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售模式变革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策、市场及资本的共同驱动下,药品零售市场近期发生了一揽子并购整合事件,致使市场格局不断被刷新。因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当事企业亦在寻找突围路径,由点及面,促进行业向高集中度转归,并催化生成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药品零售企业的变化自下而上传动,倒逼药品生产企业顺势而为;相应地,药品生产企业因变应变,加快药品零售企业的转型。于是,如何建树并购整合语境下的新型工商关系模型,成为产业链共同探索的课题。
  革新采购模式
  贵州一树自2016年底启动对省内区域龙头企业的并购整合,目前已经初步实现全省网络覆盖的阶段性目标,与同处贵州、同行整合的正和祥(“芝林系”)形成对峙之势。
  依靠高速率、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贵州一树的销售体量迅速膨胀,并因此取得了与药品生产企业谈判的充分话语权。今年3月,贵州一树开行业先河,将药品采购模式由谈判制改为招标制。此举是为集合集团资源优势,加快各分子公司业务整合步伐、改善松散供应关系,优化厂商和供应商结构。
  首批药品招标采购发布会上,贵州一树共对4个品种进行了招标,根据规则,每个品种的最终中标厂家仅为4家,集团全新组建的“商品委员会”根据独家产品、厂家真供、市场管理、投标价格等因素综合权重评估。此举甫一出炉,便引起行业的轩然大波。虽然业内人士对此褒贬不一,但终究未能掩盖其行动逻辑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第一,零售药店向来以品类丰富、品种齐全为吸客“第一手段”,但由此带来的不利后果,一是大量长尾药品并未彻底释放其引流价值,相反占用库存和资金,导致运营效率降低。二是药品同质化严重,使市场运作陷入价格驱动的恶性循环中,导致企业健康堪忧。由此,改变商品规划由“做加法”为“做减法”,不失为运营思路的一次革新。
  第二,“大而全”的商品结构,意味着企业需要应对商品背后数以百计的企业,耗费大量时间成本且沟通效率低下的同时,更难解的问题是无法与供应链上游企业建立纵深的、排他的合作关系。在倡导生态系统建设的当下,浅尝辄止的工商合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由此,“去粗取精”不失为应势之选。
  因舍而得,通过优化商品结构、优选供应企业,建立紧密的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利益共享关系,正是贵州一树新型工商关系的基础逻辑。
  导入工业“股东”
  2017年1月6日晚间,一心堂发布公告称,将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广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拟出资8亿元揽获一心堂6.92%的股份。
  从商品合作转向股权合作,以资本为纽带,无疑会强化一心堂和白云山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对此,白云山方面表示,认可一心堂的渠道优势和投资价值,此次认购主要是基于与一心堂在主营业务方面的互补。一心堂方面则表示,“希望借助与白云山的联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且未来增发中,可能还会有其他非中成药医药工业企业加入。
  一心堂董事兼总裁赵飚表示:“未来医药市场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作业零售终端的一心堂要寻求与上游医药工业企业联盟,而联盟的最高级别形式就是资本联盟。”由此推论,一心堂与白云山的此次联姻,是为借助更深层次的工商合作,击溃传统工商合作模式中的痼疾,并因此生成强大的供应链竞争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供应链”竞争。
  事实上,近来可看到诸多药品生产企业以产业资本为媒介切入药品零售,如仁和、神威、天士力等,其逻辑固然包含对新零售语境下实体零售投资价值的权重,题中之义更在于通过资本的作用力,提高工商之间的黏性,从而建立自有产品从上游到下流的销售通路。
  资本具有逐利属性,但对新型工商关系的建立并非反作用,而是促进。一则,为实现资本增值,合作双方需保持方向一致、路径重合,由此使弱化甚至消解工商间的固有矛盾成为可能;二则,在某种程度上,资本的约束力远远大于契约的约束力,能够保证合作双方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强强联合”效果的最大化。
  从动态发展趋势看,未来将有更多产业资本涌入药品零售行业,行业和企业应当以积极心态拥抱“新常态”的来临。行业之所以排斥来自药品生产企业的资本注入,根源无非在于无法找到工业思维与零售思维间的平衡,若是一份并未裹挟工业思维的产业资本来敲门,零售企业自然是乐得打开门户的。
  抱团取暖
