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钛引发体系合成丁基橡胶

来源 :合成橡胶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TiC14/H2O为引发体系,采用正离子聚合法合成了丁基橡胶(IIR),考察了引发剂加入方式、异戊二烯(Ip)浓度、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IIR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滴加引发剂溶液的方式可使单体转化率达到66.9%,并且波动幅度很小;Ip浓度的提高可以增大IIR的不饱和度,但是也会导致IIR的数均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下降,适宜的Ip浓度为1.0×10-2~1.5×10-2mol/L;低温的控制有利于单体转化率和IIR数均分子量的提高,但过低的温度可使溶剂
其他文献
以甲苯为溶剂对反式异戊橡胶釜内合金(TPI合金)进行分级,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4个级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PI合金为高反式-1,4-结构,级份C和级份D含有摩尔分
采用橡胶加工分析仪和恒速型双筒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炭黑填充不同牌号溶聚丁苯橡胶(SSBR)的动态黏弹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炭黑用量增加至20份时,SSBR—T2003混炼胶出现炭
2013年7月,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kt/aSSBR工业化生产线改建项目进入土建施工阶段,预计2014年1季度竣工。该项目将发挥现有热塑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
将炭黑DZ 13、N 330和N 660及改性的白炭黑TB2和通用白炭黑填充的天然橡胶(NR)在二甲苯中于不同温度下进行离解,外推其离解温度,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手段判断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2年第2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规定,“异戊二烯橡胶(IR)”(简称异戊橡胶)产品行业标准由青岛伊科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制定,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
以松香酸皂与油酸皂组成的复合乳化体系制备的中试产品丁腈橡胶(NBR)为基胶,分别用硫黄体系和过氧化物体系进行硫化,研究了NBR混炼胶的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耐老化
采用跳模法对再生胶进行发泡,考察了硫黄、促进剂CZ、TMTD对再生胶发泡特性及发泡体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用体视显微镜表征了泡孔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硫黄用量的增加,再生胶发泡体
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 69)、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二硫化物(Si 75)及3-辛酰基硫代-1-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XT)对丁苯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硫化胶在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溶聚丁苯橡胶(SSBR)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其他力学性能的关系模型,并用SSBR基复合材料的阿克隆磨耗实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考察了影响复合
采用Fenton试剂-混凝沉降法,对某石化公司的丁苯橡胶废水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中试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的化学需氧量(COD)为600~1 100 mg/L、生化需氧量(BOD5)为140~250 mg/L、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