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西藏书写奇迹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日。
  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
  70年来,西藏在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实现和平解放到进行民主改革,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进行改革开放,再到如今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实现全面脱贫,实现了从落后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7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儿女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正在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雪域篇章。

民主改革让西藏换了人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全中国和推进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和平解放和逐步实行民主改革的方针,对西藏地区也是如此。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原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从此迈上与全国人民同发展共进步的历史轨道。
  1959年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西藏地方反动上层发动的旨在维护封建农奴制的武装叛乱失败,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政府,西藏各族人民发起民主改革运动,一举推翻延续几百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启了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具进步意义的社会变革。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在西藏历史上首次实现人人平等、自由的基本人权,为日后的发展进步奠定了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西藏最终确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跨越。伴随新型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民主政治观念的传播,西藏百万农奴和旧时封建贵族等都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现代公民,行使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事务的政治权利,极大调动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发布的《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说,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西藏从此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实现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各項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白皮书介绍,历史上,西藏长期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前,上百万农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境地。旧西藏法律将人分为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人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农奴的人权被领主阶级所剥夺。白皮书指出,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使西藏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历史飞跃。通过改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了人身自由,成了新社会的主人。改革的全面完成,为在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5年发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白皮书所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西藏走上民族区域自治道路,是人民翻身解放、实现当家作主的正确选择,符合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9 年7 月4 日,拉萨大街上车来车往。

从大崩溃到大繁荣


  民主改革,使西藏走上了一条繁荣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西藏各族人民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硕果盈枝。
  旧西藏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59年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农业生产仍然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式,粮食产量只有种子的四五倍,牧业生产“靠天吃饭”,现代工业几乎空白,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所现代意义的学校、医院。社会百业凋零,民生陷于困境。在民主改革中,农奴主阶级垄断生产资料、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的经济制度被废除,农奴和奴隶对领主的人身依附被废除,把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从剥削压迫中解放出来,为西藏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为西藏走向繁荣昌盛开辟了光辉前景。
  70年来,西藏的产业从无到有,许多都是零的突破,到现在形成了关联度很强的高原生物产业(以青稞、牦牛的深度加工为主)、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等,建立了以水电为主,油、气和地热、光伏可再生的能源互补的体系建设,建成了建材、轻工、食品加工、藏医藏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
片多(中)出生于1941年,是西藏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塔巴村村民。在旧西藏,她是当地庄园的农奴。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大幕拉开,片多分到了土地、牲畜,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温暖的生活。

  2019年之前,西藏连续2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的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全国的前列。到2018年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191倍。而且这样的发展是惠及民生的,2018年全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797元、11450元,这两个指标的增速,居全国前列。   今年
其他文献
穿透式监管是落实监管强化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以穿透层层嵌套的合同为表现形式,反映在合同法层面可能导致司法裁判中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穿透式监管属于金融
本文利用2018-2019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公开市场回购股份数据,考察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水平与公开市场回购股份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公开市场回购股份会受到大股东“壕沟防御效
2020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司法解释为我国证券群体纠纷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民事诉讼规则指引,是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民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当地贫困发生率高达80%。随后几十年,中国政府针对西藏的深度贫困问题实施了综合性的援助行动,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尽管如此,到2012年时,西藏的贫困发生率仍为26%,6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  自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将消除贫困作为优先工作,突出强调“精准”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减贫手段。2019年底,西藏自治区政府宣布全区74个县的62.8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
在雪域高原,古老而悠久的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一捧色彩斑斓的美丽花朵。伴着净洁的纳木错湖与广袤的丛林原野,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在同汉文化等其他文化相互影响和不断交融中,在喜马拉雅的脚下创造了包括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藏医藏药、天文历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建筑美学、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文化,它是藏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西藏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是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党中央始终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摆在首位,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建设,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其中,交通的蝶变,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典型代表。很多80后、
4月25日,为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快核准生效,RCEP各成员国贸促机构和商协会共同发起《关于共同推进RCEP区域经贸合作青岛倡议》,倡议整合RCEP成员国优质资源,推动区域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与重构,为加快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能。  RCEP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
3月21日,建设中的安徽六安淠河城南水利工程。 摄影/ 汤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支流辐辏南北,自西向东奔流不息。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不仅滋养了中国的广袤土地,更孕育了悠久璀璨的华夏文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2016年3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生态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保护长江
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年1月,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宣布,新能源作为其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新增在运装机405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2400万千瓦,“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