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佳县朱家坬镇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主要是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和红枣低产改造林2个方面。分析朱家坬镇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和红枣低产改造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当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红枣经济林;问题;对策;陕西佳县;朱家坬镇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21-02
1 基本概况
佳县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中段西岸,是枣树生长的适宜之地。截至2015年底,全县枣林面积达5.47万hm2,其中挂果面积达3.33万hm2以上。红枣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因此,全县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主要是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和红枣低产改造林2个方面。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佳县朱家坬镇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面积达45.33 hm2;红枣低产改造林面积达80 hm2。
2 退耕还林概念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基本原则就是将耕地还林,对山区实行封育措施,通过个体承包的形式鼓励荒山造林,同时给予退耕农户粮食现金补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坡耕地退耕还林2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补贴种苗造林资金,按750元/hm2的标准当年一次性发放补助,同时粮食补助以现金形式发放,标准为1.4元/kg。
3 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和红枣低产改造林建设的效益
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基地项目的建设实施,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佳县退耕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现状,使经济收入提高20%。
红枣低改林基地项目的建设实施,一方面保护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改善佳县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兼顾了退耕户的经济收益。退耕户在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的同时,经济林基地中经济作物还可以作为退耕户的一种收入。
4 存在的问题
巩固退耕还林成功后续产业项目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基地建设和红枣低改林项目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1 干旱灾害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佳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所在的西北干旱区常年降雨量偏少,导致苗木的成活率较其他南方地区低,树木浇灌需要从其他地方通过水罐车运送到现场进行浇灌,无形中增大了栽植成本。同时,常常因为运送不及时而出现成片受灾的状况,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带来极大损失。
4.2 管理意识不足,各部门之间协作有待提高
尽管朱家坬镇政府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进行落实,并不同程度地把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但管护措施要落实到实施退耕还林的一家一户,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一方面,各部门之间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认识不统一,协调不畅,导致工程实施进度不理想;另一方面,农户的经营意识中仍有以前粗放经营的老思想,枣树栽后就很少管理,任其自由生长;退耕农户以短期经济效益考虑,在退耕地块间种粮食,而对于间作现象,乡镇干部在清理间作的时候,存在同情心理,措施不到位,制止不力,加之管理技术跟不上,对于新栽的枣树,广大退耕户缺乏专业的修剪、锄草、防虫、施肥等科学管理技术,导致枣树生长缓慢,枣果产量低,收效甚微。
4.3 项目进展缓慢,效益不能尽快发挥
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和红枣低改林基地建设规划项目总体进展缓慢,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效益不能及时发挥。一是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批复下达时间较晚,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无形中延缓了基地建设进度;二是连续多年的干旱少雨,使经济林栽植等建设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
4.4 配套资金不足,工作实施难度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但是经济林基地建设需要通过3~4年的实施,实施年限长,涉及部门多,实施难度大。同时,因为佳县地处神府煤田区域,当地的消费水平较本省、本市其他地方要高出许多,但是在作业设计的规划中不能编制这部分多出的收支出。其次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项目设计中资金支出明显偏低,在实际施工中难以按照项目规划实施。同时存在部分项目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1-2]。
4.5 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退耕还林条例》明确规定了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就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对退耕户还缺乏强制制约措施。《条例》仅仅从擅自复耕、林粮间作等方面给予处罚规定,但未具体明确量的问题,地方在定性定量的问题上不好把握,给处罚造成一定难度。另外,对退耕地块管护不到位、保存率不达标的,主管部门和实施乡镇也只能依靠做思想工作、不予验收、不发退耕还林补助款的手段来解决(验收合格后,再出现不合格的问题,解决的难度更大),缺乏强制性措施约定退耕户加强对退耕地块的管理。
4.6 作业设计滞后
部分林业技术人员对各自分管的地块作业设计不及时,往往存在施工在前而设计滞后的现象;还有的作业存在造林小班面积过小(不到667 m2)、退耕还林小班太过分散等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些作业设计方面的问题,将不利于后期的工程管理,也不利于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
