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形组织工程骨体内成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及其修补兔颅骨缺损的体内成骨. 方法 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和藻酸钙凝胶-生物衍生颗粒骨分别填补修复A组(16只)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 cm的圆形骨膜-全层颅骨缺损(左侧为A1组,右侧为A2组),B组(8只)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X线、钙磷含量测定评估其体内成骨状况. 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异常反应.(1)A1组:手术后12周时颅骨缺损已基本被硬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已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颗粒骨被吸收,成骨面积百分比为(40.92±19.36)%,明显高于A2组(P< 0.05)和B组(P< 0.01).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7.30±0.93)mg、(3.11±0.42)mg,明显高于A2组和B组.(2)A2组:手术后12周,颅骨缺损部分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8.51±6.01)%,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高密度骨痂影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5.29±0.17)mg、(2.34±0.35)mg,明显高于B组.(3)B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处有硬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2.72±9.46)%,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54±0.45)mg、(1.78±0.53)mg. 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基本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镁离子(Mg2+)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脑干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350~450 g,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为12只.采用改良Marmarou模型制作DAI模型,伤后30 min分别给予MgSO4 250 μmol/kg、等渗盐水0.2 ml,伤后24 h处死.用透射电镜分别检测脑干超
目的 探讨损伤后不同厚度真皮组织缺损与增生性瘢痕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四肢部位供皮区共32处作为研究创面,分为刃厚皮供皮区(A组)、中厚皮供皮区(B组),再根据是否移植具有一定厚度的自体皮片,将A组分为A1组(刃厚皮不植皮组)、A2组(刃厚皮植皮组);将B组分为B1组(中厚皮不植皮组)、B2组(中厚皮植刃厚皮组)、B3组(中厚皮植中厚皮组).留取所取皮片及移植皮片标本,计算机测量所取皮片及移植皮
期刊
期刊
随着交通伤等高能量创伤的增多,胫骨上段骨折合并腘动脉分叉附近损伤的患者逐年增多.由于骨折和血管损伤的同时存在,再加上腘动脉分叉附近的特殊解剖结构,治疗颇为棘手.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16例.报告如下。
期刊
创伤愈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止血、炎性反应、新生组织形成及组织重塑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1].从细胞水平上看,创伤愈合是修复细胞增殖的过程,细胞周期加快,凋亡下降;从分子水平上看,在创伤愈合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参与,每种细胞又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之间、细胞因子之间、细胞和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网络.除细胞周期、凋亡外、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及迁移、胶原合成等都影响伤口的愈合。
期刊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神经中心拟于2005年5月中下旬在上海市联合召开全国颅脑创伤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除进行大会交流外,届时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创伤医学专家作专题讲座,将用半天时间争鸣答疑。会议结束后,对参加会议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10分。
期刊
笔者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8月,手术治疗2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25例术后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防治对策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体内是否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皮肤组织分化的作用及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抽取小型猪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培养M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进行标记.6只小型猪共做48个创面,随机分为bFGF +MSCs治疗组(A组)、MSCs治疗组(B组)、bFGF治疗组(C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D组),观察伤后愈合情况.在伤后3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