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王雷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之交臂后的不解之缘
  作为我国海外赛会志愿服务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王雷见证了我国海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为我国海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说起王雷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有点曲折。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雷在跟大学老师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奥运会还有志愿者,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去参与奥运会。于是,王雷在网上提交申请,可是一直没有音讯。2007年,王雷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再一次提交了奥运志愿者的申请,通过笔试和面试之后,终于拿到了志愿者的录取通知书。王雷说:“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时,我特别激动。之后,我被分配到主新闻中心,可我不知道主新闻中心是在奥运会开幕前一个月就开始运行的,也就是说在7月8日正式运行,志愿者还要在这个时间上提前一周到岗,即7月1日进入。志愿者是全职工作,每天都要去的。那时我的课业还比较繁重,7月20日之后我才能到岗。当时我还意识不到一个志愿者岗位有多么宝贵,我跟组委会老师说真的无法提前过去工作,因此失之交臂。”
  被问及为何会分配到新闻中心时,王雷解释,在填写申请书时,除了有三个志愿选项外,还有是否服从分配,与高考填写志愿书很类似。他说:“第一次申请志愿者,对于流程,对于每个岗位的到岗时间都不了解,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填写的,也就因此错过了机会。”
  不过,王雷与奥运会冥冥之中有着不解之缘。北京残奥会在2008年9月举行,进入研究生二年级的王雷,相对时间自由多了,最后成为了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新闻宣传助理志愿者。在到岗之前,王雷与所有志愿者一样,进行了培训。一是通用培训,了解什么是志愿服务,什么是志愿精神,熟悉奥运会的历史。二是岗位培训,他的工作是主新闻中心大厅的“中国之窗”展馆,需要向世界各国的朋友们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此外,还会有应急培训。他解释:“大型赛事要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应急演练很重要,比如出现一个黑色垃圾袋,没有人动,你怎么处理?你不能上去就打开,它可能是危化品。比如火警响起,你第一时间该怎么办?如何撤离观众?诸如此类的培训很多。”
  在第一次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有很多难忘的故事,让王雷现在说起来都很感动。“不管什么人来到展馆,我都会与队友一起耐心讲解。有一次结束后,一位韩国记者拿出韩国奥运徽章送给我以示感谢,他说今天学习到了很多。作为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我就赶紧拿了一本中国之窗特别火爆的书——《常用汉语300句中英文》送给他。此书设计非常精致,内容涉及广泛,一个外国人生活在中国可能遇到的各个方面,在书中都可以看到。对方接过书非常高兴,我的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这次志愿者的经历让他受益良多,从此,他对于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热爱一直延续下来。2014年,王雷能够去到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当志愿者,也是很偶然的机会。“2013年2月,我正在撰写博士论文,在我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群里,有位志愿者说,索契冬奥会志愿者报名马上结束。组委会一般是提前一年多开始面向全球公开招募,到赛前半年截止报名,报名之后还有一个筛选过程。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上网填写了简历。”看来,这一次还是与2008年奥运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海外经历促进服务更完善
  2014年2月,第22届冬奥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王雷成功申请到滑雪中心摄影助理志愿者的岗位,成为来自全世界22000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在索契,王雷的工作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记者们服务。对于能去海外担任志愿者,王雷非常感谢他所在单位的领导。要知道,2013年9月拿到志愿者录取书的王雷刚刚参加工作才几个月,如何请假是个问题,更何况要请三个星期的假。王雷做了几天的思想斗争,还去请教了前辈同事。王雷说:“当我鼓起勇气跟领导说完情况,领导立马说,去,一定要去。这是大好事,你这个机会难得,你代表着中石化,代表着中国,我们支持你。另外,如果有什么困难,主动跟单位讲,尽可能帮你解决。”王雷表示,到了国外才深刻地理解了领导这句话的含义,出了国才知道国家多么强大,国家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到了索契,王雷第一感觉就是中西方志愿者在有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他首先解释:“我们在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上没有问题。從2008年开始,我们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发展6年以来,有非常成熟的大型赛会的管理体系。在2014年时,国内这种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已经做得很到位。当时我们去跟俄罗斯冬奥组委志愿者部的人交流得知,在索契的城市里设置的志愿服务站,就是学习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我觉得中西方志愿者可以更多借鉴彼此好的服务意识。”确实,中西方文化不同,在做事方式上也有不同。王雷举例,在索契,志愿者都是集中住宿在几个志愿者村,他一入住就辨别出了各国志愿者居住的位置。因为外国志愿者会在自己房间的窗外挂国旗。当时他还很诧异,为什么挂国旗?第二天,王雷才明白这样做能快速跟自己国家的志愿者们建立联系。因为在国外,志愿者是个人行为,每个人自己申请自己前往目的地,不会以团队方式集合出发。而中国志愿者们有组织、有后盾,比如像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这样的官方组织。在中国志愿者出征索契之前,他们甚至为志愿者们举办了小型的出征仪式。