4.7 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的实施,对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其充分把握政策的同时狠抓技术质量,对造林进行科学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设计,并且要求基层林业工作者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论的了解较为透彻,还要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而目前陕西省普遍存在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应的装备也较为落后,对退耕还林项目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的开展实施造成一定影响。 4.8 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存在抵触情绪
后续产业建设项目经济林基地存在村民抵触情况,主要是由于目前对红枣产业开发相对较少,市场需求较为单一,利润较少,同时农民对红枣栽植的后继潜力认识不足,难以调动农民的栽植积极性,出现部分地方农民阻碍新建枣林的现象,使工作遇到一定的阻力。
4.9 科学管理经济林的技术欠缺
在低产林改造方面存在后期管护不到位和相关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由于农民缺乏栽植经济林作物的积极性,对低产林改造方面工作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将在低产改造林发放的农用工具及肥料等用作他处,同时由于林业局目前技术力量薄弱,相对缺乏红枣技术方面支持。
5 对策
5.1 筹备有限资金,采购大量红枣经济林基地建设物资
通过政府采购渠道,积极采购粘虫胶、农药、有机肥、诱芯、诱捕器等物资,为农民管理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和红枣低产改造林建设方面提供物资保障。
5.2 加大林业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引进红枣专家来佳县指导工作,培养一批林业技术人员,广泛深入宣传有关技术,在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实施乡镇巡回举办丰产管理技术培训班,将从修剪、防虫、防病、施肥等方面向退耕户传授有关技术,提高农民管理枣园技能。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要求高、技术性强、政策性强,建议经常性举办高水平的林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以达到层层培训,提高整体林业管理人员素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3-4]。
5.3 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
乡镇林业站是最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在项目建设中即负有宣传贯彻国家林业政策,又承担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林业工作站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明确要求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确保基层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5.4 建议加大对佳县红枣产业的宣传力度和抓好招商引资
邀请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投资佳县的红枣产业。在将佳县的红枣打造成地方特色品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栽植经济林的收益,有效促进农民栽植经济林的积极性,更好地建设好佳县的特色经济林基地。
6 参考文献
[1] 沈国舫.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J].林业科学,2001,6(1):1-6
[2] 牛乐德.周宝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分析[J].科技创业,2006(6):9-10
[3] 朱芬萌.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支撑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4] 赵玉涛.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J].中国林业,2009(9):33.
关键词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红枣经济林;问题;对策;陕西佳县;朱家坬镇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21-02
1 基本概况
佳县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中段西岸,是枣树生长的适宜之地。截至2015年底,全县枣林面积达5.47万hm2,其中挂果面积达3.33万hm2以上。红枣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因此,全县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主要是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和红枣低产改造林2个方面。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佳县朱家坬镇红枣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面积达45.33 hm2;红枣低产改造林面积达80 hm2。
2 退耕还林概念
退耕还林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政策之一,其基本原则就是将耕地还林,对山区实行封育措施,通过个体承包的形式鼓励荒山造林,同时给予退耕农户粮食现金补助。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坡耕地退耕还林2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补贴种苗造林资金,按750元/hm2的标准当年一次性发放补助,同时粮食补助以现金形式发放,标准为1.4元/kg。
3 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和红枣低产改造林建设的效益
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基地项目的建设实施,既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黄河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佳县退耕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现状,使经济收入提高20%。
红枣低改林基地项目的建设实施,一方面保护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效益,改善佳县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兼顾了退耕户的经济收益。退耕户在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的同时,经济林基地中经济作物还可以作为退耕户的一种收入。
4 存在的问题
巩固退耕还林成功后续产业项目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基地建设和红枣低改林项目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4.1 干旱灾害造成严重损失
由于佳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所在的西北干旱区常年降雨量偏少,导致苗木的成活率较其他南方地区低,树木浇灌需要从其他地方通过水罐车运送到现场进行浇灌,无形中增大了栽植成本。同时,常常因为运送不及时而出现成片受灾的状况,给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建设带来极大损失。
