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自由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9年,汪曾祺19岁。这一年,他考上了西南联合大学。
  正当最好年龄的汪曾祺,与彼时中国最好的大学相遇,是多么的美好。恰恰这位来自高邮世家的才子,念的又是顶顶有名的中文系。在这个当时中国顶尖的中文系里,有着众多的大牌作家:朱自清、闻一多、杨振声、陈梦家,当然不能不说的,还有他的恩师沈从文。当时的中国战乱频发,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被迫南迁,西南联大还能拥有这么空前绝后、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这机遇简直就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按理说,可以听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上课,应该没人会缺席才对。可汪曾祺偏偏不这样,他逃课、泡茶馆、看闲书,总之就不是一个按时上课、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好在联大的教授学者们,大都是留洋归来,多少带有那么一点随性自由的洋派作风,是不屑于天天点名的。何况,他们是真有才,饱读诗书,上课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信手拈来,学生们也都乐于去听他们讲课。不过,这些对汪曾祺来讲没多大关系。不点名了,他不去;点名了,他不想去还是不去。往往是早上起来看一下课表,有感兴趣的课就去上,没感兴趣的课就逃掉,拿上几本早已在图书馆挑好的书,趿着一双不提后跟的布鞋,坐在离翠湖很近的茶馆里,一呆就是大半天。这倒也不错,他看看书、吹吹风,再品品茶,颇有些名士的感觉。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茶馆里写成的。
  就这样,眨眼期末就到了。考试,写文章,汪曾祺每每都是最高分。
  你还别不服气,虽说这人爱旷课,但没办法,这才气是天生的。
  一次,一个学生上闻一多的课,由于平时光顾着玩,到期末了,作业写不出来,就只好请汪曾祺代笔。他倒也爽快,一夜就给写完了。闻一多读了,大赞道:“比汪曾祺写得还好。”
  有人问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为什么西南联大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还能出那样多的人才?这位作家给了两个字:自由。
  汪曾祺自己也说,使他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曾经的西南联大也只剩下一些旧校遗址。但是幸好,汪曾祺给我们这些想要了解西南联大历史的人,留下了诸多文章,可以让我们对当时这所世界闻名的大学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泡茶楼》《七载风云》《西南联大中文系》等文章。每每读罢,都让我心驰神往,恨不得早生几十年,不求名声闻达于世,但求能见识下上世纪这些文人先生的卓越风范,领略下西南联大的民主自由之气,顺便再泡泡茶楼、吃吃昆明特色小吃。說不定,与我擦肩而过的,就有一个汪曾祺。
  他在昆明呆了七年。
  放荡不羁的年华和无出其右的才华,成就了汪曾祺。
  犹记得那年少春衫薄,绵绵细雨昆明生。
  当泡茶楼已成为一种时尚,当跑警报已成为一种习惯,逝去的皆已逝去,只有那充满自由气息的水日夜不休地向东奔腾着。
  他着实想念,昆明的雨、昆明的吃食、昆明的人。
  以及那时的,西南联大。
其他文献
厚道地做人做事,可能会吃亏一时,但不会永远吃亏。  寒假里,家住农村、生活一直贫寒的他,来到城里打工,给自己赚下学期的生活费。  他只有18岁,但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早已干过很多的脏活儿和累活儿。所以,只要能够及时地发工钱,他并不挑剔干什么活儿。不管是去建筑工地搬砖,还是攀高楼擦玻璃,他都乐呵呵地去做,从不吝惜汗水,从不偷工减料。他说:“人家看重的就是咱这一把力气,不能省着不用啊。”  一次,他和几