  王雷表示,在体能上中西方志愿者也有差距。他当时工作的场地是进行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就是越野滑雪和步枪射击两种运动的结合。这两项运动均在雪山上,两个场馆之间可能需要爬10分钟的雪山。他说:“我们这组有10个志愿者,来自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前三天还好,第四天我就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了。欧洲人个子高、步伐大,我追赶女志愿者的速度都有些费劲了,这让我有点着急。从那之后,我很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能训练,希望在下一次志愿者服务中不至于掉队。”
  在索契冬奥会工作期间,因为发生了一件颇有冲突的事件,也让王雷在服务意识上开启一些思考。他是摄影助理志愿者,服务来自全世界的摄影记者,主要工作是在比赛开始前告诉摄影师们,今天比赛的路线,指定拍摄位置,不让他们出线违规拍摄。没想到,王雷遇到一位难缠的外国记者,他趴在赛道上准备拍摄,当时离运动员到达的时间很近了,不仅对他个人非常危险,还可能对运动员造成巨大影响。王雷不能碰触记者的拍摄设备,这是规定。在多次交涉无果后,王雷无奈选择上报,志愿者经理赶到后直接拖拽摄影师,过程中产生了肢体冲突。王雷这个时候开始劝说摄影记者,最终化解矛盾。对于整件事,王雷说:“一开始我还有些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劝阻得好。后来想想,当时时间万分紧张,如果耽误,很可能运动员马上到达,会出事故。上级志愿者经理是有权限直接让他走人的,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最能及时保护运动员的。这种时候,志愿者需要一两秒做出决策,一旦做出错误决策,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王雷也承认由于中国志愿者是第一次组队参与海外冬季奥运会,某些方面经验有些不足。所以看到种种之后,他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际赛会的舞台上,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志愿者的风采。从索契回国后,他便与在志愿工作中结识的几个朋友商量成立了“海外志愿服务联合会”,向国内的年轻人介绍国际赛会的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经验分享,更是希望年轻志愿者多完善自己,“因为发达国家的志愿者沟通能力特别强,知识面特别广,他们很容易和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交流。我们要增加知识储备,多练习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不仅追梦还要帮人圆梦
  在索契冬奥会期间,中国志愿服务队建立了一个微博,初衷是把中国志愿者在索契冬奥会上的一些情况在微博上展示出来。结果在留言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如何成为国际志愿者”的问询。王雷看到国内的年轻人对于出国去做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有非常强烈的愿望,年轻人希望通过做志愿者走出国门、服务他国、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王雷也希望竭尽所能为后来的志愿者们铺路。于是,他策划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海外赛事志愿服务读本《从索契到北京——中国志愿者的索契冬奥之旅》。这本书历时一年半,2016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王雷还主持设计制作了我国第一本海外志愿服务画册《冰雪奇缘筑梦索契》,以此来更加生动地分享志愿者的故事,这些都是研究我国海外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宝贵材料。
  2017年年底,王雷收到了韩国平昌冬奥会志愿者邀请函。他找到志愿者专家任玮老师,一起商量平昌冬奥会中国志愿服务队组建和培训班策划方案,希望能为志愿者们提供有关冬奥和跨国志愿服务的培训。他们将策划案提交给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并建议在平昌冬奥会志愿服务结束后,将志愿者们的服务经历记录下来,汇聚成一本书。这就是刚刚发行的第二本海外冬奥志愿服务读本——《激情平昌梦延京张:中国志愿者平昌冬奥故事》的前因。身为副主编的王雷,在这本书上耗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他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平昌冬奥会志愿者撰写的冬奥会志愿服务精彩故事,意味着是收集大家的故事,每个人写作风格、文笔质量、交稿时间都不同。为了确保出书品质,那段时间,除了工作,私下的时间全部用来审稿。一本书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也有看不下去的时候,但又不得不把自己的头按下去,一个字一个字仔细阅读。”
  问及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能如此坚持时,王雷的回答很朴实:“我不想辜负这些写稿子的志愿者。他们付出很多的努力,也满怀希望,对我是很信任的,他们认为我能够帮他们传播好他们的思想和理念。我一定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因为信任这个东西非常脆弱,你能获得他人信任已然非常宝贵。而且我们不要去轻易地打破别人的梦想,我们不仅仅要追梦,还要帮别人圆梦。”
  如今,已经做了十多年志愿服务的王雷在志愿者道路上还在前行,不仅为奥运会做志愿者,王雷还做过不少其他方面的志愿服务,包括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先锋志愿者等。在2019年,他还幸运地成为第一位报名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申请人。他坦言,志愿服务对他来说不是事业,而是爱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自己开心的同时别人也开心。一路走来,志愿者这份工作让他成长许多,让他对于不同文化和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得他对于世界的认知更加广阔。接下来,他希望继续通过服务奥运、助力冬奥,弘扬奥运精神和志愿精神,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