4.2 管理意识不足,各部门之间协作有待提高
尽管朱家坬镇政府按照“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进行落实,并不同程度地把管护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但管护措施要落实到实施退耕还林的一家一户,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一方面,各部门之间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认识不统一,协调不畅,导致工程实施进度不理想;另一方面,农户的经营意识中仍有以前粗放经营的老思想,枣树栽后就很少管理,任其自由生长;退耕农户以短期经济效益考虑,在退耕地块间种粮食,而对于间作现象,乡镇干部在清理间作的时候,存在同情心理,措施不到位,制止不力,加之管理技术跟不上,对于新栽的枣树,广大退耕户缺乏专业的修剪、锄草、防虫、施肥等科学管理技术,导致枣树生长缓慢,枣果产量低,收效甚微。
4.3 项目进展缓慢,效益不能尽快发挥
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和红枣低改林基地建设规划项目总体进展缓慢,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效益不能及时发挥。一是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批复下达时间较晚,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无形中延缓了基地建设进度;二是连续多年的干旱少雨,使经济林栽植等建设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
4.4 配套资金不足,工作实施难度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但是经济林基地建设需要通过3~4年的实施,实施年限长,涉及部门多,实施难度大。同时,因为佳县地处神府煤田区域,当地的消费水平较本省、本市其他地方要高出许多,但是在作业设计的规划中不能编制这部分多出的收支出。其次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规划项目设计中资金支出明显偏低,在实际施工中难以按照项目规划实施。同时存在部分项目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1-2]。
4.5 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
《退耕还林条例》明确规定了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就承担的法律责任,但对退耕户还缺乏强制制约措施。《条例》仅仅从擅自复耕、林粮间作等方面给予处罚规定,但未具体明确量的问题,地方在定性定量的问题上不好把握,给处罚造成一定难度。另外,对退耕地块管护不到位、保存率不达标的,主管部门和实施乡镇也只能依靠做思想工作、不予验收、不发退耕还林补助款的手段来解决(验收合格后,再出现不合格的问题,解决的难度更大),缺乏强制性措施约定退耕户加强对退耕地块的管理。
4.6 作业设计滞后
部分林业技术人员对各自分管的地块作业设计不及时,往往存在施工在前而设计滞后的现象;还有的作业存在造林小班面积过小(不到667 m2)、退耕还林小班太过分散等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些作业设计方面的问题,将不利于后期的工程管理,也不利于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效益。
4.7 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的实施,对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其充分把握政策的同时狠抓技术质量,对造林进行科学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设计,并且要求基层林业工作者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论的了解较为透彻,还要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而目前陕西省普遍存在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应的装备也较为落后,对退耕还林项目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的开展实施造成一定影响。 4.8 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存在抵触情绪
后续产业建设项目经济林基地存在村民抵触情况,主要是由于目前对红枣产业开发相对较少,市场需求较为单一,利润较少,同时农民对红枣栽植的后继潜力认识不足,难以调动农民的栽植积极性,出现部分地方农民阻碍新建枣林的现象,使工作遇到一定的阻力。
4.9 科学管理经济林的技术欠缺
在低产林改造方面存在后期管护不到位和相关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由于农民缺乏栽植经济林作物的积极性,对低产林改造方面工作也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将在低产改造林发放的农用工具及肥料等用作他处,同时由于林业局目前技术力量薄弱,相对缺乏红枣技术方面支持。
5 对策
5.1 筹备有限资金,采购大量红枣经济林基地建设物资
通过政府采购渠道,积极采购粘虫胶、农药、有机肥、诱芯、诱捕器等物资,为农民管理红枣经济林示范园建设和红枣低产改造林建设方面提供物资保障。
5.2 加大林业管理人员培训力度
引进红枣专家来佳县指导工作,培养一批林业技术人员,广泛深入宣传有关技术,在全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实施乡镇巡回举办丰产管理技术培训班,将从修剪、防虫、防病、施肥等方面向退耕户传授有关技术,提高农民管理枣园技能。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程质量要求高、技术性强、政策性强,建议经常性举办高水平的林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以达到层层培训,提高整体林业管理人员素质,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3-4]。
5.3 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
乡镇林业站是最基层林业管理机构,在项目建设中即负有宣传贯彻国家林业政策,又承担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林业工作站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明确要求加强林业工作站建设,确保基层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5.4 建议加大对佳县红枣产业的宣传力度和抓好招商引资
邀请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企业投资佳县的红枣产业。在将佳县的红枣打造成地方特色品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栽植经济林的收益,有效促进农民栽植经济林的积极性,更好地建设好佳县的特色经济林基地。
6 参考文献
[1] 沈国舫.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J].林业科学,2001,6(1):1-6
[2] 牛乐德.周宝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分析[J].科技创业,2006(6):9-10
[3] 朱芬萌.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支撑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4] 赵玉涛.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J].中国林业,200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