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贺琦: 闯进作家圈的金融人

来源 :女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iquer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知金融女,从写作中汲取力量


  于贺琦在金融行业工作近十年。她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大学前往德国留学,收获了金融学硕士学位,是CFA持证人(特许金融分析师,在金融界被视为华尔街的敲门砖),顺理成章进入金融行业,一做多年。她工作起来敢闯敢拼,曾经有过一年数千万的个人业绩,升职加薪非常快,也很快地積累了一些财富。然而她却感到灵魂渴了,她觉得职业不等于事业,她要去找自己真正的使命,写作就是她找到的使命。
  于贺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吕碧城》。她选择写吕碧城,也有一种神奇的缘分。吕碧城出生于1883年,刚好比于贺琦大100岁,是一位才女,从文、从商、从政从无败绩,即使是在今天,女性能取得如此成就都是十分不易的,更何况是一百多年前。吕碧城有如此成就却不被人周知,这吸引了于贺琦的注意,她花大量时间去了解这个受关注程度与成就不相匹配的神奇女性,除了参考阅读大量史料,还去了安徽、天津、上海等地的博物馆实地采风,更远赴日本查取资料。积累了海量素材以后,于贺琦才动笔开始写,这种厚积薄发谋定而后动的做派,是她系统学习、多年阅读和实际职场工作经验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
  《吕碧城》的发表,让于贺琦从金融行业跨界到作家行列,正式开启了她的创作之旅。她的第二部作品《一次撞车》是一部电影剧本,很快遇到了欣赏它的人,一家影视公司买走了版权,并开始筹拍,这让于贺琦再次跨界成为编剧。《一次撞车》的筹拍大大激励了她,她加快脚步,将自己的长篇小说《粤岭翻山》写成剧本,这也是她第一部小说和剧本同时并行的作品。
  《粤岭翻山》的获奖,让于贺琦有了更多话语权,她对《一次撞车》的资方提出一个要求:导演务必是女性,因为这部电影写的是当代女性所遇到的普遍困境,女性导演更懂得去体会、理解女性的痛苦。她的建议得到了合作方的认同。
  作为一个行业新人,于贺琦并不怯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能力范围内去争取更优方案。总要有人为一些被忽视的群体、为一些习以为常的偏见发出声音,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她呢?

斜杠青年,

过往经历皆为养分


  于贺琦说自己很羡慕那些十几二十岁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的人,而她直到三十多岁才找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写作。

  很多故事曾在于贺琦的脑子里,一开始她也没有信心去动笔,随着年龄、阅历增长和能量持续累积,她才有信心去做这件事情。于贺琦曾在书中说,要做成一件事,一要有意愿,二要有能力。关于写作,她一直有意愿,也花了很多年去储备自己的能力。写作对她来说,是兴趣爱好变成职业,这个过程谈不上乐趣,但是“辛苦可以谈一下”。
  写作本身是很私人的事情,要独自完成大量的事情——一个人去做资料,一个人去思考,一个人去领悟,这注定孤独。而在创作过程中,是无人赞赏的,这就要求人不能仅仅靠热爱去做一件事,得坚持再坚持,才能熬过漫漫长夜。“你根本没有时间去想所谓的成功,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于贺琦说。
  在创作过程中,于贺琦一直坚持一边写一边改,如同当年白居易写诗力求“老妪能解”,她也请了一位与文字行业不沾边的朋友读,什么时候朋友觉得读起来顺畅无障碍,才算改好了。修改反反复复,大量而繁琐,她却兴致盎然,她说:“工作的时候写一个PPT,改三遍我就会受不了,但是写小说,几十万字的书稿,改十遍、二十遍,每改一遍就需要好多天,我从来不厌烦。”
  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于贺琦完成了人生中最艰难的第一本书,在创作过程中,她积累了扎实的功底,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并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她很快将这些经验用到自己的第二部、第三部作品的创作上,使创作时间大量缩短。她就像一个少林寺的小和尚,花很多时间砍柴挑水练基本功,然后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练成了轻功。