  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Q:我们的国家发展到今天,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是怎样见证的?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A:对我来说,从两件事能够深刻地感受和体会到祖国这70年的发展。第一件事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那时候家里买不起书包,也买不起纸和笔,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当时我读幼儿园小班,每天脖子上挂着一个石板去上学。估计很多90后、00后都没见过石板是什么样。石板就是在一个石头做的板子上面,打两个孔。我每天就是挂着这样的石板去上学,再挂着它回家。在十几年之后,当我的外甥、外甥女去上学的时候,他们的书包特别漂亮,文具盒都是自动的,装着各式各样的笔。他们完全想象不到十几年前,他们舅舅的读书写字的工具是石板。
  另外一件事,是我觉得大家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注重精神生活。我国在2008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在那之前,我们多数的年轻人基本没有参加过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前往伦敦的中国志愿者可能也就10个人左右,到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时候,中国志愿者达到了20个人,当时申请索契冬奥会的志愿者人数不超过300人,都比不过一个欧洲小国拉脱维亚的志愿者申请人数。但是到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时候,我们有113位中国志愿者前往平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刚一个月时,就有超过60万的志愿申请人。从志愿服务的层面,我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
  Q:说一件在你记忆中,你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A: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觀礼活动,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我在现场热血沸腾,那一刻,特别直观感受到我与祖国的距离如此之近,祖国一直就在我们身后,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们。当时在我后面有一位70岁的老奶奶,她看着看着就哭了。她说:“我15岁的时候参加过新中国成立15周年的庆典,我现在70岁,还能够参加新中国70周年的庆祝活动,非常高兴。”相比我来说,老奶奶更能体会到我们国家这70年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在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国家的强大它不是一句话,不是几个字所能表达的,我深刻地体会到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Q:你要送给祖国什么祝福?
  A: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大家都能够安居乐业。
  Q:“祖国”这两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我觉得有一首歌唱得挺好,“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几句歌词,道尽家与国的联系。国家是我们每个人的依托,是我们背后最强大的后盾和支撑。
  Q: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是追梦人,那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A:我的梦想比较小,我就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每天都能够进步一点点,在生活中能够为我所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提供尽我所能的帮助,希望我身边的人一切都好。
  Q:在“追梦”的道路上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A:难忘的经历其实很多。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的工作,需要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大概有一年的时间,我每天早上6:30起床,在地铁上看一个小时的书,每天晚上10:00下班后,在地铁上再看一个小时的书,那段经历算是在人生追梦路上比较刻骨铭心的。另一个是志愿服务,作为我的个人爱好,从2008年坚持到现在,我们持续向不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展示我们国家的发展,当他们看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发出赞叹的声音,我觉得再累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Q:在你追梦的过程中,你认为激励你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走向成功的?
  A:我一直不觉得自己很成功,也不觉得自己小有成就。我一直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牢牢记住,“撸起袖子加油干”,踏踏实实地把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好。
  Q:面对追梦道路上的困难,你是怎样应对挑战的?
  A:第一,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对自己要有信心。第二,要有行动,要有执行力,要实干、真干、苦干。现在看来,这也是支撑我走到现在比较重要的两个信念。要有行动,要有执行力,要实干、真干、苦干。现在看来,这也是支撑我走到现在比较重要的两个信念。
  Q:当你认为自己取得成功时,你对荣誉感和自豪感如何体会?
