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新课标同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hen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我国义务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把美术教学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被分成四个学段: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小学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小学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小学七、八、九年级为第四学段。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经过第一至三个学段的美术学习之后,在进入初中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除应继续加强学生美术表现技能技巧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形成积极而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课标》“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此,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应该是初中美术教学的当务之急。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何通过“欣赏·评述”课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判断呢?
  一、要对“欣赏·评述”教学有正确的理解
  “欣赏·评述”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判断能力,丰厚学生审美的文化底蕴。初中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欣赏,国外欣赏作品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国内欣赏作品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悲鸿的《八骏图》等,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围的欣赏,每课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四是其他形式的美术作品欣赏,如雕塑、建筑及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欣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要善于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美术欣赏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而且是一种涉及多门类多学科的文化艺术熏陶。《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承担这种美术文化教学载体的应该是“欣赏·评述”课。从这一点来讲,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判断能力,教学中就应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一)加强与语文的整合,准确把握作品主题。
  美术欣赏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其他学习板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中不能把美术欣赏与其他板块的学习完全割裂开来,使美术教学成为有机的教学整体。“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板块的教学均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安排一定的美术欣赏环节。美术欣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它必定与语言传承相关联的语文学科关系紧密。加强美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如欣赏列宾的《伏尔加纤夫》这幅作品时,可与语文教材中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课文相结合。在欣赏这幅画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先回顾《伏尔加河纤夫》这篇文章的内容及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伏尔加纤夫》这幅画作进行欣赏。这样学生不但能理解画作的主题,更能了解画家列宾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学生在欣赏画作时,同时受到俄罗斯那段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增强学生鉴赏的文化底蕴和鉴赏的正确方法。
  (二)加强与音乐的整合,感知作品的深邃意境。
  美术是造型艺术,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往往相互融会贯通。我国古代有“琴棋书画”是一家之说。事实上,精通书画的人往往也精通音律,如唐代的王维、吴道子等。美术作品常常有着深邃的意境,汇总意境只可能意会而难以言传。由于美术作品的意境较难,而意境表达的最好形式则是音乐。如果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适时播放一些与美术作品主题相近的轻音乐曲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欣赏美术作品,势必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欣赏宋代马远的《踏歌图》时,由于作品构思优美构图优美且意境深远,学生不同程度地体会到这一点。如果在指导学生进行歌曲欣赏的过程中播放像《高山流水》之类的轻音乐,那么学生将会在优美的旋律中更深刻地领悟美术作品的深邃意境,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术与音乐的双重洗礼,心境达到至高、至善、之美的境界,从而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的目的。又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播放一段古色古香的民族音乐,创设古典的情境,使学生从良好的心境入手,逐渐进入艺术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加强与生物的整合,正确欣赏人体作品。
  在中外美术史上,优秀的人体作品数不胜数。人体是美术作品表现的重要题材,正确认识人体结构是教育学生正确欣赏和绘制人体作品的必要前提。男女两性体型差别较大,他们呈现出不同风格的美。在让学生欣赏和绘制人体作品时,要结合生物学上关于人体骨骼及肌肉的名称、位置、作用及男女形体的差异等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男女两性的体型特征。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因此男人形体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较小、肩膀较窄、皮下脂肪较多,给人以一种丰腴的曲线之美,这样学生才能对人体作品有正确的认识。
  总之,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审美教育这条主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而应把审美教育提到应有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继承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美术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这是每位美术教师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们将各种情感寄托在音乐中,用音符表现人间的喜怒哀乐。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音乐可以洗礼人的灵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高中音乐课与其他科目比起来显得有些无关紧要,很多学生和教师单纯地把它当做一门娱乐课,投入的时间、精力都非常少,更加不会想到借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每个人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先天的差异,但是通过后面的培养,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高中音乐 审美能力 培养方法  
摘 要: 21世纪是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运用的多元化时期,网络资源已广泛运用于教育。信息网络技术和教学的结合,为开辟全新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本文将针对网络教学与初中音乐教学的结合进行研究,以促进两者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 网络 中学音乐教学 现状 优势  一、初中音乐课堂的现状  在学校设置音乐课程的目的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拓展一种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但现在多数中学里
摘 要: 音乐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音乐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音乐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面貌。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 教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教学方
摘 要: 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本文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调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习成绩 心理因素 对策  学习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这是中职学生的主要任务。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成绩差甚至很糟糕,这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障碍,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目的:近年来细胞周期调控失调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正成为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亚洲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