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象及其艺术形态的演绎看传统艺术论的现代性转化--兼涉中西意象论之比较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跨界视野中的艺术理论”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ene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作为中国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范畴,贯穿于整个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并具有强大的学术生命力.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交融、数字技术飞速进步的今天,"意象"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中国质性,而且在技术与艺术共融的背景下更显示出亘古弥新的现代开创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意象"起源的梳理指出其质性特点,并通过中西"意象"论的比较阐明其艺术形式的现代性转化和坚守与拓展中国质性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中国有着通史研究的传统,也不乏通史研究的大家,但这种传统的研究方式到近现代遭到来自西方学术体系强有力的冲击。艺术史的研究几乎成了西方式的艺术史研究,丧失了我们具有民族
黑格尔所谓“艺术终结”是“体系”之内的艺术的“终结”,并不是“体系”之外的艺术的“终结”,更不是艺术的死亡。在黑格尔那里,“体系”之内的艺术(即他所谓“象征艺术、古典艺
《石涛画语录》十八章布局以及对《周易》辞章的确切引用与“太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一画论”承载着太极“本体论”的美学思想,体现了易学太极为一的宇宙发生论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