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审美观照的拓展与深化——论郭象“独化”哲学中的“俯仰”与“虚静”的整合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agong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象"独化"哲学的崇"有"把自然山水审美引向独立,相当于掀起一场美学革命。这其中包括对俯仰与虚静两种审美观照的整合,深深影响了此后美学思想发展进程的基本走向。俯仰与虚静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俯仰有"观物取象"之长,亦有思维的类比受限之短;虚静有排斥外通感物之短,亦有拓展心灵自由之长。郭象的"无心玄应,唯感是从"则构成二者的交融互补。其经"无心"过滤清洗过的"唯感是从",一方面以俯仰的类比之短补入虚静的心灵自由之长,另一方面以隔绝外通之短补入俯仰的接物之长。中古山水审美的"寓目辄书"蔚然成风、"巧言切状"的追求及"目击道存"的观照方式的确认和推行,均得益于这种整合。它既是对庄子虚静排除具体感性的改造,又是对其"目击道存"理论依据的创造性发展,从而大大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照。
其他文献
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赖于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本文从技术创新的内在要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比较优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 ,分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及其构成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夫纳·格瑞夫教授运用博弈论与历史经验的归纳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中世纪晚期的热那亚和马格里布为典型案例,对不同文化传统对经
水电设计院开展EPC业务已成为趋势,设计单位开始发生从由提供单一环节的服务到为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全过程提供服务的转变。传统的专业技术成果输出系统也需要增加新的控制接口,
<正> 吉林大学邵鹏文副教授和郝英达同志合著,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学生运动简史》(1919~1949)一书已经面世。该书从洋务运动中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教会学校中近代中国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它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
<正>全球化背景下,智库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人才和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高校为主体的教育智库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我国高校科研取得极大发
中国现代史的起点处实际上有两个"五四"——1917年开始的"文化五四"和1919年开始的"政治五四"。两个"五四"的历史境遇和当下价值是不同的。"政治五四"始终受到中国主要政治力
特校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儿童群体,虽然存在着生理障碍,但与其他正常学生一样,正处于身体机能不断成熟、心理和个性品质逐渐形成的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特校学生
目的 对工作要求 -自主模式和付出 -回报失衡模式相应的 2个问卷 (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 -回报失衡问卷 )的中文译本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测评。方法 以 92 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