  A: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是主新闻中心的志愿者,向来自全世界的摄影记者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在和他们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祖国而感到自豪。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我发现中国志愿者无论是在专业水平还是敬业精神上都能排在世界前列,那时候有很大的荣誉感和满足感。
其他文献
“淡黄色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相信你的脑海里已经完完全全被这句歌词所萦绕。然而就是这句洗脑神词,却无意中道破了这个春夏的时尚密语——早春最时髦,温暖淡黄色。柔和且极其治愈的淡淡的黄色,有点甜,有点清新,又有点温柔,如春日阳光轻轻亲吻着脸颊。就是这抹刚刚好的淡黄色,也为春天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不过,在时尚的词典里当然不只有淡黄色长裙,还有集温暖明媚、法式优雅和清新脱俗于一体的纱裙、半裙和连体衣
期刊
暗藏爱的语言  花语是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据说,花语的起源是在古希腊,当时不止是花,就连叶子、果树都有一定的寓意。在法国皇室时期,花语开始盛行。从19世纪开始,大众对于花语已经广泛接受。  而花朵与珠宝的结缘源于16世纪末,因为设计师们的植物写生,无意间开创了花卉设计的风潮。在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象征着爱情的玫瑰、代表忠贞的百合与寓意亲情的金盏花皆盛开于她的花园中。当时,花卉
期刊
Tiffany&Co.蒂芙尼铂金镶嵌圆形改良玫瑰形切割及圆形蓝宝石、圆形改良玫瑰形切割及圆形明亮式钻石蝴蝶造型胸针,胸针缀于由18K黄金打造而成的树枝之上,并典藏于由纯银及玻璃打造的珠宝匣之中。用蝴蝶隐喻自由美好  提及蝴蝶珠宝,不禁想起那则关于“蝴蝶胸针”的故事。在奥黛丽·赫本的婚礼上,格里高利·派克将一枚镶有蓝色宝石的蝴蝶胸针赠送给她,这枚胸针陪伴她直至终老。在赫本的葬礼上,77岁的派克亲吻着
期刊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特别策划的《贾德》(Judd)于2020年3月1日至7月11日在大卫与佩吉·洛克菲勒大厦的史蒂文与亚历山德拉·科恩特别展览中心举办,这也是三十多年来在美国首次为极简主义艺术大师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举办的大型回顾展。  这次展览仅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探索这位颠覆了雕塑历史的艺术家的非凡视野。通过70件来自美国及世界各地,由机构与私人所收藏的雕塑、
期刊
受欧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影响,瑞士临时叫停了原计划于3月初举办的日内瓦车展。在慌乱和失望中,参展企业不得不紧急调整方案,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发布新车。众多品牌的“转场”催生了“云车展”概念,也开创了日内瓦车展自1924年创办以来的先河。  今年日内瓦车展所发布的车型以电动化和高性能为主线。宝马的i4概念车和大众的ID.4代表了两大品牌的纯电动路线;奥迪A3 Sportback,大众第八代Golf家族和
期刊
从清唱到声部合唱,从“锅镲”伴奏到乐器登场,从素人哼唱到专业演员不请自来;从男高音Maurizio Marchini献唱《今夜无人入睡》,到乐团小提琴首席Aldo Cicchini演奏《一步之遥》,社区居民也掏出自家宝贝乐器轮番上阵……意大利疫情暴发封城后,罗马市长一则推文“今晚7点让我们歌唱以问候”推波助澜,活跃的氛围引发全球范围内阳台艺术的“表达”热潮:这边阳台solo,那边德国咏唱歌剧,还有
期刊
关键词:白色宽肩西装  宽硕的肩膀赋予了男人“倒三角”的男性魅力,而能将肩膀衬托得更加有力且可靠的宽肩西装自然是男人们的最爱。不只是成熟稳重的男士会对它情有独钟,20岁出头的阳光大男孩们照样无法拒绝这份宽肩的优雅魅力。不过相比于成熟男士的修身商务套装,大男孩们的西装穿搭则要时髦得多,流露着精致感与青春活力的混合荷尔蒙气息。搭配高领衫无疑是最保守又不失时髦的叠搭方式,黑白搭配经典无错。而腰间搭配腰带
期刊
星座运势早知道(3月30日-4月5日)白羊月:白羊座名人 文森特·梵高  1853年3月30日  荷兰·津德尔特  由于金、火合相,文森特·梵高的表达过于炽热,内心浪漫热情澎湃,却与月木角度形成压力,也就造成他在人际交流层面的巨大问题。  另:双鱼+ 射手特质强烈的人都有一种未来性,他们是生而活在未来的人。正因为太过超前,所以梵高的作品在当世无法得到外界认同。白羊 #在冲突中学会成长#  生日快乐
期刊
巴黎2020春夏高定时装周:Givenchy妆容  无刘海发型和最佳妆容  无刘海发型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今年春夏最流行的有四种。无论你是长发还是短发,都可以从以下四种发型中找到适合自己又很时髦的“刘海失踪”Style。当然,同时也要搭配最适合这款发型的最佳妆容!No.1中分 2020最流行  今年最时髦的发型就是中分,这让很多纠结于有没有刘海的女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选择。很多人不敢选择中分的原因,是
期刊
作者:老舍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大星文化  老舍是公认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文字至真至纯,语言俗白生动。字里行间透着质朴的天真和入世的睿智,又有入木三分的辛辣讽刺,饱含对生活的思考,读来暖心治愈,不忍释卷。他的语言生动幽默,是地道的北京话,间或也夹杂上一点山东俗语。他没有许多作家那种忸怩作态让人读了感到浑身难受的非常别扭的文体,一种新鲜活泼的力量跳动在字里行间。《幽默感:成為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