好;教师看到俊俊把杯子藏在了身后,但仍坚持要求他把杯子展示出来。我们不妨进行如下设想:  假如孩子遇到困难,他一定希望老师鼓励他:再试试?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换个办法试试?  假如孩子不遵守规则,他一定是有原因的,并希望老师了解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相关经验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材料的设计、提供缺乏应有的重视。笔者在几次执教中班科学教学活动“会喝水的罐子”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材料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认识到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将材料的设计、提供放在重要的位置。下面,笔者结合这个科学教学活动谈几点体会。  幼儿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为此,教师们一直在探寻各种
近期全国各地掀起了宣传、学习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先进事迹的热潮。吴邵萍老师是本刊的老作者,也是本刊记者的老朋友。一直以来,我们不仅敬佩吴老师爱岗敬业、勤奋学习、酷爱钻研的精神,更敬佩她在承担繁重社会工作的情况下,既把管理工作做得那么精彩,又把教学工作做得那么出色,还出版、发表了数以百计的专业论著和论文。在家里她还是一位好女
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应与教育实践高度相关。教师行走在“教育的田野”中,要充分利用“田野”中的第一手资料,研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校生活。  应具有教育价值。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具有明晰的教育立场。它更多源自个人教育实践中的“遭遇”,对相关的个体产生了某种“触动”。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的过程就是教育他人或自我教育的过程。  应关注社会现状。有意义的问题应该与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现实或区域文化密切关联。
在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区活动中,浩浩总是无法顺利完成作业和游戏。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开始关注他。    片段一:给数卡找雪花片朋友    浩浩看着数卡“5”。开始从盒子里拿雪花片,“1、2、3、4、5、6、7、8……”。教师问:“你看看卡片上是数字几?”“5。”“那你应该拿出几个雪花片啊?”浩浩不说话。然后拿着数卡“6”,又开始从盒子里拿雪花片,“1、2、3、4、5、6、7、8、9……”。教师继续
一日活动是指幼儿从进园到离园这一时间段里的所有活动、所有环节。研究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我一直主张“把一日活动当课上,把课当游戏做”。意在把对教学活动的重视转移到对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关注上。同时注重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满足幼儿的自主学习需要。“把一日活动当课上”和“把课当游戏做”。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本文重点介绍几个片段,以说明我园
马上就要到吃点心时间了,只听尧尧大喊起来:“老师。快来看!谁吃了我们的点心。”“就是!这上面还有牙印呢!”听到孩子们的喊声。我快步走了过去。尧尧立刻把我拉过去说:“老师,你快来看这块饼。不知被谁咬了一口。”看我在注视他,他急忙补充说:“先声明,这可不是我咬的!我和他们是一起看到的。”另几个孩子连连点头,并声明不是他们咬的。这时,我仔细观察了那块饼。这是一种油酥饼,吃起来很酥、很脆。但也很容易被碰碎
摘 要 百年名校有其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通过“接续”使命传承文化、“丰富”内涵日进日新、“传承”基因引领实践,百年名校赢得生生不息的成长动力,成为教育实践的时代样本。  关 键 词 百年名校;发展路径;文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9)01-00-03  百年名校不同于一般百年老校的地方在于其“名”,两者同样历经岁月的磨洗,区别只在于前者以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