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起点公平重千钧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634606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我国大力倡导教育公平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一个子系统,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将教改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指出解决教改公平问题需从起点公平着手,并对教改起点公平的内涵、结构、特性进行阐释;结合当前国情分析我国教改公平问题的重点;最后从教育资源配置等角度提出相关解决教改起点公平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起点公平;教育资源;受教育权利
  一、幸福守望:绪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如此种种,均向社会传递出一个清晰而响亮的信息——中国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教改公平是发展教育的基石,推进教改公平是政府部门的首要责任。
  二、齐力助梦:我国教育改革起点公平问题的阐释
  当我们谈及“教改公平”的时候,首先应对“公平”一词进行探讨和解释。纵横经纬,古往今来,“公平”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公平”,《辞海》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作为公平的正义可以说是不受现存的需要和利益的支配。它为对社会制度的评判建立了一个阿基米德支点。”
  如今,公平概念已被专门用来作为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视为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教育改革作为教育崛起的必经之路,教改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和体现,已成为社会价值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教改公平呢?所谓教改公平,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以及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分配合理性的一种主观体验、社会制度、现实状态和理想追求。
  瑞典教育学家胡森认为:教改公平主要包括教改起点的公平、教改过程的公平和教改结果的公平。追根溯源,教改起点公平属于“机会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强调的是整个过程中的教育制度或安排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以消除外部的经济障碍和社会障碍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教育结果的公平则通过向儿童提供使个人在入学时存在的天赋得以发展的各种机会,使不同社会出身的儿童获得进步,进而获得平等的教育效果。
  依笔者浅见,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而唯有做到公平的教育改革方能有力地保障教育改革的实施,目前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是通过合理配置并优化教育资源,保障教育起点的公平。
  三、艰难逐梦:我国教育改革起点公平的现存问题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从根本上来说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政府对教育的保障力度不够, 导致受教育权利不平等。我国长期以来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国民教育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达到4%。”这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直到2003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只达到3.41%。并且,这有限的教育经费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分配差异极大,直接导致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极为有限。村小屡屡被撤点并校,有一些乡村地区,在撤掉原有学校后,幼童求学距離甚至达到十公里以上;留守与流动儿童已然成为被边缘的群体,留守儿童大多被隔代抚养缺少父爱母爱造成心理问题,流动儿童断层教育严重;代课老师惨遭“卸磨杀驴”的悲剧……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强势与弱势群体的不同阶层地位,全然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当前,社会的不同群体拥有不同的教育机会。以贫困农民、下岗失业者以及进城农民工、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和弱智人群等为主体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状况困窘之原因,能够汲取的教育资源比较少,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在教育上更处于不利的地位。由于家庭贫困,少数学生甚至还不能实现自己读书、改变人生的愿望;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原居民子女享受的教育也不一样;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的社会阶层及文化程度背景等与常住人口家庭相比,流动人口家庭均有一定差距,这也直接影响着其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而经济富足的家庭的孩子却能处之怡然地享用着应接不暇的优质公共教育资源,其家长运用各种社会力量帮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新闻也是数见不鲜。如此,不同阶层的学生由于处于不同社会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四、笃定筑梦:怎样促进教育改革起点公平的实现
  (一)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切实把“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落在实处;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探索建立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把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作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完善政策制度,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权
  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府应放开城市公办中小学,方便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根据居住地就近入学;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民工子弟学校,帮助进城务工农民比较集中的地区解决其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实行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财政供给制度,合理分摊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成本。
