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网络课程及其体系架构和功能模块的智能设计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型网络课程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网络课程的开发中,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造就了全新的教育环境。开发智能型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据调查,现有的网络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如:不能以学生为本,课程内容“千佛一面”,不能因人而异;缺少必要的技术接口,使其在教学内容与适应市场上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对教学资源进行技术层面的管理,教学内容不能动态地更新,缺乏适应性等。如何使网络课程更加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成为每一个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提出了智能型网络课程的概念,讨论了智能型网络课程的体系架构、功能模块的智能设计及实现的几个技术问题。
  
  一、智能型网络课程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
  
  1.智能型网络课程的定义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我们把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称为智能型网络课程:(1)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展示教学内容;(2)依托网络和网络技术构架教学支撑环境,其中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3)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记忆能力(自动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增强的统计功能;(4)具有自适应能力、可扩展能力和增强的管理能力。智能型网络课程是网络课程的深化、优化,是网络教学发展的需要。
  
  2.智能型网络课程的体系架构
  智能型网络课程的体系架构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图1是智能型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图。
  
  
  二、智能型网络课程的功能模块及其智能设计
  
  1.教学子系统
  “教学子系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智能型网络课程的主要功能模块。它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教案、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认知度确定等子模块。
  教学子系统的智能设计可考虑下面三点:
  (1) 确定认知度。由课程系统设定若干问题,将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与所用时间比得到一个介于0~1之间的数值,这个数值我们称为认知度。认知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大小,可作为确定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级的指标。认知度是一个自动记录在库的动态数值,它应能随着学习者在线练习和做作业的情况而动态地改变。
  (2) 动态调整学习内容,适应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度,我们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分为较高、中等、一般三个等级,教学内容也相应地按较高、中等和一般的难易程度进行设计组织,当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教学内容可根据学习者认知水平等级而动态地进行调整。
  (3) 课程内容要能够与时俱进。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相应的课程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从而满足不同的学习对象。因此课程章节目录结构、内容要能动态地增加、删除和灵活地调整,同时要可灵活地隐藏与显现,以调整浏览窗口,使学习界面更具人性。
  
  2.答疑子系统
  “答疑子系统”用来为学习者解惑答疑、指点迷津,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上由“问题答疑”、“问题搜集”两个数据库表和“问题搜索”、“问题提交”、“热点问题”、“问题解答”四个子功能组成。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可通过“问题搜索”的文本框输入要查问题的描述,在“问题答疑”数据库表中进行快速智能检索、查询答案,并呈现给学生;“问题提交”是学习者将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提交到“问题收集”数据库表中;“热点问题”是学习者查询频率较高问题,点击“热点问题”按钮可将查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呈现在页面上,方便学习者的查询;“问题解答”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进行解答,并自动提交到“问题答疑”库中。
  答疑子系统的智能设计可考虑下面四点:
  (1)自动提交“问题答疑”库中没有的问题到“问题搜集”库中。当在“问题答疑”数据库中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系统在告知学生的同时将该问题自动存放到“问题收集”数据库表中,并通过电子邮件和课程论坛自动通知教师有新问题要解答。
  (2)系统能将热点问题自动地、动态地显示到“热点问题”列表中,方便学习者解惑答疑。
  (3)采用智能技术,加快查询速度。“答疑子系统”在设计时要采用智能查询技术,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以便学习者尽快在“问题答疑”库中找到要查询的答案。
  (4)自动剔除“问题答疑”库中的“无用”问题。 “问题答疑”库较长时间内无人问津或查询次数极少的“无用”问题既占用存储空间,又影响检索速度,因此系统要能自动剔除这些“无用”的问题。
  
  3.作业子系统
  “作业子系统”是学生提交作业与获取批阅结果,教师批改与发布作业、统计作业正误率的平台。由“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查看”、“正误统计”、“作业发布”五个模块构成。“作业提交”用于学生上传作业到“作业库”中;“作业批改”用于教师批改并点评作业;“作业查看”用于学生获取教师对每个作业题的分析和评论;“正误统计”用于统计每一个作业题的正确率,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有的放矢进行辅导答疑。
  作业子系统的智能设计可考虑下面三点:
  (1)自动判断试题正误,智能批改作业,自动统计出每个学习者的作业中每个试题的正误数据。
  (2)将错误率较高的作业题自动提交到交流与探究的“课程论坛”栏目中,供学习者进行讨论和研究。
  (3)学习者认知度的高低有先天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影响。随着学习的动态变化,作业子系统应能根据学习者的作业情况,动态确定学习者的认知度,并及时更新认知度数据库。
  
  4.交流与探究子系统
  交流与探究子系统在智能型网络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智能型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流与探究子系统由“课程论坛”和“课程公告”两个功能模块构成。“课程论坛”的设立是以“学”为中心的设计,为处于不同地域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一起探讨、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课程公告”是管理者、教师及时地发布课程学习信息与通知的地方。
  交流与探究子系统的智能设计可考虑下面两点:
  (1)自动调“作业子系统”、“考试子系统”中的错误率较高的问题与“答疑子系统”中的热点问题到相应的专题,供大家讨论。
  (2)动态将学习者浏览过的问题排序。可根据其被浏览的频率进行排序,使那些热点问题一直处于“交流与探究区”的热点位置,以引起学习者的关注。
  