  于贺琦觉得一个好的写作者要拥有几项重要因素:第一是大量的有层次的阅读,这样才有可能在精神层面高屋建瓴地去写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主题;第二是社会生活经验,有大量的工作经验、职场阅历作为前提,作者才有机会写出真实、不悬浮、不脱离现实的作品;第三是丰富的感情生活,这样作品中的人才能有血有肉;最后一点是技巧和灵感,技巧可以靠学习、训练获得,灵感虽然重要,但不可能靠灵感写几十万字的作品,那不是灵感,是水。   谈到斜杠人生中原来的本职工作,于贺琦认为职场生涯提供给一个作家的素材、对这个作家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比如在《粤岭翻山》中写到金融行业,她用到的案例对金融行业的人来说是浅显的,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却是十分新鲜的,如果没有这么多年在金融行业的沉浸式体验,她的这部作品是不可能抓住评委们眼球的。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她对于自己逐渐远离金融行业并不遗憾,她想要写作,遇到好的项目时,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去抢、去争取,反而会退后一步,考虑留给写作更多时间,同时牺牲了大量社交时间去积累写作素材,这样无形之中逐渐远离了升职加薪的中心位置。
  对这样的选择,于贺琦从不后悔,她说:“因为你的心要什么是很明确的,如同渴了一样,只有喝到那杯水,才能活过来。”三十多岁时,写作成了于贺琦的那杯水,她无法再退,于是,她选择了辞职,成为一个专职作家,结束了斜杠青年的阶段性生涯。

不给自己设限,就是最好的舒适圈


  于贺琦是一个敢于挑战、善于学习、勇于获取的人,这种勇敢,让她可以无惧变化,而且能拥抱变化。她的第一部作品《吕碧城》都要完成了,她还是金融圈的人,连一个编辑都不认识,一个影视行业的人都不知道,于是她在埋头创作之余,开始“兜售”自己的作品。她非常清楚,自己作为一个新人,坐等别人的垂青是不现实的,她得主动出击。这种主动寻找机会的能力,并不是人人具备的。对于贺琦来说,她的舒适圈不是熟悉的环境和工作,而是不给自己设限,去往任何想去的领域。
  “如今各个内容公司,做审阅的人大都是90后甚至95后,他们很年轻,作品要打动他们,通过第一关,就不能抱着老思想。我很喜欢跟年轻人交流,如果我的作品打动同龄人,可能我没那么激动,但是如果打动90后、00后,听他们发出‘wow’的惊呼,我会由衷地感到开心。”她笑着说。
  在于贺琦主动出击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互联网公司的策划人、出版社的编辑、影视公司的制作人、各种投资人……很快,她在一个新领域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人脉圈。这个过程也成为于贺琦未来写作素材的一个积累,她喜欢写各种各样复杂的、真实的、多面而立体的人物,她兼具东西方教育背景,心态上比较包容,在她笔下,很少有绝对善或者绝对恶的人物,绝大多数的人都有多种侧面。
  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是不可能超越这个作家本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的,作家本人的教育、阅历、三观,无处不体现在自己作品的方方面面。在网文兴盛的时代,写作门槛似乎变低,但恰恰在人人都能写的时候,作家对于自己笔下的作品,更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于贺琦说:“我们从世界上得到了很多养分,那么我们还给世界的也应该是可以给予别人养分的内容,我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