  五、璀璨未来:余论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要突破,关键在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也就不会有进步。改革的成效往往与改革的力度相辅相成,改革的力度越大,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接近教育公平,追寻教育公平。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情况决定了政府当前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教育改革的起点公平上,即落实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
  探索教改公平,没有人是旁观者,我们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肖建彬.论教育公平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托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契合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在阅读中思辨,是融合了阅读策略的渗透,严谨优美文字的鉴赏,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思索和再思考、再创造的多角度思考,把阅读教学提升了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高段英语;阅读教学;思辨能力  社会对于新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教育中注重和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现在的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仍然过份注重考试结果,学习的内容
期刊
太赫兹波因其独特的频谱特性,在天文观测、星际通信、国防安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交叉前沿应用。滤波器作为太赫兹探测/通信系统中关键器件之一,能够提取特征信号并抑制干扰频率,提高系统的目标探测性能。近年来,得益于高精确度制备工艺的快速发展,太赫兹波导滤波器的研究进展已取得突破性成果,基于不同类型、结构、工艺的太赫兹波导滤波器被深入研究。该综述从太赫兹频段加工工艺方面入手,阐述了太赫兹频段波导滤波器的发展现状和普遍问题,并总结了主流工艺下滤波器的优缺点,为太赫兹高性能波导滤波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摘 要】社会对英语教学提出来了新的观点与要求,英语教学应当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在以学生视角对教学进行观照的过程中,英语学习情境、英语教学方式、英语学习品质等都会有异于传统教学视角下的含义。 本文将浅析一下基于学生视角的英语学习及评价。  【关键词】学生视角;英语学习;评价  前言  在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英语教学由于其特殊性而逐步成为教育界甚至是整个社会的讨论热点,一方面人们日益发现
期刊
太赫兹成像技术在人体安检、无损探伤、质量监控、生物医学、半导体特性表征等许多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各类太赫兹二维成像技术,包括太赫兹扫描成像、太赫兹单像素成像、电光调制太赫兹成像、太赫兹相机直接成像等技术,综述各类成像技术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具体的成像方法和成像结果,总结了不同太赫兹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并对今后太赫兹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太赫兹(THz)波具有能量低、穿透性强、频带宽等特点,因而太赫兹成像技术在无损检测、生物医药、安全检测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太赫兹成像的分辨力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太赫兹近场成像技术可突破衍射极限,获得分辨力为亚微米甚至是纳米量级的高质量图像,基于近场技术的高分辨THz成像技术相继被提出,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太赫兹近场成像的基本原理;其次总结了近场成像进展及增
【摘 要】分析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对教学内容适当整合、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可迁移技能强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可迁移技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21stCERI,2011)在公开调查报告中反映了具有良好“可迁移技能”的高级人才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稀缺资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期刊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光谱检测手段,可用于包括水合物在内的多种物质的表征。金属硫酸盐具有多种不同的水合物,在太赫兹波段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性,利用太赫兹光谱技术可以对过渡金属硫酸盐的不同水合物进行有效表征。本文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硫酸镁及其水合物进行表征。通过对七水硫酸镁进行恒温干燥,得到不同的硫酸镁热解产物并对其太赫兹吸收光谱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合物表现出差异明显的太赫兹吸收特性。这为硫酸镁水合物的多种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过渡金属硫酸盐及其水合物的检测提供了简单、快捷、有效的表征手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模共振的多通道太赫兹波导滤波器。在太赫兹周期结构波导中引入缺陷,可以在禁带范围内形成通带,从而实现窄带滤波。通过数值模拟对多通道滤波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缺陷长度可以实现通道数可调的多通道滤波功能,通道数可达10~12个,透过率均在98%以上。此外,改变波导结构的周期个数,还可实现对通带带宽的调控,最窄带宽可达0.01 GHz。该波导滤波器性能优良,具有结构紧凑、易于集成、透过率高、通道多、带宽窄等优点,为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的研制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基于单层金属手性谐振器的超表面在垂直入射条件下很难激发较大的手性光学响应,难以形成与电偶极矩不正交的面内磁偶极矩分量。光场在介质超原子中激发的位移电流可能引发面内磁矩,进而实现高效的手性光学响应。基于无损的全硅超表面在太赫兹波段实现了巨大的手性响应。手性硅柱中的泄露波导模式同时激发了面内电偶和磁偶极矩,从而引发了自旋选择的后向电磁辐射,进而实现了太赫兹波的手性光学响应。利用线栅偏振片搭建了偏振相关的时域光谱测试系统,测得透射光谱中的圆二色性峰值达0.2。这种制备简单的全硅超表面为太赫兹手性超器件的设计提供
在射电天文领域,为了实现更宽频带内多谱线同时观测任务,要求太赫兹超导相干接收机向更宽带方向发展。针对下一代太赫兹超宽带接收机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频段覆盖180~420 GHz(相对带宽达87%)的超宽带脊波导双工器设计,主要包括:180~300 GHz频段和320~420 GHz频段宽带脊波导滤波器设计与变换;超宽带太赫兹多级耦合型脊波导双工器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在180~300 GHz和320~420 GHz频段双工工作,回波损耗整体优于15 dB,通道间隔离度达20 dB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