  5.学习资源子系统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学习者往往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获取知识,因此智能型网络课程要能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供大家使用。学习资源子系统由“网上资源”和“自集资源”两部分构成。“网上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搜索引擎的快速检索功能,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在整个Internet上进行检索;二是与课程相关的一些学习网站列表。“网上资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从几本参考资料扩展到整个因特网,让学生由单纯依赖课堂教学和教科书获取知识,扩展到从Internet这一巨大的资源宝库中获取。“自集资源”是教师、学生将自己平时采集到的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或自己撰写的学习心得体会,以网页的形式上传到课程资源的相应数据库中。
  学习资源子系统的智能设计可考虑下面三点:
  (1)学习资源系统要能有效地过滤包含有害信息的网页或网站,以保证学习资源的纯净,构建环保型的学习资源。
  (2)对在网上检索到的和自集资源中比较好的网络资源经过用户推荐,系统过滤后,自动列入“网上资源集锦”。
  (3)当学习者在网上检索知识点时,课程系统能确定出一个知识点的检索范围,以便快速地在网络中寻找对学习者有用的数据信息。
  智能型网络课程的管理平台是各功能模块实现智能化的后台支撑,是智能型网络课程功能扩展、性能提升、资源更新和系统维护的保证,其可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智能型网络课程的重要指标。模拟考试子系统属于综合性知识的在线测试,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期末复习效果的检测平台。通过测试结果的实时反馈,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实现考试前的自我评估。对智能型网络课程的功能、性能、实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限于篇幅,关于课程管理平台、模拟考试与教学评价等子系统的智能设计,本文不再进行讨论。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1.智能型网络课程的数据库设计
  智能型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库技术作支撑。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来自对事件或事件结果的记忆或记录。因此,支撑智能网络课程的数据库应设计成两类:一类用于智能型网络课程各种学习资源的储存,一类用于存储系统使用者的行为及结果或课程系统中的各对象的被访问次数,记录学习者动态变化的认知度。每一个数据库表应有一个字段,作为各个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只有各个数据表之间有了联系,才可以实施正确的反馈。
  
  2.访问WEB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应用开发技术的选择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和动态页面制作技术是开发智能型网络课程的两大关键技术。智能型网络课程的智能实现依赖于程序代码,Microsoft.NET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ASP.NET以及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借助于ADO.NET、ASP.NET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多种数据库进行访问和操作。Microsoft.NET使我们能够快速地设计、开发Web应用程序。
  
  3. 快速检索技术的设计
  智能型网络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增强的可交互性,对事件的快速响应是其智能性的体现。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时,如果系统响应迟滞会挫伤学生交互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耐心。随着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如何能快速地从大容量的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数据信息,比如,当表中只有某些列要经常更改时,可将一个表拆分成两个:一个表包含经常更新的列,另一个表包含较为稳定的列。二是在系统中应用智能查询技术,比如,中文分词、语义网络匹配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查询性能,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
  
  4. 系统的可扩展性设计
  智能型网络课程系统应能在功能上灵活地扩充,在性能上不断地完善,在技术上方便地将新技术融入其中。智能型网络课程的可扩展性设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课程在开发设计时应留下技术接口,以便课程内容和系统结构的动态更新;二是构成系统的每个模块要具有独立性和可插拔性,即各模块的升级和修改都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同时可灵活扩充其他新的功能模块。
  智能型网络课程操作更方便,更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弥补普通网络课程的不足。如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开发出智能化的网络课程是每个网络课程开发者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有待于每个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去研究、去探讨。
  
  参考文献
  [1]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5
  [3]马武.网络课程的网络协作开发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4]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刘繁华.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
其他文献
<正> 我国10余年的使用经验表明,CT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操作相对简单,诊断效果十分显著的诊断设备,它可充分显示脑、脊髓、肝、胆、肾、胰、脾、肌肉等软组织和骨组织等的正常
目前,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制约因素较多,既有各级领导的认识问题,也有工作和思想方法问题;既有事业费不足的问题,也有财力分散的问题。而上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往往又相互关连
根据岩石流变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及在成矿学中的应用,初步讨论了构造成矿与岩石流变在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等方面的一致性问题,并以世界上变质条带状铁建造(BIF)型富铁矿床为
【正】 歌德的一生经历了漫长的生活道路与创作道路,从十八世纪的五十年代一直到十九世纪的三十年代。这期间,德国及整个欧洲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新兴资产阶级与腐朽的封建制度
怎样看待“人性”和“人性论”,是一个长期有争论的重要理论问题。“四人帮”曾经把“人性论”作为一根大棒,动辄打人判罪,摧残文化,为祸甚烈。本文作者结合批判“四人帮”,
对陆地泥火山流体来源及其向地表渗漏过程中的改造作用开展研究,有利于加深理解泥火山释放甲烷的碳排放过程。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泥火山柱状沉积物和地表沉积物的矿物
<正>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医院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长期稳定地发展,不仅0要认真地组织好各项医疗服务活动,而且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自己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和潜在
<正> 一、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意义1.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是改革和完善医院领导体制、优化医院领导结构的重要措施。现代医院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优化系统整体结构,增
<正>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疾病费用、疾病成本(Cost of illness)。它是指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关于疾病经济负担的概念、内容以及计算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虚拟现实软件,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