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城郊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英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态度、能力、情感等方面加以阐述;并结合“自主学习”理念在英语课堂内外的落实,进一步谈谈如何培养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81-1
我校地处扬州北郊第一镇——槐泗镇,本镇工、农业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因此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下游,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他们大都来自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所学的教材与我们的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不停地转学,使孩子们不能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就算有空闲,也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对孩子进行辅导。另外,这些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或过低,不切合实际。所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严重制约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深思,寻求新的出路,打破制约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的探究时空,去发展自己,去提高自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知识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学探究中,教师要让学生把学、思、疑、问结合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作业由学生点评。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教师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独揽课堂教学大权,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没有了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能力被忽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进入了“费时低效”的怪圈。
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更有必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只有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以加强,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宏观地讲,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揭示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单词记忆方法指导、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和课外学习指导等。以单词记忆方法指导为例: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地记忆单词,同遗忘作斗争,很多学生感到英语单词记得快、忘得也快,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记忆的规律,从而大大降低了记忆的效果。单词记忆的方法通常包括:读音分类法、构词法、直观法、情景法、造句法、对比法、联想记忆法等。例如在学完FUN WITH ENGLISH 7A Unit6 Fashion 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时装,并要求他们用英语说出服装的名称、颜色、式样和质地。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就轻松地记住了单词,而不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传授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把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把指导学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情趣才会始终保持在高涨而平稳的状态。
3.引导发现,鼓励参与合作,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其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4.确立新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性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它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3-081-1
我校地处扬州北郊第一镇——槐泗镇,本镇工、农业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多,因此来我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大多处于中下游,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他们大都来自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所学的教材与我们的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不停地转学,使孩子们不能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就算有空闲,也因为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对孩子进行辅导。另外,这些父母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的期望值往往过高或过低,不切合实际。所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严重制约了我们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面对这种现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深思,寻求新的出路,打破制约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的探究时空,去发展自己,去提高自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知识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学探究中,教师要让学生把学、思、疑、问结合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作业由学生点评。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教师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农村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独揽课堂教学大权,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没有了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能力被忽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进入了“费时低效”的怪圈。
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更有必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只有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以加强,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宏观地讲,学法指导的内容包括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揭示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单词记忆方法指导、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指导和课外学习指导等。以单词记忆方法指导为例: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地记忆单词,同遗忘作斗争,很多学生感到英语单词记得快、忘得也快,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记忆的规律,从而大大降低了记忆的效果。单词记忆的方法通常包括:读音分类法、构词法、直观法、情景法、造句法、对比法、联想记忆法等。例如在学完FUN WITH ENGLISH 7A Unit6 Fashion 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时装,并要求他们用英语说出服装的名称、颜色、式样和质地。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就轻松地记住了单词,而不感到枯燥乏味。
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传授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把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把指导学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情趣才会始终保持在高涨而平稳的状态。
3.引导发现,鼓励参与合作,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爱思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其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4.确立新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性学习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它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