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农、林、牧、副业的各个方面,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兴趣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兴趣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高目标。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出发,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着重在解决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旨在提高高中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化学 兴趣 实验
沙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高中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只有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长时间地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转化为学习化学的斗志和动力。但是在实际的教与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意识不到兴趣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缺乏的原因
高中生缺乏化学学习兴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激发。教师崇尚“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将大量的化学知识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对毫无过程的结论产生兴趣,事实上,人最感兴趣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书呆子。其次,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压力过大,学生奔波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当中,考试成了生活唯一的目标。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只能成为学习的工具。学生更没有时间和权利去思考和创新,不允许怀疑书本上的知识结论。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热情和态度就会大打折扣。再者,高中化学知识普遍脱离生活实际,高中化学理论知识过多,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学习目标出现了盲目性。以上的诸多原因直接造成了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缺失。
二、解决高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方法
1.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即对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有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把整堂课讲解得绘声绘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设置正确的教学悬念,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都知道,高中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群体特点,巧妙地设置悬念,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序言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对化学未来发展的展望,配以化学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对神秘的化学世界产生好奇和疑问,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强烈兴趣。
2.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各种各样的实验。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更加真实地理解化学概念,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做镁条和酸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取几种物质,令其与酸进行化学反应,如树叶和酸反应,大理石和酸反应、通过这些反应,学生在掌握了酸的基本性质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酸雨的危害性,进而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比如在做纳和水的反应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做实验,首先应该向学生讲解这个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充满更多的迫切期待感,然后让学生将要观察的现象大体罗列成提纲,为实验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验的同时配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及时反馈实验的现象和效果,并对实验进行思考和总结,使学生在体会到化学实验神奇的同时,了解到学习化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3.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学生既可以暂时避开紧张的学习氛围,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趣味实验、辩论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诸如此类的课外活动在发展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之余,也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化学家故事的演讲活动,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化学家的故事,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向学生讲解有用的多,学生可以将收集的故事在课前五分钟进行一次热烈的讨论和推选,最后评选出优秀的故事进行课堂演讲,如此便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学习元素周期表之前,教师强制性地将门捷列夫及其元素周期表灌输给学生,学生对于这突如其来又抽象的元素周期表必然会产生一种排斥感。但是化学家故事的演讲活动让学生提前对门捷列夫有了深切的了解,很多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就对元素周期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法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配以一些启发性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期待、好奇的心理去接触并学习化学知识。化学学习一旦充满了动力和兴趣就不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从化学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起到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力.化学教育研究方法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莎,廖银燕. 教坛新探[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中化学 兴趣 实验
沙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高中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只有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有助于学生长时间地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转化为学习化学的斗志和动力。但是在实际的教与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意识不到兴趣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缺乏的原因
高中生缺乏化学学习兴趣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激发。教师崇尚“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将大量的化学知识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对毫无过程的结论产生兴趣,事实上,人最感兴趣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书呆子。其次,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压力过大,学生奔波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考试当中,考试成了生活唯一的目标。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只能成为学习的工具。学生更没有时间和权利去思考和创新,不允许怀疑书本上的知识结论。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热情和态度就会大打折扣。再者,高中化学知识普遍脱离生活实际,高中化学理论知识过多,学生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学习目标出现了盲目性。以上的诸多原因直接造成了高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缺失。
二、解决高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方法
1.巧妙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即对未知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有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把整堂课讲解得绘声绘色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设置正确的教学悬念,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都知道,高中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群体特点,巧妙地设置悬念,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序言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对化学未来发展的展望,配以化学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对神秘的化学世界产生好奇和疑问,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强烈兴趣。
2.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各种各样的实验。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更加真实地理解化学概念,更加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进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做镁条和酸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取几种物质,令其与酸进行化学反应,如树叶和酸反应,大理石和酸反应、通过这些反应,学生在掌握了酸的基本性质的同时也意识到了酸雨的危害性,进而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比如在做纳和水的反应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做实验,首先应该向学生讲解这个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充满更多的迫切期待感,然后让学生将要观察的现象大体罗列成提纲,为实验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验的同时配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及时反馈实验的现象和效果,并对实验进行思考和总结,使学生在体会到化学实验神奇的同时,了解到学习化学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3.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学生既可以暂时避开紧张的学习氛围,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趣味实验、辩论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诸如此类的课外活动在发展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之余,也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化学家故事的演讲活动,学生就会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化学家的故事,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向学生讲解有用的多,学生可以将收集的故事在课前五分钟进行一次热烈的讨论和推选,最后评选出优秀的故事进行课堂演讲,如此便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学习元素周期表之前,教师强制性地将门捷列夫及其元素周期表灌输给学生,学生对于这突如其来又抽象的元素周期表必然会产生一种排斥感。但是化学家故事的演讲活动让学生提前对门捷列夫有了深切的了解,很多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就对元素周期表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学习,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方法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配以一些启发性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期待、好奇的心理去接触并学习化学知识。化学学习一旦充满了动力和兴趣就不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从化学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从而起到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力.化学教育研究方法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莎,廖银燕. 教坛新探[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