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谈拳实录(八)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宁秋离
  
  前些时候宁秋离来天津,我跟他说:“谁练你的东西,他得先学会搏击,不会搏击的人练残道,练了也没用。”他同意了。
  任何一家拳术都需要不断地改进,就说宁秋离吧,他现在的东西包括他的教法,就跟以前不一样了,开始重视对抗了。
  宁秋离比我还推崇拳击,我们俩见过三次面,他三次都谈到拳击,说拳击打了几百年到现在还是直、勾、摆,一个动作也加不进去,直、勾、摆是真正的精华。
  跟宁秋离比,我更爱谈散打、泰拳、综合格斗,我跟学生谈也跟朋友谈。我所以对散打、泰拳的兴趣超过拳击,是因为散打、泰拳除了拳还有腿、有膝、有摔,比拳击更接近实斗。
  宁秋离认为,一个人要是连直拳都不会使,都打不了人,想使戳眼、抹眉是妄想。老宁这话说得很好。换做腿法也是一样,比如踢裆,大家知道,八极拳的点裆脚就是踢裆,有人以为踢裆比踢小肚子容易,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不信去到对抗里去比较,多找一些人做比较,比较多了你就会发现,踢裆一点不比踢小肚子容易。明白地说吧,实战中踢不着小肚子的人,他也踢不着裆。偶尔踢中一回也是蒙的。
  我教腿法,低腿侧踹是重点之一,而且强调迎击,对方打过来,你不躲不闪起腿就踹,踹迎面骨踹膝盖。宁秋离不喜欢这种腿法,认为用处不大。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还是一贯的主张,某一个动作有用没用,谁说了都不算,要看实战,以实战为准。在实战中能用,就是有用;不能用,就是没有用。我很多学生用侧踹打迎击都得心应脚,效果极佳。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功夫不够,对水平低的人能用,对水平高的人用不好。话说回来,水平低的人打水平高的人,任何动作他都用不好。
  宁秋离对低侧踹不感冒,依我看,与他的体型、性格、技击风格等等的什么有关系,比如说体型,宁秋离身高1米77,胳膊长、腿长,体重呢,才一百三十多斤。胳膊长、腿长,适合在中远距离解决问题;体重不大,在身形、步法上容易倾向于轻灵一路。兼之宁秋离的性情属于飘逸潇洒型,不像我和陈鹤皋,有底层百姓的实在,重结果而不重打得是否漂亮,在动作上追求至简与凶狠,以期快速打垮敌手。这样打要拼命、下手狠。我提倡的用点裆脚、戳踢、低侧踹、穿桩腿、提膝打迎击,还有迎着拳头抱肘护头直进,就属于玩命打法。用侧踹不躲不闪迎击对方的胫骨膝盖,带有明显的简单凶狠的特点,与轻灵的打法格格不入,很难融进去,所以宁秋离不可能像我那样去重视低侧踹,研究低侧踹。
  宁秋离喜欢踢裆的腿法,爱讲:“好腿必进裆,踢死闷倒驴。”我也推崇踢裆,比如八极拳的点裆脚,我就把它视为生死战的首选腿法,你与歹徒搏杀,对方既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三四个人。一个人好办,你实力强,怎么打都行,遇上三四个人呢?你也文明着打?不行的,你不快速地解决一个,其他的人就冲上来,变成了混战,局势变化不由你控制。技击格斗就看谁能控制局面,谁控制局面谁占主动。所以打这种生死战,务求速战速决,多拖一秒钟就多一分危险,所以你要踢他的裆——踢裆比踢胫狠,戳踢胫骨又比侧踹胫骨狠。
  宁秋离话特多,跟话痨似的,他说话你根本插不进嘴去。我听着都替他累得慌。絮絮叨叨没个完。
  有的人,你一听他说武术,就知道他懂不懂,对武术琢磨到什么程度了,宁秋离就这样,你一听就知道他,他是行家。
  宁秋离跟我一样,眼睛里没有条条框框,什么传统武术、散打、拳击、泰拳,不分好坏,放在一起谈,谁好就是好,谁坏就是坏。不像有些人,只会谈传统武术,以为拳击、散打和传统武术相隔十万八千里。明白地说吧,传统武术与拳击、散打、泰拳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过是风格(包括规则)不同的技击术,理解不到这一点,很难说是搞懂了武术。宁秋离是真懂的人。
  
  武术杂谈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改变人的。使人变好的,是好的教育;使人变坏的,是坏的教育。把陶先生的话套用到武术上,就是:如果你认为武术是用来技击的,那么,能提高人的技击能力的,是好的武术;不能增进人技击能力的,就是坏的武术。如果你认为武术的功能就是养生,与技击无关,那么,能改善人的健康状况的,就是好武术;改善不了健康状况的,就是坏武术。
  对绝大多数的武术爱好者来说,喜欢武术是不幸的,因为大家很难见到真武术、学到真武术。大家眼睛所见、耳朵所闻,差不多都是虚假伪劣的武术,其虚假伪劣的比例之高,估计要位列中国伪劣商品之最,在如此的乌烟瘴气里,你要想与寥若晨星的真武术相遇,练出真功夫,真要有点买彩票中大奖的运气了。
  真理是个死心眼,只关注是与非,因之真理的特性类似石头,坚坚硬硬的。而人的感官呢,偏多不喜坚硬之物,所以多数人对真理很难闻之则喜,更多地表现为反感或畏惧,所以先贤才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能令人舒服的是谎言,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谎言一出来就娓娓动听,如清风拂面,像冬天里泡的热水澡,这是因为谎言是专门讲给人的耳朵的,谎言不想跟大众的感觉对着干,它只一心琢磨怎么博得个碰头彩。真理不会去迎合大众:相反,真理倒会劝人放弃耳朵享受,逼你开启脑力思维,明辨真伪;而谎言则诱你关闭大脑,引你沉湎于舒适美妙,让你松懈,在如同吸食海洛因的快感中滑进他设下的迷局。所以我们常说:真理是拯救,谎言是陷阱。从收获利益的角度说,大众是真理的最终获益者,而谎言产生的利益与大众无关。谎言只会使撒谎者成为最终的获利者。
  传统文化中有好的东西,但不可胡乱渲染,尤其不能把它与神秘完美划等号,一旦我们相信它具有超越科学的无边功效,李一、张悟本还有武林骗子的产生,就是必不可免得了。
  我常想,一个教武术的人,他要是敢说武术的那套理论比运动科学高明,那得需要多厚的脸皮?