  大型药品连锁依托规模优势,利用对药品生产企业的KA管理,往往能够占据市场主动权;相反,中小型连锁企业则在夹缝中苦苦寻找自身的出路。
  有从业者坦陈,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产品体系和价格体系上都捉襟见肘,尤其是在行业趋向规范化的形势下,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如何破局,正是摆在中小型连锁企业案头的难题。不过,曲径通幽,实践中倒也可以看到可供借鉴的做法。
  其一,寻找“另辟蹊径”的生产企业。不争的事实是,药品生产企业大都把眼光聚焦在百强连锁,按照“20/80”原则,这的确是一条经济可行的路径。不过,事物的两面性决定,如此选择便不得不忍受“店大欺客”的烦扰,如明显低于均值的供货价格、如具有排他性的独家合作……于是,开始有企业反其道而行之,武汉健民便是典型。
  武汉健民在广东等地区采取了迂回策略,即首先选取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型连锁进行战略合作,这些企业大都有明显的共同特征:一是有发展欲望且有发展潜力;二是与药品生产企业关系“平等”,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对待合作;三是执行力强,对于工商联合制定的计划方案贯彻彻底。因此,从客观的数据看,武汉健民与中小型连锁企业的合作具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
  避免与大型企业过度重复,争取“错位”资源,恰是中小型连锁企业应对行业集中度危机的工商合作理念,与之匹配的,是越来越多生产企业向零售市场的迁移,能够发现和整合这些资源,或将成为中小企业快速崛起的机遇。
  其二,抱团取暖,以联合或联盟方式集中采购。联盟在药品零售行业并非新生事物,但碍于利益冲突始终未能实现应有功用;而近年,中小型连锁企业为获取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开始对联盟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迭代升级。
  近日走访广东部分中小连锁,获悉约20家企业以众筹方式投建一家中药饮片厂,同时共同出资组建实体采购联盟。前者可通過自产自销、“前店后厂”方式向各成员提供产品,后者则利用总体规模优势与药品生产企业谈判,以取得足以保证生存和发展的优惠价格。
  事实上,曾出现一拨以中小型连锁为服务对象的采购平台,如广东金百合药店联盟、湖南特格尔联盟等,但一方面企业成员数量较多,无法避免成员间的直接或间接竞争,另一方面覆盖地域广泛,产品体系无法完全与企业的属地属性相匹配。相比之下,这些企业自发组成的采购联盟,成员分处不同地域无利益冲突,且模式近似、商品需要无限接近,已前置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可以预见,未来以中小型连锁企业为主体的联盟组织或合伙企业会逐渐增多,它承载的是一种新型工商合作关系。
  生产企业的“作为”
  既称工商关系,自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之间的互动,在实践中,除可见到来自下游的变化,亦可看到来自上游的“作为”。
  近年,惯常见到的是各药品生产企业KA部门的陆续成立,以及匹配的控销模式的成行。这种模式一方面体现出药品零售企业地位的提升,十余年发展过后已具备和生产企业“面对面”的实力,另一方面体现出药品生产企业渠道建设思路的调整,强化渠道掌控力的要求促使控销模式蔚然成风。事实上,关联政策导向,“两票制”的施行释放出缩短产业链条的信号,虽飓风尚未吹至零售行业,但总体趋势难以扭逆。控销模式,意味着资源的高度集中,生产企业希望以此为杠杆撬动并整肃市场,倒也是合时宜的做法。
  另一个可见的变化是,药品生产企业间开始出现平行整合,其形式与终端联盟对仗。比如,华润三九日前与赛诺菲签订战略协议,接收其部分品种,并与自身产品线进行整合,打造在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
  聚焦于药品零售领域,工商关系变化从非严格意义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卖方市场”,即产品为王,药店找产品;二是“买方市场”,即终端为王,产品找药店;而今正经历和合共赢的第三阶段,其特征就在于利益导向的驱同、利益通道的互联互通,落脚点就在于“深度合作”四个字。
其他文献
在国内将探索的目光集中在上海和深圳的GPO模式中时,体外诊断(IVD)产品经销商上海润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悄悄将“集成供应+综合服务”模式打磨成熟,抢占市场高地。  润达也因此成为国内这一模式最早的探索者。通过规模化的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并提供专业化增值服务换取独家供应权。这种模式完全实现了市场化,与美国的GPO模式有极大的相似性,润达医疗也因此被称为IVD领域的GPO。  整體而言,集成供
期刊
联盟与部落的协议早已在震天的战鼓中荡然无存,两大阵营之間的大战一触即发,艾泽拉斯大陆即将被战火与鲜血染红。联盟的战舰,部落的军队蓄势待发之时,一座神秘的岛屿横空出世,浩瀚的海洋上又多了一块新的领域——潘达利亚!
