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场域中的“中坚农民”培育:困境与应对策略

来源 :经济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外部生产要素的输入,而且需要高度重视农民主体发挥内生动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逐渐从单一种植群体演化成为结构复杂、从事多种生产活动的群体,其中身心俱在乡村、为农村生产和再生产发挥积极作用的"中坚农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机制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新时代要重视"中坚农民"群体内部分化和资本下乡带来的双重困境,全面采取措施激活"中坚农民"的上下联结作用,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支持.
其他文献
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转换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换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不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应对经济形势采用的产业政策,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正面作用;(3)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有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要素流向虚拟经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流的新载体,已深度渗透至生产各领域,被誉为"未来的新石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充分挖掘数据"新"要素潜能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总的来看,这一进程是"生产要素化"与"配置市场化"双重内涵的叠加;关键在于赋予数据以"商品"属性,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利益主体内部的封闭式流通向不同利益主体间开放式流通的转型过渡.以可交易数据范围的合理界定为前提,竞争、供求和价格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内生驱动;而数据双边网络效应、成本结构及效用敏感性等特征,使市场机制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财政定位的全新论断,开启了财政理论建设的新阶段.围绕这一重要阐述,学界展开了对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学科属性、财政活动主体等财政基础理论的探讨,提出应以中国财政改革实践经验为路径深化对财政本质及功能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本文以"基础和支柱说"为基础,重点梳理了国家治理财政学、新市场财政学、公共风险财政论发展脉络,阐明了关于财政学科研究范畴及学科属性的重要观点,介绍了当前学界关于财政社会学和财政政治学的研究情况,并进行简要客观地
小微企业是中国微观经济主体的重要构成.新经济发展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驱动经济社会深度变革,深入理解并引导重塑小微企业的生存能力,这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分析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内涵,并围绕数字经济从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扩大生产范围、缓解融资约束等方面进行机制分析.依据数字经济影响小微企业生存能力的机制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搭建创新平台、提升数字支撑能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凋零,百业待兴,为恢复发展经济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于1953年开始实施以统购统销政策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所需.但后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传统计划经济模式越来越僵化,经济发展缓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分析国内外局势后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并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中国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认知,并在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动态变迁与多元化发展进程,并在学术镜鉴与政策应用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展望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未来实践方式.研究发现:第一,"大缓和"时期,货币政策更多关注"总量"问题,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基本能够满足宏观经济调控需求,"新共识"框架成为主流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第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相继暴露,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需求日渐明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陆续步入政策前台.第三,新形势下,货币政策当局应该在互补机制、使用频率和操作风险等方面
借鉴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基于"收入—债务"的三种分类,从"流量"层面构建并测算了主要经济体居民部门的"明斯基杠杆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在2009—2010年以及2016—2017年加速上升,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的快速攀升是"加杠杆"的主要原因.国际比较结果表明,"明斯基杠杆率"的快速上升往往是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的前兆.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债务率指标,"明斯基杠杆率"对消费降速和金融危机等宏观变量的解释力度更强,是反映居民宏观杠杆率的良好指标.中央政府应充分警惕居民部门"流量"约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体现了现代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过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成败取决于其制度逻辑及其有效性.鉴于时空境遇变化,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需要应对传统因素和国际局势的双重考验,由此,应以开放系统的视野分析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切实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的逻辑落定于共治.当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战略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以主体权利确立战略根基、以合作行动凝聚战略共识、以变革创新提供战略支撑,由此确立和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二十次专题研讨会以“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为主题,重点围绕南北差距扩大、南北差距形成的原因、缩小差距的对策与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参会专家认为,将南北方作为经济区域进行划分尚未形成共识;南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新变化具有多方面原因;应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视角慎重、辩证地看待南北发展.参会专家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开放程度、经济体制、国际宏观环境、人口与创新、工业化、城市与区域治理等方面分析南北差距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推动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