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36例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患有真菌性角膜炎36例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6例患有真菌性角膜炎病人进行抗菌治疗,治疗14d后,对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经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5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治疗前后比较存在差异(p<0.05),36例患者视力均出现好转。结论 在临床上有效地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抗菌治疗,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盲率。
  【关键词】 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抗菌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63-01
  感染性角膜炎疾病中真菌引起的角膜炎是目前除白内障眼病以外最普遍的致盲性眼病[1]。常因角膜发生植物性外伤或角膜上皮损伤,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失衡等原因引起的角膜真菌性感染。据报道,近年来,真菌引起的角膜炎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危害性极大的眼科疾病。目前,临床上治疗真菌引起的角膜炎仍缺乏高效的治疗药物。因此,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尽量减少对患者的错误诊断,避免眼内炎、角膜穿孔等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抗菌治疗,对挽救患者视力,提高生命质量作用重大。以下是笔者就我院收治的36例因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探讨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8月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36例因真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患者(涂片或/和共焦显微镜检查出现真菌菌丝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13例;21例患者职业为农民,5例患者为学生,10例患者为其他职业;年龄在17-62岁,平均31.6岁;27例角膜炎患者为植物性外伤引起的真菌感染,9例角膜炎患者为非植物性外伤引起的真菌感染;所有患者均单眼感染。
  1.2 方法 36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前期使用5%的那他霉素混浊液抗真菌治疗,1次/2h,1%的氟康唑滴眼液,1次/2h。所有患者每3d进行一次复诊。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前房反应给予口服里素劳和托品酰胺散瞳100mg,2次/d。患者复诊检查角膜完整,溃疡发生愈合,但是基质中浸润炎症,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消炎治疗,平均4次/d。若复诊患者角膜不完整,溃疡基本愈合,需使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进行促表皮生长愈合,4次/d。复诊患者检查基本愈合,需使用1次/d的1%氟康唑眼膏及4次/d的1%氟康唑眼液持续用药一月。
  1.3 疗效评价[2] 溃疡角膜面愈合,前方积脓现象消失,荧光素染色检查阴性,说明患者真菌性角膜炎治愈;溃疡角膜面缩小,前方积脓减少或者完全消失,说明患者真菌性角膜炎出现好转;若患者溃疡的角膜面无变化或者出现恶化扩大,前方积脓加重,甚至出现合并症说明治疗无效。
  2 结 果
  36例真菌性角膜炎经过治疗后,19例患者治愈,占总人数的52.8%;12例患者出现明显好转,占总人数的33.3%;5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无效率为13.9%。患者在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46 0。29),治疗后患者视力为(0.91 0.32),经检验p<0.05,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患者经治疗视力明显好转,见表1。
  3 讨 论
  患者出现真菌性感染引起角膜溃疡一般在发病5天左右就可以检出孢子或者菌丝。通常需进行涂片、培养和共焦显微镜等检查进行组织学检查。就目前而言,我院采用角膜涂片及共焦显微镜进行检查,快速,简单,有效,是基层医院最为常用的检测手段,共焦显微镜检查则使诊断更为准确,涂片检查可以避免未经检查盲目治疗造成的错误用药,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加重病情。涂片检查时,孢子和菌丝的形态多样,密度越大,说明患者受到真菌感染的情况越严重,治疗后愈合难度越大[2]。在孢子和菌丝同时存在时,说明真菌正在繁殖,患者受感染程度继续加重。此时患者需进行静脉的全身用药,并在用药前进行肝肾功能的常规检查。
  经调查发现,一般早期真菌感染引起患者出现角膜炎多在基础医院就诊,检查。因此,基础医院对角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医院需对眼外伤感染进行积极的预防宣传工作,使患病者发病早期进行就医。同时医院对早期确诊的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提高患病者的早期治愈率,减少患者因治疗延误造成视力减弱甚至失明,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利华,黄玉萍.19例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6):700-702.
  [2] 张伟宏,王丽娅,韩雷,孙声桃,吴细丕.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技术[J].医学与哲学,2009,30(6):65-72.
  [3] 宋宇.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与治疗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9):6381-6382.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目的:探索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及中医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性的心力衰竭所具有的临床特征,分析依那普利在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使用效果,并对依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在一般常规的强心,血管扩张及利尿治疗的基础上,对20例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8周后对患者的血压及心功能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和治疗前比较,在接受治疗后8周,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肺淤血程度与NYHA心功能评分都明显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郭卫教授率课题组历经十余年,建立了全身各不同部位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方法,取得了系列成果,为6000余例患者成功保留了肢体功能。他开创性地解决了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及骨盆环重建、儿童保肢、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等世界性难题;在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郭卫团队承担的研究项目“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
【摘 要】目的:探讨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9例,进行常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患儿17例,自动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9d。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其病情较为复杂且严重,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精心护理,能够对新生儿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
期刊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18—01  临床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日趋增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认真做好观察护理,早期识别肺心病并冠心病,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笔者从临床护理实践中选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6例谈谈护理体会。  1注意不典型心绞痛观察和护理  心绞痛发生的原因是缺血、缺氧。肺心病病人由于长期慢性缺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