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新的消费需要,水产业要大力实施和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以便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水产品。近几年,辽宁省喀左县开展了无公害池塘主养鲤鱼套养花白鲢、草鱼和鲫鱼生产技术研究工作,并归纳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现总结如下:
一、环境条件
1.养殖场条件:养殖场选择在不受污染的水域。养殖场区域内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
2.养殖池条件:
(1)池塘标准:面积以10~15亩为宜;池水深达2.5~3米;采用长方形渔池,长宽比为5∶3左右;东西走向;池埂不渗漏。
(2)配套设施:水泵配套,进排水方便;每池配置2台3千瓦增氧机;每池配置一台自动投饵机。
二、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与质量要求:
(1)苗种来源:最好选择自育苗种,若要外购,一定从持有有关部门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购买。
(2)苗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溯水性强,背部肌肉肥厚,近尾柄处肉质丰满;体表光滑有黏液,无损伤,无寄生虫;色泽鲜艳,游动活泼。
2.苗种放养时间:由于受条件限制,苗种多在4月中旬前完成。
三、饲养管理
1.投饵原则:遵照“四定原则”。定时:依据本地水温变化规律和苗种规格制定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投喂;定位:饲料必须投在固定的饵料场或饵料台上;定质:饲料必须保证新鲜,不发霉变质,含蛋白量稳定,各种营养元素充足;定量:投饲量要根据鱼的规格、水温先制定出固定数量,再按环境等因素变化随时调整具体投饲量,正常每次投喂时间为1小时。
2.投喂量与方法:鲤鱼的成鱼养殖,以人工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饲料直径要以适口为原则。投饲量要根据鱼的规格、水温先设计出日投喂总数量和次投喂量,饲养人员再按环境等因素变化随时调整具体投饲量。一般每天投喂4~6次,每天的投饵率为2%~4%。投饲方法:鱼种下塘初期,应进行投饵驯化,驯化采取人工手投法。驯化完成后使用自动投饵机投喂。
3.调节水质:鲤鱼成鱼养殖要经常关注池塘水质的变化,池水要保持鲜、活、嫩、爽。
6~8月每隔5~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提高水位0.15~0.20米。饲养期间出现水质老化应换水,排出总水量30%再注新水至原水位。
养殖池应配备增氧机械,每10~15亩水面配备3千瓦增氧机二台,每天下午及清晨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每次3~4小时。闷热或阴雨天气及傍晚下雷阵雨,要提早开机。鱼类浮头应及时开机,中途切不可停机,傍晚不宜开机。
四、饲料使用
饲料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鱼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之规定,不得使用腐败变质及受污染的饲料,不得使用不符合有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规定的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多维、矿物质等添加剂,不得在饲料中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饲料应从获得有关部门认证的生产无公害饲料的厂家购买。
五、鱼病防治
1.鱼病的预防:鱼类发病,很多情况是养殖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侵袭所致。因此要采取综合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
(1)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2)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2克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
(3)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公斤鱼体重每日拌入5克大蒜头或0.47克大蒜素,同时加入适量食盐,连续投喂6天。
(4)巡塘时,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迅速查明死因,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5)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泡10~30分钟,或20毫克/升(2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
(6)5月~10月,每隔半月用250克漂白粉兑水溶化,泼洒在食场及其周围,连续泼洒3天。
(7)苗种越冬前,向越冬池内每亩投放2.5公斤食盐。
2.鱼病的治疗:治疗鱼病使用的渔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尽量使用生物渔药和生物制品,提倡使用中草药。建议只使用食盐、大蒜和常用的中草药,偶尔使用渔药也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没有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孔雀石绿、五氯酚钠、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酯、甲基睾丸酮等禁用渔药。严格执行成鱼上市休药制度。
一、环境条件
1.养殖场条件:养殖场选择在不受污染的水域。养殖场区域内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
2.养殖池条件:
(1)池塘标准:面积以10~15亩为宜;池水深达2.5~3米;采用长方形渔池,长宽比为5∶3左右;东西走向;池埂不渗漏。
(2)配套设施:水泵配套,进排水方便;每池配置2台3千瓦增氧机;每池配置一台自动投饵机。
二、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与质量要求:
(1)苗种来源:最好选择自育苗种,若要外购,一定从持有有关部门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购买。
(2)苗种质量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均匀;体质健壮,溯水性强,背部肌肉肥厚,近尾柄处肉质丰满;体表光滑有黏液,无损伤,无寄生虫;色泽鲜艳,游动活泼。
2.苗种放养时间:由于受条件限制,苗种多在4月中旬前完成。
三、饲养管理
1.投饵原则:遵照“四定原则”。定时:依据本地水温变化规律和苗种规格制定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投喂;定位:饲料必须投在固定的饵料场或饵料台上;定质:饲料必须保证新鲜,不发霉变质,含蛋白量稳定,各种营养元素充足;定量:投饲量要根据鱼的规格、水温先制定出固定数量,再按环境等因素变化随时调整具体投饲量,正常每次投喂时间为1小时。
2.投喂量与方法:鲤鱼的成鱼养殖,以人工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饲料直径要以适口为原则。投饲量要根据鱼的规格、水温先设计出日投喂总数量和次投喂量,饲养人员再按环境等因素变化随时调整具体投饲量。一般每天投喂4~6次,每天的投饵率为2%~4%。投饲方法:鱼种下塘初期,应进行投饵驯化,驯化采取人工手投法。驯化完成后使用自动投饵机投喂。
3.调节水质:鲤鱼成鱼养殖要经常关注池塘水质的变化,池水要保持鲜、活、嫩、爽。
6~8月每隔5~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提高水位0.15~0.20米。饲养期间出现水质老化应换水,排出总水量30%再注新水至原水位。
养殖池应配备增氧机械,每10~15亩水面配备3千瓦增氧机二台,每天下午及清晨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每次3~4小时。闷热或阴雨天气及傍晚下雷阵雨,要提早开机。鱼类浮头应及时开机,中途切不可停机,傍晚不宜开机。
四、饲料使用
饲料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鱼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之规定,不得使用腐败变质及受污染的饲料,不得使用不符合有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规定的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多维、矿物质等添加剂,不得在饲料中添加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饲料应从获得有关部门认证的生产无公害饲料的厂家购买。
五、鱼病防治
1.鱼病的预防:鱼类发病,很多情况是养殖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侵袭所致。因此要采取综合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
(1)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2)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每立方米水体使用1~2克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
(3)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公斤鱼体重每日拌入5克大蒜头或0.47克大蒜素,同时加入适量食盐,连续投喂6天。
(4)巡塘时,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迅速查明死因,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5)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泡10~30分钟,或20毫克/升(2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30分钟。
(6)5月~10月,每隔半月用250克漂白粉兑水溶化,泼洒在食场及其周围,连续泼洒3天。
(7)苗种越冬前,向越冬池内每亩投放2.5公斤食盐。
2.鱼病的治疗:治疗鱼病使用的渔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尽量使用生物渔药和生物制品,提倡使用中草药。建议只使用食盐、大蒜和常用的中草药,偶尔使用渔药也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没有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孔雀石绿、五氯酚钠、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酯、甲基睾丸酮等禁用渔药。严格执行成鱼上市休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