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日。
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70年来,西藏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现和平解放到进行民主改革,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进行改革开放,再到如今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实现全面脱贫,实现了从落后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儿女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正在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雪域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全中国和推进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和平解放和逐步实行民主改革的方针,对西藏地区也是如此。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从此迈上与全国人民同发展共进步的历史轨道。
1959年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西藏地方反动上层发动的旨在维护封建农奴制的武装叛乱失败,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各族人民发起民主改革运动,一举推翻延续几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启了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具进步意义的社会变革。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在西藏历史上首次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基本人权,为日后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西藏最终确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伴随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民主政治观念的传播,西藏百万农奴和旧时封建贵族等都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现代公民,行使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政治权利,极大调动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发布的《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说,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西藏从此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各項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白皮书介绍,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上百万农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地。旧西藏法律将人分为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人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农奴的人权被领主阶级所剥夺。白皮书指出,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历史飞跃。通过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改革的全面完成,为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发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所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西藏走上民族区域自治道路,是人民翻身解放、实现当家作主的正确选择,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9 年7 月4 日,拉萨大街上车来车往。
民主改革,使西藏走上了一条繁荣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西藏各族人民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硕果盈枝。
旧西藏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59年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农业生产仍然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粮食产量只有种子的四五倍,牧业生产“靠天吃饭”,现代工业几乎空白,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医院。社会百业凋零,民生陷于困境。在民主改革中,农奴主阶级垄断生产资料、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的经济制度被废除,农奴和奴隶对领主的人身依附被废除,把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为西藏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西藏走向繁荣昌盛开辟了光辉前景。
70年来,西藏的产业从无到有,许多都是零的突破,到现在形成了关联度很强的高原生物产业(以青稞、牦牛的深度加工为主)、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等,建立了以水电为主,油、气和地热、光伏可再生的能源互补的体系建设,建成了建材、轻工、食品加工、藏医藏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
片多(中)出生于1941年,是西藏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塔巴村村民。在旧西藏,她是当地庄园的农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大幕拉开,片多分到了土地、牲畜,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温暖的生活。
2019年之前,西藏连续2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的前列。到2018年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191倍。而且这样的发展是惠及民生的,2018年全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11450元,这两个指标的增速,居全国前列。 今年
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70年来,西藏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现和平解放到进行民主改革,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进行改革开放,再到如今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实现全面脱贫,实现了从落后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儿女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正在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雪域篇章。
民主改革让西藏换了人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全中国和推进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和平解放和逐步实行民主改革的方针,对西藏地区也是如此。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从此迈上与全国人民同发展共进步的历史轨道。
1959年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西藏地方反动上层发动的旨在维护封建农奴制的武装叛乱失败,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各族人民发起民主改革运动,一举推翻延续几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启了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具进步意义的社会变革。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在西藏历史上首次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基本人权,为日后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西藏最终确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伴随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民主政治观念的传播,西藏百万农奴和旧时封建贵族等都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现代公民,行使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政治权利,极大调动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发布的《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说,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西藏从此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各項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白皮书介绍,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上百万农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地。旧西藏法律将人分为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人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农奴的人权被领主阶级所剥夺。白皮书指出,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历史飞跃。通过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改革的全面完成,为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发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所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西藏走上民族区域自治道路,是人民翻身解放、实现当家作主的正确选择,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大崩溃到大繁荣
民主改革,使西藏走上了一条繁荣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西藏各族人民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硕果盈枝。
旧西藏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59年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农业生产仍然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粮食产量只有种子的四五倍,牧业生产“靠天吃饭”,现代工业几乎空白,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医院。社会百业凋零,民生陷于困境。在民主改革中,农奴主阶级垄断生产资料、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的经济制度被废除,农奴和奴隶对领主的人身依附被废除,把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为西藏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西藏走向繁荣昌盛开辟了光辉前景。
70年来,西藏的产业从无到有,许多都是零的突破,到现在形成了关联度很强的高原生物产业(以青稞、牦牛的深度加工为主)、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等,建立了以水电为主,油、气和地热、光伏可再生的能源互补的体系建设,建成了建材、轻工、食品加工、藏医藏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

2019年之前,西藏连续2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的前列。到2018年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191倍。而且这样的发展是惠及民生的,2018年全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11450元,这两个指标的增速,居全国前列。 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