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误区与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j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家长因个人的文化水平、成长经历、所处环境的不同在孩子幼小衔接的方式方法上很容易进入误区。本文紧紧围绕常出现的误区和幼小衔接的有效做法展开。
  关键词:幼小衔接;误区;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你将会做什么准备?你已经做了哪些准备?这两个问题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家长真的很值得深思。很多家长会受周围环境,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做出相应的选择,但是很容易进入一些误区。
  第一,重知识轻习惯。很多广告语会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就会有拼音班,英语班,提升班,很多家长会陷入到各种盲目的培训和攀比过程中。当然还有很多家长会更加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太大的效果。对于前者来说你的孩子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你会很疑惑,钱花了,孩子学到了知识怎么就输了呢?因为你并不知道究竟什么对你的孩子是最重要的,孩子现在最需要什么。所以你焦虑,你盲从,你并没有根据自己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因为孩子的起跑线并不在于各项补习班的知识的学习,而是父母的理念,父母学习的状态,父母给孩子养成的习惯。过早、过多的知识的学习往往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因为不适合六七岁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知识让孩子理解、接受、学习起来特别难;或者孩子本来对学习特别有兴趣但是因为学的过多,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超限效应。提前知识的学习的优势在二年级基本上就不明显了,反而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孩子的优势凸显出来,其实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授之以渔”的道理,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一大笔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因此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专注的习惯、倾听的习惯、自理的习惯、爱阅读的习惯、遵守规则的意识等等方面的准备更有益于孩子长远发展。
  第二,重孩子轻自身。很多家长会认为衔接是孩子的事情,会在孩子的身上花很大的工夫,但是忽略自身。当孩子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时候,家长就即将成为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这种角色的转变也需要家长提前的适应。孩子要规律入学,回家后会有作业,家长需要准时接送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听写、签字,需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这就要求家长有良好的责任意识、陪伴的意识和规律的作息,一方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更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重经验轻成长。“想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没人管,现在不是也很好吗?”很多人会以为我当年就是这样的,以自己的经验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大的环境已经变了,身处于变化的环境下孩子的需求也已经发生很大改变。曾经适用的方法并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经验也不等于定律。作为父母必须和孩子一起成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
  由于孩从幼儿园到小学会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期望、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并且对孩子做适合的引导。
  第一,关注孩子情绪,让孩子爱上上学。我们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向孩子介绍小学多彩的生活;也可以带孩子去参观即将要上的小学,熟悉校园环境;让身边亲戚朋友家大一点的小学生给孩子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些了解介绍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提前认知。
  第二,利用假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行为规范上有更高的要求,为了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家长可以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
  自理习惯:作为家长要有目的的让孩子自己穿衣,独立吃饭、睡觉,自己整理文具用品,自己叠衣、洗小袜子等等。这些是六七岁的孩子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在最初家长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孩子可能做的不够好,这就需要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允许孩子尝试错误,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渐树立自信心。
  專注的习惯:这是影响孩子课堂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孩子在家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随意的打扰,提醒孩子一件事情做完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并在固定的区域做相关的活动,并且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一些安静的桌面游戏。
  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专注力、理解力、意志力的培养。作为即将进入一年级的小孩子需要父母每天至少30分钟的时间陪伴孩子亲子阅读。通过亲子阅读拉近亲子距离,便于情感教育,也可增加识字量,并帮助孩子丰富精神世界。
  规则意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时候做,该怎么做。这对于孩子适应新的学校、班级规章制度、配合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并对孩子以后养成良好社会道德规范有很好的帮助。父母可以借助亲子阅读时绘本分享,游戏互动中角色扮演,并让孩子学会承担相应后果来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第三,做一位学习型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生理和心理在不同阶段特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用一贯的方式方法对待变化中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提前了解每个阶段孩子大致的身心发育的特点,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掌握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的方法和应对孩子每个阶段中出现问题的方法。父母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书籍的学习、向老师学习、向成功家长学习、向孩子学习等等,只有家长坚持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幼小衔接需要父母提前“预习”,耐心引导,与孩子一起成长。
其他文献
用近年来我国高粱产区普遍流行的高粱丝黑穗病菌优势小种,即3号生理小种,通过土壤接种法对1190份中、外高粱不育系、恢复系及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鉴定出抗病性为0级免疫不育系30份,中国
摘要:班级文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功能及构建诗意班级文化的实施策略,旨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实践,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等方面有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诗意化;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一、 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与构成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共同意志,它包含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两个部分,班级的隐性文化反映一个群体共
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5年来收治35例多发性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与同时期的单发胃癌做比较,希望其结果能对临床工作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研究方法: 本组病例系1997-2003年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校领导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每天在完成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很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制能力差,所以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量更大。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我认为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很重要:做学生心中的慈母;做学生心中的严父;做学生心中的朋友。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慈母;严父;朋友;表率  小学班主任工作,是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高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语言素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也对学前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应充分对接实践,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好校内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语言素养。  关键词:对接实践;学前教育;职业语言素养  高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面向幼儿教育教学,担负着培养幼儿语言表达、想象等语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间的关联性展开探究分析,结合二者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社会支持  一、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目前,幼儿园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相应的社会支持能够对这一问题有效缓解。  二、 社会支持的基本内涵  
摘要:品德实践性学习是真正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本文基于“儿童立场”,借用“品队”整合的方式,就如何创新品德实践性活动新模式,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从三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让学生们的德行与童真相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实践性活动;整合;新模式  小学品德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而多元的,不仅有出自现有教材的文本资源,更有来自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等的活动资源。同时,少先队活动的主题也很
摘要:自主绘画活动对而儿童的自我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要对幼儿自主性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和对幼儿自主性绘画作品的特点进行发挥的教学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绘画作品;特点;教学措施  一、 前言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艺术生活的丰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自主性绘画在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应用,对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自
高氧致慢性肺疾病早产鼠肺组织CDK4、P2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早产儿慢性肺疾病(chronic 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