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问,是个法宝,它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我国南宋时期的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由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是长进。”明代的陈献章说:“前辈为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同时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和时空,再次是适时点拔,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会“质疑问难”是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简要的介绍和交流。
  一、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敢于提问题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充满欢乐、惊异、悬念等等情境景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并内化学习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让学生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无限度地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新异、独到的问题。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交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敢说、想说、能说,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提的问题,要用赞许的目光去注视,用欣赏的态度去评价。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出示课题后,教师问道:“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你们想提什么问题?”教师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许多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提出很多问题:(1)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2)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有人藏进去的?还是自然长出来的?(3)苹果里的五角星在那个部位?是每一种苹果里都有,还是哪一种、哪一个苹果里都有?(4)是谁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我们能发现吗?随即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学生的创造思维,正是学生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二、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善于提问题
  正如爱因斯 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提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改变过去老是师问生答的传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提问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如《云房子》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云房子哪儿去了啦?教师可以把这句话作为问题的思考起点,进行质疑:“这句话你能多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吗?”通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云房子是怎么样子的?云房子是谁造的?云房子有多大?云房子为什么不见了······让学生善于提问有三个方法:一是初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不懂就问是个好学生。二是精读阶段,老师允许学生“插问”提出自己的困惑或不同的看法。三是学完一节或一篇课文后,看看哪里不懂就提问,告诉学生学问的积累是靠好学善问。还要指导学生“会问”。要指导学生想在关键处问到点子上,使他们从“肯问”到“能提”再到“会提”直到“提好”。教师要做好示范。问中有导。教师要有一定的提问水平。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学会提问。要抓住课文重点多问些“为什么”,要充分利用课文练习题,引导分析,让学生领悟问法,要在不懂得的地方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无疑生疑”的本领。要让学生在自己提出的众多问题中选出最主要的问题,逐步优化提问艺术,提高问质量。
  三、放飞个性,让学生自主提问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发展的潜能,有生命的活力,而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富有個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和多变性。所以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而应充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步惟师,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创新能力,如教学《人类“老师”》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疑问:“老师,鸡蛋那么小,人那么大,无论怎么样用力业不能把它捏碎,这怎么可能呢?”我没有责怪他,而当场表扬他敢于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然后我拿出一个鸡蛋让学生捏,捏不碎,我也捏不碎,让听课的男老师捏也捏在碎,因此学生可能辉有很多怪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不是老师的教案所预设的东西,但是包含了孩子可贵的思维,如果老师能欣赏孩子们这些想法,就能启发他们的智慧,还能为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自由、舒展的平台。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是毫无疑义地是问号。”培养学生敢问、会问、善问是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游戏环节是最有趣,通过游戏学英语,学生在快乐中学会运用语言,掌握语言,从而开发智力,在游戏中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英语肩负着启蒙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重任,但由于教学对象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接受、分辨能力相对较低,语言环境不成熟等小学英语的教学就更为困难一些。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如何在教育中添加
期刊
一、通过课堂现象,进行分析、统计找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而音乐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意识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及观察,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兴趣不高,有走神的现象,回答问题的人数少,课堂气氛沉闷。实验前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期刊
时光飞逝,转眼间26年光阴于凝眸回首间无情流逝。我也从一名满怀激情,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羽翼丰满,成熟稳健的优秀高中政治教师和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回望26年一线教育教学之路,可谓酸甜苦辣,百感交集。这其中写满了勤奋——汗水、困惑——执着、智慧——进步、成功——幸福……  一、初出茅庐,努力却走进教育误区  自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份特殊的崇敬和热爱。所以大学毕业我义无反顾的选择做一名教师,并
期刊
童年时代,当看着老师挥舞着教鞭抑扬顿挫地讲课,仿佛一位圣人无所不知时,我从心眼儿里羡慕,同时也萌发了一种想要当一名教师的美好愿望。终于,大学毕业后,从小就热爱音乐的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自从当上老师之后,我就立志想做一名好老师。可是好老师的概念有的时候在我脑海里是很模糊的。在平时人们口中的好老师大多数是教学水平较高的,能够把班级学生成绩教好的老师。作为初入师道的我还真不知如何成为一
期刊
从事音乐基础教育多年,发现新时代中学生普遍不喜欢戏曲音乐,表现于课堂眼神里的不屑一顾,追随思维上的放纵散漫……怎样才能让其能动地接受,本文以教学实例,论证戏曲音乐教学手段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所得教学成果的可实践性,实现戏曲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戏曲中人物角色的多维互换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们在网络这虚拟空间中能够扮演各种强大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角色。抓住这一心理运用
期刊
从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小学生从低段开始如果不注重对积极思考的意识进行培养,到了中段、高段后就会表现出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意识,且不善于思考,即便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也会显得没有深度。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为学生牵线搭桥,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其中,除课堂教学进程中为学生营造积极地探索、思考活动空间外。我们可以在课堂作业的设置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并积累必要
期刊
一、小学英语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一)提出问题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三年级起点的英语课本,内容少、简单,都是日常用语,一般就是一些单词的套用和句型的转换,但有些学生的成绩总提上不去,就算是有些得高分的学生,其口语能力也有待提高。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学习环境优越了,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可以说是不计成本,一些发达地区的孩子更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按理说,现
期刊
学校体育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没有健康的身体身体素质做基础,直接会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总是担心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会容易受伤或者影响学习等等,现在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尤为重要,而忽视了孩子身体素,所以学校体育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唱响,“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带来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打题海战术来完成教学任務,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是实行不通的。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优化课前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的教学设计是整节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对于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课前的教
期刊
俗话说:一个班级就像一台大戏,而班主任老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正确。是的,作为导演就是要根据每个演员的演出、每个场景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拍摄。班主任老师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22个年头了,也一直在承担着班主任这个神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扮演着慈母、严父、良师、朋友等种种不同的角色。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做学生们的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