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及劳模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ahz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需要进行积极的课堂教学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将劳模及劳模精神应用于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劳模及劳模精神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它对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讲解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内容与方式的多样化,实现劳模及劳模精神在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劳模;劳模精神;教改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是高校社会工作、劳动关系、劳动与社会保障及劳动法相关专业学生所要了解和学习的核心课程。笔者作为一名《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的授课教师,对这一课程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故不揣浅陋,提出一些有关教学内容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一、《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教学现状
  中国工人运动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开设专门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十分必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全国范围内开设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的高校很少,只有中华全国总工会体系下的相关干部培训学校及中国人民大学“开过或一度开过工运史课程”[1]。改革开放后,工运史研究开始得到重视,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中国工人运动史的课程。但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逐渐不再以独立课程的面貌出现,大多数学校将其纳入到中共党史、中国近代史纲要或者中国革命史等课程中,使得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在教材及教学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中国工人运动史的主要内容被窄化,其主要表现就是与中共党史的关系,在一些高校中,中国工人运动史被纳入到中共党史课程中。如此,中国工人运动史在1921年之前的历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重点方面,都被边缘化,甚至在一些教学中,这部分被忽略不讲。其实,中国工人阶级诞生于1840年之后,甚至还可以说,工人阶级的产生还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工匠群体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厘清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工人运动史是重要且必要的。此外,包括早期的行帮、近代国民党领导的合法工会活动、工人自发的工会活动和工人斗争,“它们都是中国工人运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都应该被纳入到中国工人运动史的研究范畴。”[2]
  第二,对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认识有偏差,主要表现在将工人运动简单地理解为工人罢工、武装革命等。过去受特定的学术环境的影响,人们对于中国工人运动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理解,认为工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工人罢工斗争等带有阶级斗争色彩的活动。不可否认,这是近代工人运动的主要内容,但这并非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全部内容。特别是1949年之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有了根本性转变,中国工人运动相应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时的“工人运动”更多的指向“工人活动”,这就涉及工人的经济状态、生活消费、社会交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同样是中国工人运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两点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上述相关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对中国工人运动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劳模及劳模精神的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对中国工人运动史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找到相对应的命题,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中国工人运动史的丰富内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劳模及劳模精神,是落实拓展中国工人运动史内容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和突破口。因为劳模及劳模精神本身就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历史的视角还是从当代社会的视角,劳模及劳模精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勞模评选及劳模精神的弘扬,本身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一项重要创举,是对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创造性探索。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就已经开展了劳模表彰活动。延安时期就开始新劳动者运动,涌现出赵占魁、甄荣典等劳动模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继续贯彻对各行业劳动模范进行表彰的光荣传统,从1950年至2015年,全国共举行过15次劳模表彰大会。通过对劳动模范的表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社会主义新中国近七十年的工人发展史。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在工作中展现出的一种高尚品格,而劳模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也有不同的价值内核。简而言之,改革开放前,劳模精神主要反映为各行业工人道德情操高尚、政治立场坚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内容,尤为强调“老黄牛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完善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因此可以说劳模是近代中国工人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我们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从现实的角度而言,评选劳模及劳模精神的弘扬也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所需。党和国家当前十分重视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发展,总书记明确强调“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劳模作为当代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他们所具备的劳模精神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于广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了解劳模及劳模精神的时代任务,这样才会有助于他们专业的学习。此外,劳模事迹及劳模精神无形中对学生也是一种感染,有助于他们当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汲取一种精神力量。
  所以说,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劳模及劳模精神都是我们探寻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革新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在中国工运史课程中将劳模及劳模精神应用的形式
  正是因为劳模及劳模精神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将其应用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应用途径进行思考和探究。   笔者认为,这种应用既要从劳模及劳模精神与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关联性上进行探究,同时也要从实际操作方式上寻求路径。
  在二者的关联性上,其目的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劳模及劳模精神对于中国工人运动史研究意义。中国工人运动史的内涵十分丰富,劳模及劳模精神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如何从由“劳模及劳模精神”这一点,窥见“中国工人运动”的面,这需要授课教师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将劳模及劳模精神与所要讲授的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起来。例如,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1213人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那么这次劳模评选与工人运动的关联何在?它其实是粉碎“四人帮”后,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次新的界定,是对文化大革命时期将脑力劳动者排除在社会主义建设者之外的一次拨乱反正,它消除了人们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对立状态的误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定性的一次标志性事件。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使学生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事件,对特定的历史产生直观清晰的认识。因此,授课教师要做到将劳模及劳模精神与所要讲授的相关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这是将劳模及劳模精神应用于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中的关键。
  在实际操作方式上,除了利用教材之外,授课教师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将劳模及劳模精神应用到课程中,这其中可以包括影视资料的播放、邀请劳模座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劳模事迹等方式。例如观看影视资料,电影《铁人》讲述了两代石油工业劳模的事迹,学生通过影片可以了解,20世纪60年代的石油工业与当代石油工业的状况,通过两代石油劳模的事迹,对比不同时代工人发展的历史状况。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劳模精神在两代工人身上的传承,这种形式有助于比较研究不同时代中国工人精神特点的异同之处。而且影片中有许多明星,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进入其中,去了解相关中国工人的发展历程。
  总之,将劳模及劳模精神应用于中国工人运动史课程中,将极大地推动这一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有助于使学生走出过去中国工人运动史教学的尴尬处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具象的人物事迹来深入认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历程。他们还可以通过对劳模及劳模精神的认知与了解,推動自身生活、学习。故而将劳模及劳模精神纳入中国工人运动史的课程教学中,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
  参考文献:
  [1]张注洪.中国现代史论稿[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2]高爱娣.中国工人运动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赵薇,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社会史、中国工会史。
其他文献
通过对影响火电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火电厂竞争力评价的简化指标体系,并进行算例分析,提出了相应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中医“证”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回顾和综合,对实验分析研究、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证的规范化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评述,认为在现阶段应倾向于证的综合性研究,以达到中
给出了计算局部地形改正和间接效应的改进公式及其谱计算式 ;确定了地形改正和间接效应级数展开计算式的可选次项和最佳积分半径 ;论证了计算地形改正需要进一步提高地形高数据分辨率和计算间接效应可以降低对地形高数据分辨率和精度要求的依据 ;讨论了精细积分面积元对计算地形改正的作用。
隋唐时代,儒佛道三教在国家财税的支持下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这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皇权正统的儒学、土生土长的道教、舶来品的佛教三者有如一鸟两翼
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伴随着环保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施工项目投入施工中.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实现绿色施工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项目施工质量,提升项目施工进度,并且切实的践行生态
【摘要】如今社会在不停地向前进步,我国正在大力度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施工,水利工程属于我国重点的施工项目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群众是否可以稳定的生活。文笔者深入研究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在我国以及西方国家取得的成效以及实际情况,而且简单概括了水工金属结构安装所要用到的工艺和经常用到的方法。  【关键词】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艺方法;分析  1、水工金属结构安装工作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前景  目前
梁柱节点施工技术是决定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质量的关键所在,并对房屋工程项目的其他环节施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建设公司和施工质量管理者应当重视对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在围手术期执行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40例,在围手术
6%,自然环境型0.31%、0.27%,其他型0.07%、0.03%;血液-注射-损伤型的终生和时点患病率均为0.09%,情景型仅终生患病率为0.01%.女性时点患病率高于男性;农村时点患病率高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