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校本课程的文化自觉实践路径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理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找准文化自觉实现的切入点、文化自觉实践的着力点以及文化自觉发展的新基点,探索校本课程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汉画像石;校本课程;文化自觉;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2-0052-02
  费孝通先生指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在文化自觉语境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当由学校承担主要责任。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找准文化自觉实现的切入点、文化自觉实践的着力点以及文化自觉发展的新基点。
  一、汉画融合课程:文化自觉实现的切入点
  文化自觉落实在学校课程建设上,才能体现其实践应用价值,实现课程目标。学校围绕汉画像石,分别在美术、语文、德育等学科中渗透汉画像石元素,为学生文化自觉培育找准切入点,进而探索各学科课程的融合,寻求课程的滋养,为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创建新的途径。
  1.融合美术课程
  将汉画像石融入美术课程,可让学生了解两汉文化,认识汉画像石的艺术特征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对汉文化的热爱。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折剪纸》一课,将剪纸和汉画融合起来,运用对折剪纸的方式表现汉画中蛙的形象,让学生学习剪纸技法、掌握蛙的造型特点的同时,对蛙文化有所理解。通过汉画和美术课程的融合,引导学生在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层面对汉画进行探究,将对从美术的兴趣转化为对文化认同的持久情感态度。
  2.融合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要求学生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一课,借助徐州汉画像石馆馆藏精品《大禹治水图》,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富有历史厚重感的汉画作为语文课程插图,比课本文字更贴近学生,更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公而忘私、国而忘家、锲而不舍、科学创新的治水精神。语文课程和汉画像石相融合的设计,拉近了学生和文化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拓展,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3.融合德育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三年级学生对家乡的印象还不够清晰,教师可借助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教学,通过“我是家乡小导游”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汉画像石馆做一名汉画解说员,在活动中感受汉画像石的魅力;通过“家乡的特产真不少”的活动,组织学生设计与制作汉画拓片、汉画藏书票、汉画明信片等文化创意作品,并将作品作为家乡特产赠送给亲朋好友;通过“我的家乡人”活动,了解人物的丰功伟绩,感受人物精神,树立家乡观念,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二、汉画创意课程:文化自觉实践的着力点
  文化自覺是一种认知和思想,推动学校课程实施,以课程建设实践的丰硕成果坚实文化自觉。汉画创意课程包含三类课程,即“汉画之技”基础课程、“汉画之艺”主题课程、“汉画之旅”研学旅行课程。
  1.汉画基础课程
  “汉画之技”基础课程,包含剪纸、速写、水墨、连环画、版画、电脑绘画等基础创作技法的学习。课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技法的难易程度,筛选适合学生的汉画内容,整体构建一至六年级的汉画基础课程。首先,学校将汉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之中,这样在时间上得到保障。课程设计了“课中课”环节,即在美术、语文课前三分钟开展鉴赏活动。其次,对课型进行研究,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种类型安排汉画基础课程。
  2.汉画主题课程
  “汉画之艺”主题课程包含三个类型,即汉画乐舞课程、汉画竞技课程、汉画文创课程。低年级开展汉画乐舞课程,让学生欣赏汉代音乐、舞蹈,引导学生走近汉画,欣赏各种舞姿,说出其艺术特征,学跳汉舞;了解汉代打击乐器“鼓”、伴奏乐器“琴”,鼓励学生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中年级开展汉画竞技课程,在体育课练习投壶、射箭技巧,欣赏徐州汉画中步射、骑射等图像,学习投射礼仪。高年级开展汉画文创课程,创作汉画明信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3.汉画研学旅行课程
  “汉画之旅”研学旅行课程通过寻汉画墓、访汉画馆、游楚王陵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徐州两汉历史的变迁。寻汉画墓活动主要针对写生教学设计课程,即组织学生到汉画像石墓现场写生,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访汉画馆活动主要针对解说课程设计,包括馆藏精品解说、专题藏品解说、汉画墓专区解说等内容,使学生成为有文化底蕴的徐州汉文化宣传小使者。
  三、汉画选修课程:文化自觉发展的新基点
  文化自觉是学校课程发展的根本,课程建设需要教师自觉承担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汉画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年龄特点,设计汉画动物、汉画人物、汉画植物三类选修课程。
  1.汉画动物课程
  汉画动物课程根据汉画动物分类,设计了飞禽、走兽、水族、甲壳四类课程。动物与人的生命形态是一致的,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汉画动物进行识别解读,掌握汉画动物造型的表现技法和熟悉各种绘画材料,能进行汉画动物的审美判断与表达, 逐步形成对汉画动物文化寓意的理解。
  2.汉画人物课程
  汉画人物课程根据常见的人物类型,设计了天神类、祖先类、娱人类、历史类四类课程。人物汉画凝练了汉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极具内敛含蓄的美感。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解读不同的汉画人物,掌握辨别人物的方法技巧;能够解读人物的背景故事,借鉴汉画人物表现的方法进行创造,理解汉人在“天人感应”观念下对祖先崇拜的信仰。
  3.汉画植物课程
  汉画植物的审美和表现都是建立在实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强调植物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生命体验。汉画植物课程根据汉画植物的分类,设计了神树类、神草类、木纹类、草纹类四类课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汉画植物的造型和审美特点,借鉴汉画植物艺术形式,使用不同材料表现生活中的植物,理解植物作为象征符号背后的各种寓意。
  总之,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逐步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理念,采用适当实践方法和适合的实施策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态度,逐步形成校本课程的实践路径。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由柔性材料制成的软体机械手不仅可以提高人机交互的安全性,而且对抓取对象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设计了一种基于低成本3D打印技术的通用型负压软体机械手,该机械手主要由软体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教改实验如火如荼,致力于颠覆育人旧态,凸显学生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尝试采用探究、合作、自主型育人模式,培育学生创新探索、思考学习等能力,助其成为合格公民。但当前学生厌恶学习、“越学越累”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在于教师未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本文探析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高效个性化预习策略,旨在点燃学生
为减小“困油”所引起的压力冲击与流量脉动,基于双斜型卸荷槽、根据齿轮的啮合特点以及啮合过程中困油腔容积的变化规律,对原耳形卸荷槽进行优化,设计了一种具有更大卸荷面
本报讯 日前,伊春市国土资源局对下发的94个疑问图斑,抢前抓早,规范运作,逐一核实地.为保障土地利用变更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对中国外交提出了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以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充分描绘了依
【正】 1937年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中共中央立即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而国民党
8月13日下午,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徐飞鹏代表厅党组在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查摆问题(第七次)会议结束时,对集中学习、查摆问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小结,对下一
“女性主义”一词源于西方,中国近代以来关于女性和女性主义的宣传与讨论,促进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传入和中国本土相关研究的开展,最终形成女性主义研究结合中国自身实际不
在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迎春国土所贯彻合江分局《关于开展第2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周活动方案》文件精神,积极筹备,认真组织,深入林区群众,宣传闲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