小时候的我很少出门,因为,我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但。一个小孩子鼓胀的好奇心又让我很想出门,可对着家里掉了半边脸的镜子,看了看浑身上下这身百衲衣,那样周周正正的两三块补丁让我彻底打消了出门的念头。于是,固守着太阳温暖的墙根,听听单田芳的评书,也很惬意。我想。这样待在家里不也很好嘛,为什么要出去。  偶然一次机会,那是集镇上的庙会,我跟着奶奶去卖她织的粗布。那时候,我也就七八岁吧。正属于小小跟屁虫的年
“一岁能识数,十岁研勾股。十三攻课题,巴黎赴学术。”这首小诗说的是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刘通。如诗中所写,年仅14岁的刘通,已经成为了一个数學奇才、风云人物,甚至已经登入了国际数学大殿堂。  刘通自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识记能力。一岁余,在刘通还未学会说话时,他就已经能准确辨识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三四岁,他便可背下150首唐诗。  读小学时,刘通的成绩一直出类拔萃。10岁那年,在一次华罗庚金杯少年数
有一次,我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  那天,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还像是落在树丛间的鸟雀,叽叽喳喳闹个不休。  于是,我选择愤怒,突然大喝一声:“停!”众生骇,像突然被踩了脖子,喧闹骤止。“没出息!”愤怒举着砍刀,从我的喉咙里冲出来。众生大骇。“这就像起床!”众生愈加惊骇,面面相觑。什么逻辑,这怎么跟起床扯到一起了——哦,天,老师疯了!  鸟雀们彻底不吵闹了。看来,老师疯了,比吵闹好玩多了。  我得解
你蹬鼻子上眼驾耳朵  我却得让着你  你一逼热就模糊 常常变脏  那么娇贵 一不小心就破碎  不是为我带来光明  只是迎合我眼睛畸形的需要  你却以为自己是功臣  那么骄傲 度数越涨越高  如果眼睛是国王  你便觉得自己是王冠  当我摘掉你的时候  你的世界只有眼镜盒那般大小1
2006年,46岁的程启坤在浙江财经大学谋得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刚来的时候,他就发现,大学里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读书氛围: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有不少学生拿着长短厚薄不一的图书,从图书馆中走出来。当时,他的脑海里就蹦出了一个念想:我也要进图书馆看书。  “进图书馆看书,像我这样来自乡下的外来工,图书管理员让进吗?”程启坤接连在图书馆门口晃荡半月,也没有勇气推开那扇门。进不了图书馆的那些天,程启坤整
意外地发现了这本《与镜子低语》,封面的画风设计一下吸引了我。  主人公小空是一个黑黑的小人。眼睛黑黑的,仿若一个小小的黑洞,把我深深地吸了进去。没有光泽的眼睛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在看着他的时候,也看到了自己。  这是一部励志绘本漫画作品,它从人生感悟出发,围绕情感展开,告诉人们生活中要注重细节,面对他人也是面对自己,彼此可以互相映射出自己的影子。书中内容包含传递感情、进取心态、生活态度、生活符号、
女娲在造人的时候,开始时是用手捏的。后来累了,干脆用鞭子蘸着泥水在空中使劲地甩,用手捏出的塑像都成了富贵的人,用鞭子甩出的泥点子自然就都变成了穷人。所以人注定是不一样的。有高贵的有苟且的,有富有的有贫贱的,有美丽的有丑陋的,一些人可以变成星座,一些人只能变成石头,一些人位高权重,享受着漫无边际的无上荣光,一些人一无所有,哀叹着世代承袭的穷困潦倒。  卡夫卡喜欢笑,这是很多读者都不敢相信的吧?但根据
呵呵呵呵呵!
期刊
猎豹是跳羚的天敌。尽管成年跳羚奔跑时,一跃能跳出7米多远,但它奔跑的平均速度却不及猎豹。因此,一旦被猎豹盯上,跳羚很难逃脱被其美餐一顿的命运。  但考察野生动物的专家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跳羚在集体进食时,总是会事先选一处离悬崖比较近的山谷,当它们一旦遭受猎豹的袭击时,便迅速向悬崖奔去,群羚一起跃过五六米宽的悬崖,那些紧追其后的猎豹只好望崖兴叹。而那些年轻的猎豹。往往不知利害,在跳羚被赶到悬崖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