  我前些时候跟宁秋离说:“咱们武林就跟陈道明说的娱乐圈一样,把这边的脸皮撕下来贴到另一边脸上,一边不要脸一边脸皮厚。”
  骗子固然可恨,但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拳术观,仍迷信神功绝技,仍相信所谓的传统功法,仍以为武术可以绕过对抗训练并能练出技击功夫,那大家就是愿者上钩,伸着脑袋让人家骗了。
  对绝大多数的武术爱好者来说,分辨真假功法技法是件很困难的事,怎么办?看技击,他忽悠得多神不听,他说手多妙不看,只看技击,以他能否在技击中打出来为准。能打出来的是真的。如果打不出来,毫无疑问,是假的。
  有很多外地的武术爱好者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练武术只能在当地找老师,问我怎么分辨真假。我头一句话总是说:“看有没有对抗训练。有对抗训练的就算没离谱,可以跟他练,没有对抗训练的,甭问,准是假的,你练一辈子也照样挨揍。”
  
  论师徒关系
  “师徒如父子”,这话放在百十年前勉强成立,那时侯,一方面社会伦理比较强调孝道,另一方面,惦着日后也教徒弟的人比现在多,想吃武术饭就得有真东西,能打,而想得到真东西你就得把师父当爹一样孝敬,不然师父不会把真东西给你。从“给徒弟饭碗”这个角度上来讲,师父把真东西传给徒弟,相当于当爹的把财产传给儿子,所以师徒之间有可能情若父子。现在这一套行不通,现在的徒弟有几个是惦着日后凭武术吃饭的?大家练武术不过是出于爱好。再说了,现在教武术不像过去,过去当师父的如果没有真东西,不能打,就没人跟你练,现在教武术没那么难,你什么真玩意都不会,一动手就挨揍,照样能弄一帮小孩在那忽悠。
  “师徒如父子”,在当今也只有做师父的人喜欢,他希望徒弟人人拿他当爹孝敬,掏钱给他。这种事做师父的当然喜欢,但从徒弟的角度来讲,未必愿意吧?徒弟会在心里说:“我拿你当爹孝敬,你能拿我当儿子吗?”没错,爹能给儿子置房娶媳妇,师父肯这么对待徒弟吗?所以我说,师徒还是别如父子的好,“师徒如父子”这事对徒弟不公平。
  老师是干什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可有的人教拳,真道不传,有惑不解,净拿虚假玩意应付学生,问他要紧的话就东拉西扯,惟恐学生的脑子不够乱。这种人说到底是肚子里的真货不多,他肚子里的真东西要是足够多的话,他决不会害怕学生学了去。比如孔子,他会害怕学生学到真学问,学出样儿来吗?不可想象吧。
  当然,真货不多的人,他起码还有一些真东西。更有一些人,从小学了一堆假货,没一样是真的,只有挨揍是真。到现在教学生,更是只会教人挨揍。
  我教拳从来不怕学生把真东西学了去,因为我教的就是技击,我一旦着急就是他们学得慢,我经常说的话是“快点练,爷们儿,这点东西三个月就该通过,别拖到半年。”他们学不会打人我着急,他们学会了打人我才高兴,觉得给我争了脸。
  我喜欢学术气氛,有什么问题说出来大家公开探讨,所以在我这里,学生不论什么想法都可以说,诸如:他以前是怎么练的,您为什么要先教动手后教站桩,,别人那里是怎么教的,等等,都可以讲出来,公开谈,我不忌讳这个。学生有疑惑你不让学生说,难道学生肚子里的疑惑就能消除了吗?不会的。所以当老师的应该大度,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
其他文献
你适合投资股票或者外汇产品吗?  假定将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万元)存到银行,按照现在一年期定期存款0.3%的利率计算的话,所得的利息也就够几次在ATM存取或柜台转账汇款的手续费。于是,就有很多人想尽量将手头资金运用到有利的地方,其中的一个方向就是投资股票或外汇,但是如果你压根就不懂这种投资的话,不要说挣大钱,估计本金也会折进去不少。  别看现在有些投资家是股票和外汇方面的常胜将军,但这些人在
期刊
唱唱歌,跳跳舞  2012年10月2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会见大热神曲《江南style》的演唱者、韩国歌手“鸟叔”PSY,并一起大跳“骑马舞”。
期刊
