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3年四川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确诊病例统计报告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四川省神经外科住院人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及分布特点。

方法

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资料直接来自四川省内86家大中型医疗机构。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进行手术且病理确诊的原发及继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例。分析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及分布情况,以及在不同性别、年龄、部位中的分布情况。对儿童人群及藏族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病情况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

手术且病理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35 496例。数量在前四位的是:脑(脊)膜瘤(10 119例,28.51%),垂体腺瘤(5 322例,15.00%),神经鞘瘤(4 887例,13.77%),及胶质母细胞瘤(4 197例,11.82%)。在胶质瘤、转移瘤等恶性肿瘤中男性所占比例较高,而在脑(脊)膜瘤、神经鞘瘤及垂体腺瘤等非恶性肿瘤中女性占较大比例。平均发病年龄最大的是脑转移瘤(54.5岁,9~85岁),最小的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19.3岁,1~91岁)。神经上皮肿瘤中,岛叶及小脑肿瘤大多是低级别胶质瘤(分别占61%及80%),丘脑及基底节大多是高级别胶质瘤(分别占80%及83%), 额叶中高级别胶质瘤及低级别胶质瘤的比例为6 ∶4,脑干高低级胶质瘤之比为4 ∶6。0~19岁儿童及青少年中最常见的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囊肿以及颅咽管瘤。藏族人群的恶性肿瘤发生情况较汉族人群低,尤其是高级别胶质瘤发生概率显著降低(P=0.0009)。

结论

本研究体现出四川省神经外科住院人群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及分布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中国人罹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疾病特点。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到2014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9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高危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观察术后1周,术后30 d以及术后1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行神经功能评价,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差别。结果本项研究共纳入患者59例,平均年龄(67±8)岁,其中男49例(83%)。术前颈动脉造影平均狭窄程度为(
目的探讨自体冰冻颅骨修补与三维CT成型钛网修补两种颅骨修补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16例因颅脑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自体冰冻颅骨修补的患者与同期139例行三维成型钛网修补的患者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比较两方案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窗修补术后术区近期(术后1个月内)及远期(术后1个月~3年)感染的差异。结果两种修补方案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的几何学指标,评估其与破裂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将前交通动脉瘤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通过计算机软件测量最大瘤体长度/载瘤动脉直径(SR)、流入角(FA)、子母角(PDA)、动脉瘤体积/瘤颈面积(VOR)、A1直径/A2直径(A1/A2)、动脉瘤体积/假想最小球体积(AVSV)并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破裂组SR、VOR、A1/A2、AVSV的均值均大于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