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南京 迎接青奥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nimal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即将迎来2014年青奥会,这是一件令全南京人民骄傲自豪的事情,但在高兴的同时,也令人不禁为南京现在的环境而感到担忧。
  南京为世界上少有的六朝古都,和镇江、上海一样属于中国第三阶梯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长江从江宁铜井进入南京,向北流入下关后折向东,在龙潭流出,进入镇江。秦淮、金川为南京两大水系,其中金川污染严重,已被列为劣五类水质。
  南京总面积6 597千米2,大部分为低山丘陵,面积4 255.07千米2,江河面积752.06千米2。诗句“石头虎踞,钟山龙蟠”将南京周边地势形容得恰到好处。由此可见,南京名山众多,有“虎踞龙盘”之美称。
  南京既为六朝古都,发生的大事自然不少,如明太祖定都南京、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而现在的南京,山清水秀,名胜古迹众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随着游客的日益增多,南京的环境也备受考验:大批来自全国各地旅游客车的尾气排放、游客留下的大片垃圾。外来人员日益增多,工业废气废水……这一切使南京的环境越来越差。为了迎接青奥会的八方来宾,笔者呼吁南京市职能机构与每一位南京市民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社会的任何进步,单靠几个人或部分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南京的发展也不例外。南京环境的改造需要全体市民的努力,首当其冲的是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网络、电视、条幅、讲座等进行宣传,先应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2)注重节能减排。对于工厂,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并定期检查,一些不达标的工厂,可以依法予以整改或关闭,减少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广大群众可以根据距离远近,选择步行、骑车、坐公交、乘地铁等,尽量少开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绿化、美化、净化南京。南京的绿化程度全国有名,但许多绿化带被随意践踏,或者用作其它用途,应呼吁所有市民从我做起,爱护花草树木。对于秦淮、金川两大水系的污染,除了提高市民素质,还要增加水上打捞工人,并在污水排放口安装过滤网,减少水资源污染,并以此加快水资源自身净化。
  2014年青奥会是祖国一大盛事,每一位南京市民都应从自身做起,还南京一个绿水蓝天,为青奥会增光添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初二(1)班(210000)
其他文献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地理课程目标,简称“三维目标”。本文中的“三维目标”包括课程“三维目标”和教学“三维目标”。地理课程“三维目标”指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总目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分解。地理教学“三维目标”,是教师根据地理课程“三维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深入进行,地方自主命题省份越来越多。全国统一高考各地自主命题的比较分析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虽然各地自主命题,但都属于全国统一考试,总结各地命题中的共同点,有助于在自主命题中把握全国统考的命题性质。同时,各地自主命题各具特色,各有其优势和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并使之得以推广,有利于消除方兴未艾的自主命题难免出现的各种误区,也有利于提高命题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本
甘肃省酒泉市试验中学张玉芬教师回答:  1 将生活地理融入地理教学  生活地理是日常生活中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现象,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天气的阴晴变化、四季景观的差异、昼夜长短的不同、地形与河流的关系、南北方风俗的差异、城市街道的走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与地理课程息息相关。从此角度而言,地理学科应该是实用性极强、学生较易接受和掌握的课程。但事实恰恰相反,高中文科课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的是地理比较难学,甚
所谓垂直农场,就像人们居住的房屋从平房向高楼进化一样,耕地也从田地向多层建筑式的楼层化农场发展,在人工修筑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其具有适合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成熟条件,成为有效扩大农作物生产面积和生产产量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途径和方法。垂直农场的问世,并不意味着消除传统的农村种植,而只是为了减少对农业土地的过分依赖,缓解耕地面积不足的压力,使部份土地回归自然或变为森林。  城市垂直农场
地理学在中国起源很早,为人所熟知。中国有句俗话,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地理学的起源都十分久远。几乎可以说,自进入文明时期之后,人类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开始不断积累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但是,地理学也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以为就是一般地理知识的堆砌,是一门浅薄的学问。  其实,地理学的发展势头迅猛,已经从古典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发展到今天以现代科技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  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为教学提供直观生动的表现效果,扩大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范围,为教育教学现代化注入活力。随着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深入,地理课件的制作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推进地理新课程实施,全方位展示地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成果,应广大教师要求,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第二届“开拓杯”全国地理课件制作大赛,具体事宜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全球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及相互的关系,并产生危机感、紧迫感。  过程与方法:了解“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赏析与创作漫画,启迪智慧,放飞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开发创新潜能。  二、教学媒体  计算机、网络。  三、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需要排放到环境中。不当的利用方式让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导致了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也促使人们思考建立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    一、人地关系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我国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教育编制的教育类专题地图集,使专题地图集的纵深发展又前进了一步。《图集》全面客观地呈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图集》在专题内容的色彩设计上独具特色、清新淡雅、美观大方,庄重而又不失活力,与教育专题信息紧密结合,将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各类信息以地图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
高中地理必修3是典型的案例教学,从现在全国使用的四个版本教材来看,所使用的案例存在较大的差异。比较四版本教材中案例的选取可以发现一些共性,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如何综合各版本精挑细选的案例,让案例教学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思考教材案例的使用方法,使案例用得好、使得巧。    一、地理教材案例的选取情况  比较分析四版本必修3教材中案例的选取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