德国的爵士厂牌,与美国的非常不一样。  比如ECM。有一段时间,我把它误会为挪威的厂牌,因为从它出品的大量唱片里,漂流出欧洲北方逼近极地的气候,寒气袭人,清冷洁净孤旷。有一句话说得绝,说“这是仅次于寂静的最美丽的声音”,这句话成了ECM的标签。  Enja(恩亚)是另一个德国爵士名厂,它没那么冷,却有着与ECM同质的、与美国爵士厂牌决然分离的气质。与ECM一样,它创建于慕尼黑。  马提亚·温克曼(
期刊
一  李娜说过不喜欢说出自己的感受,就算是对最亲的人也一样,姜山是她丈夫,最亲密最信赖的人,但因为很长时间是她的教练,在工作中两个人会形成一个模式:“每次我说什么他马上给我反驳过来,导致后来我会想到,如果我跟他说这些话,他会怎么反驳,因为我又说不过他,所以到后来我就,那就干脆不说了。”她的方式是在场上,姜山不能说话的时候,她会吼回去。  两人之间会“像螺丝一样一圈圈拧上去”。  我说:“他可能想用
期刊
春季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13岁的桑托斯·多明戈忐忑不安地走进圣胡安马丁内斯镇一家雪茄作坊,开始朗读雨果的《悲惨世界》。他的声音洪亮清脆,仿佛海上一阵湿润的风吹进阴暗闷热的作坊。工人们都抬起头凝视着他,满怀期待。  这是他65年雪茄工厂朗读者生涯的第一天,对于这一天,88岁的桑托斯·多明戈至今仍历历在目,尽管他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记忆。  自1865年以来,像桑托斯·多明戈这样的朗读者,每日走进古巴
期刊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以说,无论什么年代,养老都是人人关注的话题。今天,当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时候,养老难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那么,在当下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中,怎么能拥有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一本新书——《30岁种棵摇钱树,60岁养老不求人》应该可以给您一点启发。  当今的日本,人口减少、经济衰退伴随着政局不稳,退休年龄已
期刊
人们需要旅行,往往有两个原因:希望有个人在远方等着你,或是身边有个人可以陪你一起上路。关于这句话,最好的阐述是一部电影《伊丽莎白镇》。然而颠覆这句话的,似乎也是这部电影。  一个原本站在事业巅峰的运动鞋设计师德鲁,却遭受了人生最大的“滑铁卢”,就在他绑好刀决定自杀时,电话响了,他的父亲在家乡突然逝世,做为长子,他必须接回父亲的遗骨。  那个陌生的父亲的故乡,就是伊丽莎白小镇。  原来在许多年前,德
期刊
2006年Jonathan Goldman到商业社交网站LinkedIn工作,那时的LinkedIn还只是刚创业不久,网站注册人数不到8百万,但是很多成员会邀请自己的朋友和同学加入,因此注册人数迅速增加。但是用户要找到已经在网站注册的用户不太容易,比例达不到管理人员的期望值。很明显,有些社交体验缺失了。如同一位LinkedIn管理者说的,“这就好像,你到了会议接待处,结果发现一个人都不认识,你只好
期刊
自王郎祖师首创螳螂拳后,福居、升霄道人等辗转传到著名螳螂拳家李之箭(“快手李”),李之箭首传山东福山人王永春(字云生),继传山东安邱人王少飞(字云鹏),王云生、王云鹏各有所传。  王云生融长拳、地躺拳、螳螂拳为一炉,发展了七星螳螂拳,王云生传范旭东,范旭东传杨维新、林景山、罗光玉、王传义,其后各有传人。  王云鹏在传授七星螳螂拳的过程中遍访名师并与同门进行学习探讨及交流,王云鹏所传弟子有王庆斋(沈
期刊
今年暑假,我从上海到台北,在盆地北边淡水河出海的小镇上,逗留了一段时间。  离开上海的时候,华师大校园里《中国好声音》的选秀场地还在布置中,梧桐树下,麦克风、电线堆栈;人行道上,美少女、薄衫、长腿撩人心智。待我在小镇上住定,这寻找好声音的节目已经延烧至台湾,攻克普罗大众,一时“星光”、“模王”都被这股大风吹得摇摇晃晃。  一个恍神,我的大脑自动开机,录制拷贝了《夜夜夜夜》和《错误》这样诉说人生衷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