  正是因为如此,于贺琦首先聚焦了女性题材,因为她发现身边很多女性给自己设定了一堆条条框框,局限了人生还不自知。“没人让你守着這样那样的规矩,你给自己设限,你说这不行、不可以,为什么不行呢?我看很多女性过得并不好,给自己安上了枷锁,还舍不得打破。”她说,“我虽然领悟得晚,但是总算也是打破了自己,我要为她们做点儿什么。”《一次撞车》的剧本,就是一个女性守望相助的故事。
  于贺琦总是带着对写作的尊重和自然流露的谦逊,这样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年轻作家在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受访的时候,于贺琦还在各种空当继续修改《吕碧城》,这本书发表的时候是32万字,如今,她又改了几遍,预计成书40万字。她笑道:“这本书发表的时候,版本还有点糙,读者会觉得这是一个好看的姑娘,等我改完了大家再看会说:哇,名媛。”
  这是一个作家爱惜羽毛、珍爱自己笔下每一个人物的初心,于贺琦像一阵疾风,携带着金融行业人员的勇猛和飒爽闯入作家圈,在短短时间里浸染上作家身上独特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个行业,有人来,有人去,可是永远都有新的人抱着热爱和使命担当加入进来,而他们正是让一个行业变得更好的一份微小却坚韧的力量。
其他文献
设想一下,今晚,你将要参加一个六人晚餐聚会,你对其中一人有好感,你要如何“不经意”地引起对方注意呢?  日本脱单综艺《有点心机又如何》给出的方案是:找个借口去卫生间,把头发盘起来,扎成可以露出完美颈部的丸子头,五分钟改变形象,瞬间让人眼前一亮。  节目组还请来了导师兼女主持人田中美奈实,这位33岁的姐姐是日本银幕上“心机girl”的代表,总是登上“最想与其谈恋爱的女星”与“你最讨厌的女艺人”排行榜
期刊
虫草花土鸡煲花胶大厨点拨  1. 土鸡挑选去内脏无油脂的净鸡,鸡头小、体型紧凑、胸腿肌健壮、鸡爪细、色泽鲜艳为佳;  2. 虫草花滋肺补肾护肝,用于煲汤炖汤营养丰富;  3. 花胶筒的泡发方法是:用纯净水泡发干货12小时至透软,再用开水烫至花胶筒筋膜变软,最后放入冰水中再泡12小时。配料:  土鸡1只,干虫草花30g,发好的花胶筒3条,大葱、生姜、盐少许,花雕酒少许,胡椒粒20g,鸡汁少许,赤肉1
期刊
宝珀Blancpain 2020全新腕表力作登陆中国西安。此次耀眼呈现的两个王牌系列代表了宝珀的两面,V系列作为时光历练的尊贵经典,亲证新世代绅士致胜之道;现代潜水表鼻祖五十噚系列始终引领行业标准与风潮,是天生爆款的运动腕表标杆。此次力作,炫目色彩带来丰富视觉体验,全新材质提升佩戴舒适度,更有男士女士都钟意的完美尺寸。Givenchy纪梵希倾城香水热情登场  2020年甜蜜初秋,纪梵希全新推出“万
期刊
身为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的主任医师,刘梅颜多年扎根从心脏到心理的“双心健康”领域,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还常常需要出差、学习。这么多年来,出诊、教学、研究、科普……哪一项她都不曾耽误,也从不叫苦,她说,“做自己愿意做的、擅长做的,点滴善举都可能会帮助到别人。”这名温柔而坚定的女性,有着一颗饱含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医者真心。  如今,女性所承担的事务和发挥的作用都是史无前例的。当代女性面临更大的压力、
期刊
我们和朋友告别的时候,习惯说“下次见”,广东人告别时会说“得闲饮茶”——改天有空一起喝茶!“喝早茶”是广东特色的饮食文化之一,在人声鼎沸的茶楼中,点心车繁忙穿梭,阿伯们就着几笼点心、一张报纸就开始“吹水”,伙计不停地为他们满上热茶,最富有人间烟火气的食堂莫过于此。  告别了新年的大鱼大肉,在春寒料峭的日子,我们请来了西安温德姆至尊酒店雁鸣轩中餐厅点心一级厨师李政,用广东小点的清淡滋味,为你开启春天
期刊
梁建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她主持研制的CRH380A,创造了时速486.1 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她带领一支上千人的高铁研发团队,成功研制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运营时速200 公里到350 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让中国高铁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精彩蝶变,将中国高铁打造成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人类对速度的孜孜以求,贯穿于人类发展史
期刊
PART1糖分,真的“萬恶不赦”吗?  “零糖生活”真的健康吗?  “零糖生活”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  人体是一个蛋白质本体,血液中流淌着葡萄糖,不论你怎么“戒糖”,你的身体都会想方设法为挑剔的红细胞、神经细胞和肌细胞提供葡萄糖作为能量原料。  糖是脑神经系统热能的唯一来源。人体进行呼吸、血液循环、肢体运动及体温保持等, 都少不了糖,糖摄入不足,疲劳、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就会找上
期刊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有一个片段:姐姐们坐在开往宿舍的汽车上聊天,听着其他姐姐的夸奖,张含韵带着腼腆的笑,用双臂环抱住了眼睛红红的自己。  用双臂环抱自己这个动作曾经无数次地出现在她的生活里,害怕的时候,身处低谷的时候,面对谩骂不知所措的时候,她都是这样用力地抱住自己。  這一次,则是因为伊能静的一句话。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伊能静引用罗曼
期刊
前段时间,世界首家24小时书店“诚品台北敦南书店”关店。虽然不能亲临现场,但我们也隔着海感到遗憾。人们爱书店,那里有浩如烟海的书籍,也有飘着咖啡香气的空间。本期,我们在推荐美好书单的同时,也想小小地呼吁一下大家:闲暇时,不妨去附近的书店逛逛,给我们的“灵感游乐园”打打气。《我们都是书的囚徒》  作者: 思郁  出版: 金城出版社  阅读是一种名正言顺的贪婪,我们所有的欲望都在阅读中膨胀开来。《我们
期刊
小時候写诗  同时用几个本子  在阳台上写  写完一首  就打开推拉门  把本子给爸爸  再关上推拉门  在下个本子上写  那阳台有我无数的心事  每个都叫人窃喜或不安  有我养过无数的小动物  之后我也忘了他们的眼睛  小时候写诗我总是笑着  爸爸也笑着  但我却想……  却想打开推拉门  拿回那些本子  擦掉上面的诗  再和爸爸一起  把本子退回去  站在小学门口  我就还是个孩子  把学校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