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病原基因研究回顾及进展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之一,临床表现多样化,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评价和治疗一直是困扰小儿外科的一大难题,但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神经母细胞瘤4S的相当一部分婴幼儿(多小于3月龄)有一个独特的生物学现象,即在没有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情况下可自发性的缓解或是消退,甚至最后痊愈[1],相反,在同样NB晚期的年龄稍大儿童,对综合抗肿瘤治疗几乎无效[2],到底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因素在控制NB的启动和恶化呢?如果可以建立一套可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准再结合现行的常规临床分期方法,去评价患儿的预后,用以来对患儿实行更加系统的个性化治疗,以使患儿可见或不可见的损伤降到最小.本文主要针对与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病原基因因素着手,从最开始研究的MYCN基因到最近的热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表达异常进行简述,以期对未来提出NB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3]。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观察开放手术(开胸或开腹)与胸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的疗效,总结胸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膈膨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外科收治的31例儿童先天性膈膨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7例,其中右侧膈膨升采用开胸折叠修补膈肌,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左侧膈膨升开腹手术折叠修补.B组为201
目的 对青少年急性髌骨脱位同时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回顾以往文献报告,总结该病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间收治的39例急性髌骨脱位合并骨软骨骨折的青少年患儿,男14例,女25例,年龄12~16岁,平均年龄14.9岁,左侧22例,右侧17例,均为运动中髌骨一过性脱位受伤的闭合骨折,所有患儿均手术治疗,可吸收钉固定8例,PDS缝线固定5例,可吸收钉加P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受体A3 (EphA3)参与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肝细胞HL-7702和肝癌细胞株HepG2和MHCC97H.采用siRNA干扰的方法抑制肝癌细胞中EphA3的表达.设立未处理组(未处理肝癌细胞),对照组(加入对照siRNA)和siRNA干扰组(加入siRNA干扰EphA3).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EphA3的表达;用Transw
目的 探讨β1整联蛋白(integrin)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irsehsprung disease,HD)患儿不同肠段各层中有无变化及在H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取40例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的痉挛段、移行段、正常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肠壁中β1 integ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表达的差异.结果 免疫组织
期刊
@@
随着对恶性肿瘤认识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单一学科诊断与治疗模式已转变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疗,多学科团队(MDT)就是其代表产物.MDT有独特的组织结构与开展模式,通过多学科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的诊断与治疗服务,显著改善了恶性肿瘤的预后.而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为较早开展多学科团队诊断与治疗的疾病类型,疗效显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结直肠癌肝转移MDT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
目的 分析漂浮肘受伤的机制,依据病理解剖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评价儿童漂浮肘治疗的疗效,探讨儿童漂浮肘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5例儿童漂浮肘进行回顾性研究.25例儿童漂浮肘损伤病例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7.5岁.肱骨髁上骨折25例,Garland 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桡骨骨折25例,桡骨干骨折3例,桡骨远侧干骺端骨折14例,累及桡
目的 介绍内荷包缝合法治疗在儿童交通型腘窝囊肿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26例交通型腘窝囊肿患儿,男16例,女10例,年龄6.2~11.6岁,平均年龄8.3岁.3例为复发病例,其余为初发病例.术前体检及B型超声诊断明确为交通型腘窝囊肿,术中采用打开囊肿、内荷包缝合腘窝囊肿基底部的方法缝合囊肿与膝关节相通处关节囊缺损.术后不使用抗生素,下肢长腿石膏托固定3周,石膏拆
肝脏再生能力强,外科手术预后与肝再生能力密切相关.肝再生的机制主要包括生化学说和流体力学学说.适度门静脉血流高压灌注是启动肝再生的必要因素.肝动脉缓冲反应、流体切应力的变化、气体信号分子均在肝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肝再生的血流力学信号机制对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总结内侧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小儿胫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内侧半比目鱼肌带蒂肌瓣修复8例小儿胫前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2例,年龄4~12岁,平均7.5岁.均为胫前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左侧5例,右侧3例.其中6例伴有胫骨中段骨折.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3.5 cm~8.0 cm×4.0cm.创面部位:小腿中上端3例,中段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