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耕除茬整地试验研究

来源 :玉米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吉林省最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大,连作地块多,秋收后如何及时处理好根茬为下年做好土壤准备,一直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在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如何耕整地,历来都是一项很重要技术,既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又影响土壤结构的变化,又是一项经济支出较大的措施,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一直是人们很关注的问题。耕翻、耙茬等整地措施,已往的科研成果已做出科学评价和明确生产上运用条件。本项试验从1992~1996年对机械旋耕除茬整地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旋耕除茬与耕翻对比,对玉米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表现一定增产趋势,减少支出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玉米“大双覆”先进综合栽培技术特点,增产原理机制及如何把玉米“大双覆”进一步在我省玉米主产区试验示范推广,急待解决的几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玉米高产再高产创
本试验探索了采用半粒子玉米种子提取DNA并进行RAPD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1)利用本试验所用方法从半粒玉米种子中提取的DNA质量好,分子量大,完全可以用作RAPD分析。(2)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仅用2个引物就在供
用玉米自交系综3、综31、5003,P9-10的幼胚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部分务组织转移到含有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毒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变异体选择,现已获得大量的抗毒素变异体再生植株
以21份纯合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研究了玉米在杂交当代(Fo)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杂交当代叶片叶绿素含量较自交有明显差异;杂交当代叶片的过氧化物酶、酯酶酶谱与自交株明显不同;杂交当
通过对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玉米的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发展规律,干物重变化,氮磷钾三类的累积和抗旱系数的研究,为三种玉米株型的合理密度提供依据,同时开展的栽培措施研究,为三种
通过对玉米株型的研究,阐述了玉米理想株型育各三个发展阶段:几何形态株型育种,生理形态株型育种,优势利用与生理形态相结合的理想株型育种。分析了反映玉米株型的生理参数变化,指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确立了豫西埋地夏玉米产量与N、P、K施用量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对各因素的单独反应规律及其互作效应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分析得出玉米产量最高时N、P、K的
本试验重点研究玉米育苗移栽几个关键技术措施,同时进行0.5hm^2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17日左右;品种应选生育期为140-145d,积温2900℃晚熟品种。如丹703品种;营养土配比可采用60%豆田土
本文论述了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我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与对策。
1997年在辽宁省的三个地区进行了3种种衣剂防治玉米病虫害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7%呋·多种衣剂以1:50包衣对玉米安全,可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平均防效分别达68.91%和71.35%,适宜在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