期刊
DTP药房模式实际来源于一场美国为探索新增长模式的商业公司革命。DTP的初衷是压缩流通环节节省费用,管理供应链。拥有上游药企资源的商业公司可借DTP发展零售业,谋求新收入和利润增长。中国医药商业公司也纷纷加入DTP的布局阵营。从当前的布局情况看,一方面上药、国药、华润这类流通巨头入局早、资源强,体现先天发展DTP的优势;另一方面,一些与前者实力还有差距的商业公司也在探索DTP业务。  他们的DTP
期刊
不同于大型医药商业公司拥有丰富的药品资源和完备的配送体系,并借此在DTP布局战中抢先入局,连锁药店和医药电商则是近两年DTP领域的新玩家。  据估算,中国DTP药房的市场规模约百亿元。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的DTP药房模式发展仍然比较缓慢。DTP药房对资金实力、人员素质、医疗资源把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将一批跃跃欲试的中小连锁药店拒之门外,因而DTP也被认为是少数人的游戏。  由于政策影响使
期刊
2010年,美国三大医疗健康服务商之一的康德乐通过收购永裕医药打进中国医药流通市场,两年后开设了第一家DTP专业药房。康德乐带来DTP药房的成熟经验和操作模式以及在中国五年多的实践,为中国各方DTP入局者提供一个窥探国际标准专业药房模式的入口。  康德乐7年积累下17大物流中心、322个城市的分销渠道以及12.3万家零售药店等覆盖网络,加上自带的跨国资本和针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创新模式和管理经验,康德
期刊
起源于美国的DTP销售模式自传入中国,从早期只有跨国巨头和商业企业布局,直至最近几年连锁药店甚至医药电商也开始入场抢位,它究竟只是中国医药行业终端变局中的新尝试,还是未来营销发展的主流趋势,又究竟能带来多大的销售业绩?  “某DTP药房仅10多平米,只有3个员工,但一年销售额却有5亿多元!”  “某连锁药店有20多家DTP门店,一年能创造10多亿元的销售额!”  关于国内DTP药房,这大概是在业内
期刊
处方药院外市场(又称DTP)不是一个新名词,这个业务存在已有二十多年,但近两年被炒得很热。  受著名的医药7号文和70号文影响,招投标政策对药品价格打压更加严厉,加上公立医院受降低药占比、医保控费和严控辅助用药等政策影响,让处方药在医院的生存更加艰难,医院药品零差价政策也让院长们对得心应手的“卖药业务”也兴趣日减。处方药企业不得不谋求院外渠道,也诱使医药零售和流通企业开始梦想处方药院外市场这块蛋糕
期刊
在中国DTP模式下,药企将产品直接授权给药房做经销代理,省却代理商,患者在拿到医院处方后就可以在药房买到药物并获得专业的用药指导。与国内 DTP 药房对应的是美国的专业药房,美国也是专业药房的起源地。  在美国,“专业药”一般指生物技术产品、血液制品或孤儿药,或复杂疾病用药。区别于一般产品,专业药在流通、定价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专业药房的建立为提升美国医疗服务质量与商保控费提供了新方式。  专业药因
期刊
每一款游戏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自己的传说。当桃园的三国题材被“炒”了无数次后,怎样才能另辟蹊径呢?那就请听这个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故事的開头当然还是那个很久很久以前,南斗仙人和北斗仙人见人间三月桃花艳,兴起之下在桃花林内下起来一盘棋,一盘能左右天下的棋。二人备执一子,交替落子,在棋局上北斗急功近利,锋芒毕现,步步紧逼;而南斗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步步为营。一时间二人平分秋色,僵持之中,难
期刊
2017年初,“两票制”政策在我国医药市场上的生根落地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讨论。一时间,如何利用CSO进行传统药品招商模式转型升级成为行业舆论中的最热话题。  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较强专业性和高技术门槛的行业,这与药品与生俱来的治病救人属性和伦理道德的要求密不可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内部出现了分工细化,在研发、生产以及营销销售环节各自出现了专业化服务或外包机构,而它们的发展与壮大几乎对每一个大中小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