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仅仅就事论事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密不可分的。
但目前高校的办学定位关注更多的是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结构定位和科学研究定位,分类与定位突出的是高校的学科比例以及各校在科研水平上的层次差异,而没有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上。同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趋同性很强,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上的差别也不明显。
笔者建议,以高校办学定位为突破口,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切实需要,探讨高校办学定位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为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到底存在何种关系?
首先,是社会服务面向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等学校进行定位时,可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基础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确定招生和服务面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促进自主定位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服务面向决定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范围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一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和服务,它就是一所在全国有影响的高等学校;如果是面向区域(部分省、市、自治区)招生和服务,它的影响就只能限于局部地区。
第二,是办学类型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根据高等学校履行三大社会职能的情况及其培养人才的类型,将高校分为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研究型、应用型(含高职)高校。研究型高校全面履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担负精英教育(以研究生教育和高水平本科教育为主体)任务,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重点项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应用型高校主要履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同时履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区域和行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少量“拔尖创新人才”;应用研究型高校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职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含高职)高校主要履行应用性、技能性人才培养职能,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并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即职业应用性、技能性人才)。
第三,是办学层次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本文探讨的办学层次定位,是指在办学类型定位的基础上,在纵向上的办学分层。只有在纵向上分层后,我们才能对同一类型的高等学校进行比较,并根据它的层次有的放矢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服务面向唯一的纵向分层依据,把高校分为全国性高等学校、区域性高等学校和社区性高等学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高校将采取不同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总之,办学定位是为了明确自身的基础、优势和不足,创新办学理念,它与毕业生就业两者关系的落脚点,在于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办学品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完善,高校如何在系统变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极具现实意义。
但目前高校的办学定位关注更多的是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结构定位和科学研究定位,分类与定位突出的是高校的学科比例以及各校在科研水平上的层次差异,而没有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如何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上。同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趋同性很强,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上的差别也不明显。
笔者建议,以高校办学定位为突破口,结合市场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切实需要,探讨高校办学定位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为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毕业生就业到底存在何种关系?
首先,是社会服务面向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高等学校进行定位时,可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基础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合理确定招生和服务面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促进自主定位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服务面向决定着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范围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一所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和服务,它就是一所在全国有影响的高等学校;如果是面向区域(部分省、市、自治区)招生和服务,它的影响就只能限于局部地区。
第二,是办学类型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根据高等学校履行三大社会职能的情况及其培养人才的类型,将高校分为研究型、研究应用型、应用研究型、应用型(含高职)高校。研究型高校全面履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担负精英教育(以研究生教育和高水平本科教育为主体)任务,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重点项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应用型高校主要履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两项职能,同时履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区域和行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少量“拔尖创新人才”;应用研究型高校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职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即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含高职)高校主要履行应用性、技能性人才培养职能,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并重,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即职业应用性、技能性人才)。
第三,是办学层次的定位和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本文探讨的办学层次定位,是指在办学类型定位的基础上,在纵向上的办学分层。只有在纵向上分层后,我们才能对同一类型的高等学校进行比较,并根据它的层次有的放矢地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服务面向唯一的纵向分层依据,把高校分为全国性高等学校、区域性高等学校和社区性高等学校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高校将采取不同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总之,办学定位是为了明确自身的基础、优势和不足,创新办学理念,它与毕业生就业两者关系的落脚点,在于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办学品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完善,高校如何在系统变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极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